书城自然科学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
16873600000003

第3章 魅力天成的海岛(2)

在河口和海岸带,因水动力的冲刷和堆积作用,往往很快有新的泥沙堆积岛屿出现,原来的岛屿不断改变形态、位置乃至消失。黄河口、长江口以及其他河口的地图都是变化最快的,对照相隔几年出版的地图,就会发现这种情况。现在的南通市区、营口市区,原来都是河口沙洲岛,后来成了大陆的一部分。水动力的冲刷使松散堆积的海岸后退,而把海岸平原上的孤山留在那里,沦陷于海成为岛屿。如杭州湾里的大金山、小金山、王盘山等就是实例。而在泥质堆积旺盛的海岸带,海岸向外淤涨扩展,也会把原本海中的岛屿包围到陆地平原之中。如连云港市的云台山,明朝时还是海岛,清朝时归于大陆。在砂砾质海岸带,堆积并不十分旺盛。在靠近大陆的海岛,由于浪影效应,往往在狭窄的海峡形成一道天然的沙坝,把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山东烟台市的芝罘岛就是“陆连岛”的精彩例子。

火山岛经常突然并短暂地爆发,不但会很快出现新的岛屿,而且往往破坏原来的海岛,或者改变岛屿的形态。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常常猛烈爆炸,使海岛大变其身。白令海的博戈斯洛夫火山岛,从1796年到1906年,其面貌竟有五变。

地震可以引起山崩地裂,也可能使海岛发生变化。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附近有几个小岛升高0.6米,另有几个小岛沉入海底。2004年,印度尼西亚在地震海啸过程中,亚齐亚省就有4个小岛消失了。

冰川有巨大的侵蚀和掘蚀作用,在北欧和北美北部大陆架上,出现许多切入海底几十米甚至100~200米的冰川谷。加拿大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智利南部海岸带地形破碎,多峡湾和岛屿。有许多岛屿在遭受冰川作用前,完全是大陆的一部分。在遭受冰川作用后,海平面上升,海水沿冰川谷入侵,使它们变成与大陆脱离的岛屿。

还有些岛屿的演化非常复杂,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海陆沧桑的舞台上演出了更加多彩的剧目。

§§§第二节海岛趣闻

海岛结婚拜龙王

在现实中,海龙王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深深地影响着渔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实践。从孩子出生拜谢龙王,到婚礼拜堂时供奉龙王,龙王几乎无处不在,见证着渔家人的幸福喜庆。

清朝光绪年间,舟山一些小岛盛行“拜龙王”婚俗,这是海岛拜堂习俗的特殊礼仪。据说,新人拜堂前,举行婚礼的大堂上要摆设一个龙王神位。神位前点上三炷香,一对雕刻金龙的大红蜡烛立于神位两旁,燃烧的蜡烛左右还放着两只斟满了酒的酒盏。拜龙王仪式是在新人拜完天地后举行的。这边,赞礼者唱着“银烛辉煌金花红,拜谢龙王做媒翁。龙凤参生龙凤子,他年攀住步蟾宫”的拜龙王歌,那边新人应和着歌声,叩拜龙王。婚礼即将结束时,还会有“送龙王”的仪式。这时新郎新娘不仅要拜送龙王,赞礼者还要高唱“龙王头上一盏灯,香烟袅袅透天庭,夫妻双双齐来拜,保佑家门多昌盛”的送龙王歌。最后,伴随着鼓号鞭炮齐声鸣响,大家欢送龙王回龙宫。送走龙王后,礼仪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第三项程序就是“抱龙灯”。这龙灯在婚礼一开始就悬挂在龙王神位的上空,送走龙王后,赞礼者将画着金龙图案的两盏纱灯取下来,由新娘新郎各抱一盏,双双步入洞房,当然,这时新人抱灯入洞房的歌声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就在这欢乐的“抱龙灯”歌声中,新郎新娘终于在众人簇拥下抱灯入房。不一会儿,女宾们也涌入房间,大家齐声唱赞礼歌曲。在一片嬉笑声中,人们把大把大把的红枣、桂圆撒在新娘身上,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子孙满堂。在吴越海岛上,新人拜龙王这个婚俗曾经相当流行,但如今已有很大改变,年轻人崇尚自由择偶,婚礼仪式也已大大简化。

鸡蛋传情的异国婚礼

烟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由上万大小岛屿组成的“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是这万岛之国中的第四大岛。四面环海的爪哇岛上河流纵横,风光旖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流行的一种有趣的婚俗。据说,新婚当天,新郎要迎娶到新娘,必须得先过一道坎。这时,新娘家的人在新郎面前摆个银盘,盘中放一个生鸡蛋,新郎要当众赤着脚踩破它。只有踩碎了鸡蛋才表示新郎永远爱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变心。新郎踩完鸡蛋后,新娘便面带笑容,跪地取水为新郎洗脚,以表示感激和服从。最后,一对新人在大家的祝福中结伴而行,成为夫妻。

有意思的是,在靠近印度尼西亚的马来西亚,当地人的婚礼也少不了小小的鸡蛋。根据马来西亚传统,结婚仪式前,新郎要安排一群盛装打扮的孩子组成热闹的队伍给新娘赠送礼物,这些包括丰盛的食物和钱的礼物装在动物与花卉形状的托盘里。每位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会获赠一个装饰精美的鸡蛋,据说这个鸡蛋是生育的象征。

马尔代夫的椰壳多尼船

马尔代夫人是海的宠儿,更与椰子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久以前,为了生存,智慧的马尔代夫先人们,就地取材,用椰子树造船,这就是马尔代夫传统的多尼船。多尼船解决了群岛之间的交通问题,是先住民因地制宜发明创造的最初的交通工具,同时还是他们下海捕鱼的好伙计。多尼船通体都是从椰子树上取下来的材料。从船体到缆绳,从船帆到桅杆,到造船用的钉子,都是椰子树身上的东西,难怪人们都习惯叫它“椰子船”呢!多尼船主体完工后,要用传统的鱼油把船浑身上下涂抹一遍,以防腐蚀。

多尼船除了造船材料独特外,在驾驶的过程中也很有讲究。多尼船航行的方向是船长单脚操控的,就是说多尼船的前进、转弯、倒退都掌握在船长的一只脚上。为此,多尼船的船长一定要具有十分丰富的航海经验,特别是要有高超的对方向的敏感度,适时掌控好船的航行方向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岛与岛之间的交通安全尤其是出海作业的顺利进行。

一舟一民族,一船一国家。很多年过去了,和多尼船牵手一路走过来的马尔代夫人对椰子树的崇拜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如今,到马尔代夫,在岛屿饭店之间、游客观光航线上仍随处可见多尼船的身影。而在马尔代夫的国徽上人们可以赫然看到有一棵郁郁葱葱的椰子树,这是马尔代夫人对椰子树表达敬爱的方式。

巴厘岛火葬

据说,巴厘岛上有个奇特的丧葬习俗,就是在人死后要举行庆祝式的葬礼。因为巴厘岛人认为死者的尸体如果未经火葬,那么灵魂会给人们带来厄运,所以当地人都会给死者举行隆重的火葬仪式。根据岛上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要经过42天才能离开躯体,因而火葬一般在人死后第42天举行。

在火葬前,死者的家人一般暂把尸体埋于地下,等一切筹备就绪,才将尸体挖出放入牛、狮、鸟、莲花等形状的棺木内,然后将其放在特制的塔形木架上。火葬的前一天,死者的家属会穿上美丽的服装,聚集在一起沿路游行。晚上,一场盛大的娱乐晚会便拉开帷幕,人们跳着舞,唱着欢快的歌,在欢声笑语中等待第二天的到来。正式火葬时,男人们负责抬尸体,女人们拿着从寺庙带来的圣水,大家排列成葬礼队列,由祭司领着向前行进。葬礼的队伍必须走得弯弯曲曲,据说这样可以避开凶神恶煞。进入火葬场后,祭司开始大声念道祷词,妇女们将带来的圣水洒在尸体上。等到夜幕降临,焚烧仪式开始了。只见一片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夜空,人们奏响乐曲,兴奋地进行争夺死者棺木的拔河赛,拔河的一方代表恶魔,另一方代表天使,最终胜利的也总会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