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保卫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日军在当时的电文中,以“凄绝”来形容这场战役。凄绝,可能是指日军成批成批地死亡,而又无法施救。日军有一封电文是这样写的:“此次攻防战激烈的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南京攻防时,重庆军的战意,诚不可辱。”
英国的《伦敦新闻纪事报》评论常德保卫战说:“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报道说:“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
英国报纸的“以手格手,以颊撞颊”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肉搏战的惨烈。枪弹用完了,刺刀也折断了,双方只能用身体接触,那种“凄绝”的情景是几十年后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而美国报纸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紧迫。死人都来不及掩埋,只能匆匆挖一个浅坑,死尸腐烂,中人欲呕。
当时,留在常德城里的,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天主教神父王德纯,一个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常德保卫战结束后,两个老外都写回忆录描述这场战争,爱泼斯坦写道:“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树在堡垒上,使日军望之犹如活人。”
常德早就成为一座死城,孤立无援,但是,五十七师仍旧在坚守。
后来,余程万在为《常德守城战纪实》所写的序言中写道,“冬十一月初,倭寇集五个师团约十万余众之兵力,发动滨湖攻势。程万提师八千,奉命固守共十六个昼夜,其间与敌作街巷争夺战者九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做殊死战……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援救无望……”
这段文字读来让人潸然泪下,五十七师真的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至死不降,然而,还是等不来救兵。
救兵在哪里?
救兵被日军三个整编师团拼命阻击,他们能够望见常德,但是走不近一步。
弹尽粮绝,援救无望,五十七师从战争开始的8 000人,现在只剩下了500人,但还在坚守。
日军伤亡惨重,激战十日,仍然攻不进常德。
日本天皇闻听日军数万优势兵力,竟然无法攻占常德,极为恼怒,下令限日军第三师团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全体自杀。
天皇拿第三师团开刀,其意在于杀鸡骇猴,让第十一军的其他师团惊恐。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向官兵训话时,涕泗交流,泣不成声,如丧考妣。攻不进常德,第三师团所有人就要玉碎了。
山本三男一想到第三师团可能全部被杀,就惶惶然,戚戚然,当然比他妈死了还难受。
在战争最危难的时刻,余程万一直在各城门之间督战。然而,每天报来的数字都让他非常痛心,截至27日黄昏,死亡人数已经高达90%,而且,城中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子弹、手榴弹所剩无几。
援军,援军在哪里?
27日黄昏,日军暂时停止了进攻,余程万在西门口听到远处传来了模模糊糊的枪声,声音非常缥缈,想要判断出来是汉阳造还是三八大盖都非常困难。守城将士不知道那是不是前来救援的部队,然而,他们想要出去接应是完全不可能的,就依靠这伤兵满营的几百人,还没有离开城池多远,就会被日军全部聚歼。所以,他们只能等待。
枪声大概响了半个小时,然后就静寂了。
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断绝了。
后来证实,那确实是援军的枪声,可是,援军无法突破日军的包围圈。弹尽粮绝的五十七师几百名伤兵,也无法冲破包围圈。
那支援军是七十四军一部,是军长王耀武派出来的,他们想要救出五十七师,可是日军的火力太猛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直到12月2日,常德城已经全部被日军占领,五十七师已经伤亡殆尽,可是,这支援军不知道。
其余的援军,包括方先觉强悍的第十军,虽然拼尽全力,然而仍然无法战胜以逸待劳的日军。
常德保卫战进行之日,正是开罗会议召开之时。
全世界的眼睛那时候都盯着中国中部这个面积仅有4平方公里的小城。常德保卫战,中国军队以1∶4的比例与日军对峙多日,给予日军大量杀伤,罗斯福深为振奋,在问过蒋介石后,把五十七师的番号和余程万的名字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没有证据表明,常德保卫战对开罗会议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是,常德保卫战一定对开罗会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开罗会议后颁布的《开罗宣言》有关中国的内容,都是对中国有利的。
开罗会议是中国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也是蒋介石第一次以世界四大国首领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开罗宣言的参加方是中国蒋介石、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没有参加。但是,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在经斯大林同意后,公布于世。它的内容有:剥夺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占有的所有岛屿;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朝鲜恢复自由独立。
这是一份制裁日本的宣言。
11月28日,大风。
天亮后,日军停止了攻击,战场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寂静,空气中飘荡着硝烟的呛人气味。五十七师师部少校副官旷文清站在中央银行的废墟上,看到常德城里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屋,所有能够燃烧的东西都在燃烧,街面上少有人影,五十七师仅存的所有将士们,站在城墙上和城门边阻击日军。
这天早晨,日军悄悄地从守军的视线里消失了,守军疑惑不解,不知道日军想要干什么,难道日军撤走了?
守军没有相信日军,他们加紧备战,将有限的弹药集中在一起,交给还能动弹的战友。
中午时分,北门外突然出现了几十架平射炮。平射炮一字排开,对着城墙和中国军人修筑的堡垒一阵狂射,炮弹距离地面仅有一米高,一遇到障碍,就炸开。守城的中国军人没有大炮压制日军,只能躲藏在掩体里,低着头,弓着身,等到炮弹停歇,日军发起冲锋的时候,再用手榴弹轰走敌人,而冲到近前的敌人,就用刺刀解决。
很多抗战老兵都说,那时候的中国很穷,造不出大炮和炮弹,就大量生产手榴弹,手榴弹是对付日军最有效的武器。
然而,这次,日军的炮弹过后,没有像前几天那样发起冲锋,而是施放毒气。乳白色的烟雾顺风飘到城墙根,守城的中国军人全部牺牲。
毒气一直释放了大约半个小时,看到北门阵地没有任何动静,日军才戴着防毒面具出动了,他们在每一具不能动弹的中国军人尸体上都要戳上几刀后,然后向城区进发。
坚守了多日的常德城,终于被日军攻破了。
后来,日军战报这样写道:“在北面,最初布上部队攻至北门外,但未冲进城去,黑濑部队加入进行强攻,于28日下午北门攻入。”布上部队,就是上面写到的日军一一六师团一○九联队,布上指布上照一,此时他不仅已经死亡,而且继任的铃木立也已经死亡。但是,日军战报按照传统,仍以布上联队称呼一○九联队。黑濑联队,指黑濑平一担任联队长的一一六师团一三三联队。
北门被攻破,西门也告急。
日军同样用几十门平射炮轰炸西围墙,西围墙倒塌,出现缺口,日军蜂拥而入。旷文清看到一名副团长带着预备队冲了上去,围堵缺口。所谓的预备队,就是一些伙夫、传令兵、勤务兵组成的几十人的队伍。因为没有了子弹,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木棒,与敌浴血奋战。激战过后,这支预备队击退了敌人,而他们也只剩下了几个人。
西门口伤痕累累的残兵趁着敌人退却,赶紧布置阵地,清点弹药,突然,一股白色的烟雾无声无息地飘过来,中国军人全部倒了下去。
接着,南门和东门也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