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1708900000013

第13章 我们都是理性经济人(6)

由于老人与儿女有一种天然的血亲联系,所以当父母由于年迈或病残等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时,赡养他们的责任自然也就落在了子嗣身上。所以,孝含义的转变,实质是经济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对家庭成员提出的客观要求。另外,由于提倡孝也有利于减轻统治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孝道。在汉代,提倡孝道,是汉代统治者治理天下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宋以后,统治者对孝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孝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愚孝。朱元璋在其统治期间,对其属下的臣民、附邦臣民、敌对营垒里的成员以及他的子孙们,都用孝的观念去教育、感召。孝成了历代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一类是物质产品;一类是精神产品。相应人生的收益和效用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物质产品所产生的效用;一是来自精神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来自物质产品的效用除了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外,也能满足人的一些心理需求。财富本身既能为财富所有者提供衣食住行的安全和保证条件,也能使财富所有者感到自尊和富有成就感。来自精神产品的效用则更多体现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

孝作为一种经济产品,它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方面;一是精神方面。从物质方面看,孝必须有物质上的支出,这是养老的基本前提。从精神方面看,孝体现为为老者要提供一种精神方面的享受。不仅在老人生前要和颜悦色,而且死后也要痛哭流涕,为其“继志述事”。《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所以,孝为老人提供了两种保障产品:一种是物质保障产品;一种是精神保障产品。

孝作为一种保障产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供给的自觉性。孝的生产和维持主要靠自觉。所以孝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就需要统治者进行不断维持。这种孝产品生产的自觉性,导致孝本身将是一种监督成本高的产品。

二是交换的代际性。孝类似一种“国债”,是父亲欠儿子的债,但还债的人是孙子。这种债通过代际之间的交换可无限延续下去。这里如果孝产品的生产能具有稳定性,那么这种以代际为基础的交换也是有一定公平性的。事实是,由于孝供给本身不具有稳定性,所以,这种公平性就只能是一种假设。

三是单位的家庭性。孝的供给主要是以分散的家庭为基本单位。

四是水平的低下性。由于孝的生产与供给是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的,所以其保障水平必然也是较低的。

五是合同的隐含性。孝是一种隐性合同。合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合同;一种是隐性合同。而孝是父子之间的一种无形约定,所以它是一种隐性合同。它的维持主要是靠血缘关系,这是一种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就是靠统治者不断地提倡和教育来维持。

六是权利的不对称性。孝产品的生产具有不对称性,他过多强调下对上的义务和上对下的权利,而较少强调下对上的权利与上对下的义务。这种不对称性的主要根源是封建的等级制度。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孝产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孝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综合,也必然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产生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口是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人也是生产孝产品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没有人,孝也就是一句空话。

客观而言,孝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意义。孝的积极意义是:一是在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仁爱之心的培养,这种仁爱之心进而可发展为爱国爱民之心。孝的消极意义是:一是固化了血缘意识,而血缘意识本质是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二是靠自觉维持的孝有可能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最终导致孝成为一种“面子工程”。

盘点你的资本

2004年,黑龙江省某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小邹做了一个“大眼睛、双眼皮”的美容手术,花了1500多元。是接二连三的应聘失败让他痛下决心走进医院的。小邹曾到几家公司应聘市场销售的工作,笔试成绩都很理想,但一到面试关,他就被淘汰。几家公司的招聘人都说他“眼睛小、没神”,形象和气质不适合这份工作。

据哈医大二院整形美容中心的庞教授介绍,四五月份短短两个月时间,已有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做了美容整形手术。他们当中女生居多,也有不少男生悄悄加入,整容项目以文眉、隆鼻、修整颌骨为主。毕业生们希望借助靓丽的外表,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

如果你有过找工作的经历,相信你一定对这样的现象不陌生:你的同学里面、竞争对手里面,通常是长相英俊、漂亮的人更容易受到青睐。

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地区经济学家”中的一项研究报告得出,人生际遇和长相密切相关,俊男靓女比普通人更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长相漂亮的不仅收入高,升迁的机会也大。长相丑的人待遇比一般人低9%,长相漂亮的人待遇比一般人高5%。此外,身材也会影响收入:胖女人比一般人的收入平均低17%;身材高挑者,每高一寸,收入平均增加2%~6%。

无独有偶,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提到了“漂亮的收益”,他根据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得出长相引起收入差别的结论。

无论是理论或现实,都说明了收入和长相有关系。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漂亮能产生更多的收益。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都取决于供求关系,漂亮的需求来自企业,这种需求的大小决定了漂亮的收入有多少,而需求大小又取决于漂亮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简言之,漂亮能得到多少收入取决于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应该说,漂亮的确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有些高效益的行业,如演艺界、电视主持、模特,脸蛋和身材就至关重要。在其他行业中,漂亮对成功也相当重要,例如,服务员漂亮的饭店来的客人更多,漂亮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病人对漂亮医护人员的服务更满意,漂亮的记者更容易得到更多新闻,连领导开记者招待会,漂亮记者提问的机会也更多。在社会上,漂亮是一张成功的通行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也都愿意为漂亮付费,这种付费就成为企业的效益。企业对漂亮的需求大于漂亮人数的提供,供小于求,俊男靓女收入高就正常了。而且,漂亮还影响人的机会。漂亮的人让人喜爱,机会就更多。这就是调查报告中所说的,提升的机会多。

但是,长相普通的人也没有必要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好脸蛋和一副好身材,从而自暴自弃,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绝不仅仅是长相。那些成功人士,如政治家、科学家并不见得多么英俊、多么漂亮。

什么是真正的漂亮,仅仅是长相好就能称为漂亮吗?一般来说,漂亮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综合。一个外在美的人如果缺少气质、内在修养,举止粗鲁,他将很难成为得到高收入的人。相反,一个外在普通的人若很有修养、内涵,人见人爱,人缘很好,取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

另外,一个长相普通,甚至有点丑的人,可以通过提高内在美来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指数。更为重要的是,外在的美是暂时性的,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散发永恒魅力的。

如果你是一位长相好的人,那么恭喜你获得了通往高收入的第一步。如果你没有长相方面的先天优势,你还拥有塑造一种永久魅力的机会。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应当为自己的长相负责。”在漫长岁月中好好磨炼,普通的脸也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外表美是一种人人看得见的资本,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没有学会发掘自己这一潜在的资本,结果守着金矿还是没饭吃。

李明,中专毕业,一个人北上京城谋求发展。当踏上这块土地时,他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激烈的竞争近乎残酷,一个稍微好一点的职位往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去争取,而自己一个中专生在人群中显得毫无优势。十天下来,李明一无所获,身上的钱即将用光,心里非常着急。

这天,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两手空空地回到了他租住的小屋。房东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看到唉声叹气的李明,便把他叫住了。

“小伙子,年纪轻轻的,有什么事使你这么不高兴呢?”老人微笑着问道。

李明也正需要向人诉说,于是便把这些天来找工作的遭遇告诉了老人,并感慨地说:“要是我资本雄厚一点,也不至于这样了!”

“什么资本,你指的什么资本?”老人似乎有点不解。

“当然是指找工作的资本啦,比如文凭、技术等级证,还有经验啦,有了这些资本,我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李明肯定地说。

“没有资本?那我现在给你一百万,让你变成我这样的老头,你干不干?”老人问。

“那怎么行,我还有好多理想未曾实践,还有好多人生乐趣未曾感受呢!不行!”李明说道。

“那现在给你一百万,让你患上一种绝症,怎么样?”老人继续问道。

“更不行,都要死了我要那些钱干吗?”

“好,如果现在还是给你一百万,让你成为一个植物人,不用再思考和烦恼了,你答不答应?”

“不行。”李明坚定地摇了摇头。

……

老人不停地发问,李明的回答都是“不行”。

突然老头停下了问话,说道:“年轻人,你数过刚才有几百万是属于你的资本了没有?”

李明猛然醒悟。

李明再次出去找工作时,信心百倍,很快在一家小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事。由于他的杰出能力、积极肯干,再加上脑子灵活,很快升任为部门经理。

朋友,你的资本你都发现了吗?年轻、健康、智慧……这些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金钱都换不来的,这些资本的存在,就可以帮助你成就你自己。

丘吉尔有句名言:“空的袋子站不直。”资本并不是狭隘地指金钱之类,它有着更广泛的内涵。

资本是你的职业生涯赖以建立的原材料。一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经历、才干、专长或专业是使他比别人更具有优势的因素。这些资本几乎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相对于特定的工作所占据的优势。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对工作职位的需求有所了解后,才能判断你的优势在面对这样一个职位时到底是不是资本。

你拥有的资本不一定是你的长处,有时候也许并不是你希望拥有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你特有的资本。

希望你能真正清楚自己有哪些资本,要成功就一定要好好利用你的资本,你要不断地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并努力使这些潜力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辉煌。

考研中机会成本的得与失

毕业两年了,小张依然每天出现在校园里,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打发时间。两年里,她共参加了三次研究生考试,“起初,只是想多过几年学校里风调雨顺的日子,结果现在,考研都快成了我的工作了,如果这一次还考不上的话,真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考下去”。……

其实,在每所大学里,都晃荡着很多与小张境遇相似的迷茫身影。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一些应、往届的大学毕业生,仅仅出于不想过早工作的目的就加入考研大军,踏上了一条被动的考研之路。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为他们的毅力叫好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付出这么大的成本考研值得吗?

按经济学观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考研也不例外。先算一下经济方面的机会成本。众所周知,如今的考研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考“钱”。据报道,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在职考研者的花费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还有心理压力成本。几乎每个考过研的人都认为那段时间(复习时间)人简直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考生,意味着不仅不能为家里创收,还要拿家里的钱。

专家分析后告诫那些执著于考研的学生,考研本身的机会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对自己能够承受的代价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无法学以致用,考研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