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1711200000041

第41章 重庆政府排斥中共参加对日受降活动(2)

面对中、美等方面的反映,英国也感觉到需要改变此策略。28日,英国外交部提出一个折衷方案:仍由哈考特将军代表英国政府前往香港受降。同时由另一个英国军官代表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共同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但这个代表中国方面的英国军官,应由英国政府来指派。30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薛穆,对英国“践踏他作为中国战区统帅的权力表示愤慨”,断然拒绝英方的28日方案。薛穆看到蒋介石的愤怒表示后,当天就向英国外交部作了报告,其中说:“最好的办法是接受授权”,“除非此事得到解决,这个事端将损坏我们与中国人的关系……。为了重建我们在上海等地的利益,我们应当得到中国合情合理的合作。如因香港问题而使蒋介石留下极为恼怒的感情,那么不但在现在这个紧要关头,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会遇到障碍和恶意。”

英国政府也看到为今后在中国的利益,不能让蒋介石太觉难堪,便作少许表面让步。31日,向中方表示:同意哈考特代表英国政府,同时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并欢迎派中、美军官各一人参加受降仪式。

9月16日,受降仪式在香港总督府举行,中国代表罗卓英参加了受降仪式,英国重占香港的图谋终于实现,而蒋介石要求的“面子”在哪里呢?对于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一事,根本无人提及,英方完全以香港解放者自居,对中国故意采取蔑视态度,对蒋介石派出的以“涵养好”著称的代表罗卓英将军,英方处处使他难堪,让他无法忍受。英国当局甚至无视中国参加受降的事实,严禁香港居民悬、持中国旗帜来庆祝抗战胜利。

由于蒋介石的妥协退让,由于英国顽固坚持帝国主义殖民立场,由于美国等在关键时刻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并未以平等地位对待中国”,由于中国的国力弱小,所以终未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大好形势下完成收复香港的历史任务。

三、在美调停帮助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成了影响中国最大的国家,国民党政府为了实现反共反人民的独裁统治,不惜以出卖民族权益,换取美国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几十亿美元的“军援”和“经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好准备。美国为了独霸中国并完成称霸全球的战略布置,插手中国内政,全面渗入中国,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势力范围,所以全力支持蒋介石,执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终于一步一步地促使全面内战的爆发。

抗战后期,蒋介石为了独占胜利果实,实现独裁统治,对共产党采取限制、排挤、消灭政策,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比较尖锐。1945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600人。蒋介石致开幕词并作《本届代表大会应有之反省与努力》《党员确立革命哲学之重要》《革命军人与革命党人之关系》等演讲6会议宣称:“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对中共斗争之体系。”并通过《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和《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两项决议,拒绝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诬蔑中共“武装割据”、“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号召国民党员提高警惕,努力奋斗。

国民党政府在这一政策下为建立全面独裁统治而加紧活动,包括取得形式上的合法地位,召开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对此,1945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不参加国民政府决定于今年7月7日召集的所谓国民参政会。这是因为:(1)中共与中国民主同盟及其他广大民主人士,一致要求国民政府取消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2)此次所谓新的国民参政会的召集完全由国民党一手包办,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至今没有合法地位。(3)尤其重要的是国民党六大一意孤行,决定于今年11月12日召集国民大会,而在行将开会的国民参政会上,就要强迫通过许多具体办法,以便实行国民党的反动决议。

国共两党在重大国内政治问题上尖锐对立。抗日战争胜利时,蒋介石不准中共军队参加收复失地的行动,而企图独霸受降权,中共中央发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命令所有中共军队开展大反攻。双方在受降问题上斗争激烈。

由于国民党军队远在大后方,中共军队都在敌后,因此受降形势对中共有利。但蒋介石一方面和日本侵略者勾结,日军在其控制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遭上不向中共军队投降;另一方面,美国加紧干涉中国内政,紧急空运蒋军前往华东、华南、华北等地,抢占了这些地方的主要城市,但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还急于抢占东北。

这时的东北形势是,自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作战后,到8月22日关东军有组织的抵抗停止了,苏军攻占了东北、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北纬38度线以北等按雅尔塔协议规定的反攻地区。中共领导的军队从8月中旬分3路出兵东北、热河。8月30日攻克了山海关,9月5日进入沈阳,解除了日伪武装,使沦陷14年的东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园民党军因远在大西南,眼睁睁地看着中共军队收复了东北,十分不甘心。蒋介石企图从陆路打进东北但遭到人民武装的阻击,无法进去,又乞求美国阻止苏军占领热河。但杜鲁门回答:苏军根据麦克阿瑟第一号命令已在热河接受日军投降。这条路还是走不通,美国空运了国民党3个军到达北平、天津、唐山,并企图在烟台登陆,但被我人民军队赶了回去。从海路去东北也没有得逞。

8月26日,中苏条约正式公布。蒋介石把争取苏联协助进入东北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在国内制造和平气氛,麻痹中共方面。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面商国是。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了战后国共两党谈判,史称“重庆谈判”。由于国民党缺乏和平谈判诚意,虽发起这次和谈,但在谈判中连一个谈判方案都提不出,谈判过程中的所有方案,全为中共所提出。经过43天艰苦谈判,蒋介石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团结方针,同意国共两党和平合作,建设战后中国。但在至关重大的军队和边区政权问题上,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协议。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和谈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录》)。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等人仍留在重庆与国民党继续商谈。

10月1日,苏联通知国民政府,苏军将在10月下半月从东北撤出,请于本月10日前派代表去长春和苏方代表交涉。蒋介石立即决定用美国军舰运兵从大连登陆。5日,苏方回答:大连是商用港,不能同意中方军队在大连登陆。蒋介石只得一面交涉一面准备易地登陆的办法。10月9日,派东北行营副参谋长率少数人员抵达长春,次日,举行了象征性的“接收”仪式。12日,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外交部东北特派员蒋经国等抵长春。13日,和苏方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会谈。苏方提出:中国军队不得在大连登陆,如空运需由两国政府解决,中方军队进驻某一地区时,须待苏军全部撤走之后。此后熊式辉一再要求苏军协助国民党军队登陆遭到拒绝后,便声明:“苏方做法不符合中苏条约精神,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东北、接收东北主权的一切责任应由苏联承担。”

而国民党政府在东北问题上采取武力解决的政策已定,并由于美国的大力援助而有恃无恐。1945年9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援蒋声明。宣称:“美国政府准备援助中国发展适度的武装力量,借以维持国内和平与安全,并承担中国解决地区包括满洲与台湾在内的有效控制。”美国援蒋的确切数量,“须经中、美两国政府议定”,并须经过中美军事当局详细研究,除以物资、装备供给国民党以完成装备39个师的计划外,美国尚可供给若干海军舰艇和船只,并代为装备一支适当数量的空军及派出美国军事顾问团等。9月13日,美国会开始讨论军事援华法案。事实上,美国海军直接参与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运输辅助活动。蒋介石全部用于接收东北的5个军是美式装备。11月5日,在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挥下,国民党军开始进攻山海关,11月11日,美国用31艘舰只运载的国民党军队在秦皇岛登陆。16日夺取山海关,25日攻占了锦州,打开了陆路进入东北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