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心得
1718900000013

第13章 修身养性的心得(5)

毋形人短不持己长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乞所使;毋以已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不要盲目听信某一方面的言辞而被那些奸邪的小人所欺骗,也不要自以为绝对正确而被一时的意气所驱使;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来比较人家的短处,不要因为自己的笨拙而嫉妒人家的才能。

三国初期,盘踞汉中地区的汉中太守张鲁,打算夺取西川,扩大势力,登上“汉中王”的宝座。益州牧刘璋急派别驾张松到许都向曹操求援。张松走时,除携带一批准备献给曹操的金银珍宝以外,还暗地藏了一幅西川的地形详图。由于刘璋糊涂而又懦弱,当时川中的有识之士都感到群雄竞争的形势下,刘璋绝对不能保住西川,因此不少人都有另投靠山的打算。张松借出使的机会,带着这幅极有价值的军事地图,就是有这种想法。

张松一行到了许都,被接待在驿馆里,等了三天才得到接见的通知,心中很有些不高兴。而且丞相府的上下侍从都公开索贿,才肯引见,这使得张松更加摇头。曹操接见张松时态度极为傲慢,责问说:“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这几年都不来进贡?”张松巧妙地解释:“因为道路艰难,贼寇又多,常常拦路抢劫,不能通过。”曹操大声呵斥说:“我已扫清中原地区,哪里还有什么贼寇!分明是捏造借口。”

张松是西川有名的人物,虽然生得头尖额翘,鼻低齿露,身长不满五尺,但嗓音洪亮,说话有如铜钟之声。他读书很多,有超人的见解,以富有胆识闻名。自来许都后,遭到如此慢待,心中早已不快;今天又见曹操这般蛮横,便断了投奔他的念头,决心教训他一番。曹操刚讲完话,张松嘿嘿一笑说:“目前江南还有孙权,北方存在张鲁,西面站着刘备,他们中间拥有军队最少的也有十余万人,这算得上太平吗?”

这一段抢白顿时使曹操窘得说不出话来。曹操一开始见到张松,觉得他个子小,面孔怪,猥猥琐琐,已有五分不喜欢,现在又发现他言语冲撞,让人很不高兴,于是一甩袖子,起身转进后堂去了。

曹操左右的人纷纷责怪张松无礼,不该这样顶撞。张松冷笑一声说:“可惜我们西川没有会说奉承讨好言辞之人!”这句话不打紧,立即招来一声大喝:“你们西川人不会奉承讨好,难道我们就有这样的人吗?”张松转眼一看,这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原来是丞相门下的掌库主簿杨修。张松听说过他是朝廷太尉杨彪的儿子,博学善辩,不觉有心难他一难。杨修也一向自命不凡,发现张松不是一般人物,就邀请张松到旁边书院里会上一会。

两人坐定后,杨修略作寒暄说:“出川的道路崎岖,先生远来一定很辛苦。”

张松表示:“奉主人的命令办事,虽赴汤蹈火,也不能推却啊!”

杨修存心考考张松的知识,询问说:“川中的风土民情怎样?”

张松察觉对方的用意,便回答:“川中原是西方的一郡,古时称为益州。锦江的道路险峻,剑阁的地势雄壮。周围:百八十条道路,纵横三万多里。人烟稠密,到处听得到鸡啼狗叫的声音。市场繁荣,抬头看得到四通八达的街巷。土地肥沃,没有什么水旱灾害。人民富裕,文化生活十分发达。加之物产堆积如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

杨修接着又询问一句:“川中的人才怎么样?”

张松越发得意地说:“四川历史上出现过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名将马援”医圣“张仲景和著名阴阳家严君子。其他出类拔萃的人才,数也数不完!”

杨修逼问一句:“那么当今刘璋手下,像你这样的人还有几个?”

张松一耸肩说:“文武全才、有智有勇、为人忠义慷慨的,有几百人之多。像我这样无能的,更是车载斗量,难以计算了。”

杨修又问一句:“先生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张松谦虚地回答说:“滥充一名别驾,很不称职。”迅速反问:“敢问杨先生在朝廷里担任什么职务?”

杨修回答说:“在丞相府里担任一名主簿。”

张松不客气地反扑过来:“杨先生的上代担任国家高级官员,为什么不到朝廷里任职,直接协助皇帝工作,而屈居在丞相府里干这样一个小官!”

杨修听了这话,满脸惭愧,硬着头皮勉强解释说:“我虽然职位不高,但蒙丞相将处理军政钱粮的重任交付给我,而且早晚还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诲,很受启发,所以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张松听到这句话,干笑一声说:“我听说曹丞相文的方面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面不了解孙武、吴起的兵法,仅仅依靠强横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么教诲来启发阁下呢?”

杨修一本正经地说:“不对,先生居住在边地,怎么知道丞相的杰出才干呢?我不妨让你开开眼界。”说着,叫手下人从书箱里拿出一卷书来,递给张松。张松一看书名题作《孟德新书》,于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谈论战争中的重要策略的。谁知张松看完,颇有些不以为然地对杨修说:“杨先生怎样看待这部书呢?”

杨修不无炫耀地回答:“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孙子兵法》写成的。你看这部书可以传之不朽吗?”

张松竟扬声笑了起来:“我们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这部书背下来,怎能叫‘新’呢!这原是战国时代一位无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剽窃来表现自己,这只能骗骗阁下罢了!”

杨修不无嗔怪地说:“这完全是丞相自己写成的,先生说什么川中的孩子都能背诵,欺人太甚了吧!”

不料张松立即应声说:“先生如果不相信,我马上背给你听。”说着,即合起书来,从头到尾将书中全部字句背诵了一遍,一字不差。杨修这时才大吃一惊说:“张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后来,杨修在曹操面前夸赞张松,要求重新接见张松。终因双方的观点差距太大,张松又讽刺了曹操一顿,然后离开许都,把身上带着的那张十分有价值的地图献给刘备去了。

可惜曹操一辈子都在搜罗人才,却因自己一时的骄矜之态而助了他人一臂之力。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有本事就傲气待人,由于有些能力,就很自信,往往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以至目无一切。人过于自信就容易偏信,傲以待人便就无人,这样意气用事,被人利用,妒人之能,却难自知。一个修养好的人,往往具备公正、无私、诚恳、同情的品性,而偏袒、自私、欺骗、嫉妒则往往在修养较差的人身上表现出来。人有本领、能力强是好事,但如果借此而形成许多恶习,便变成了坏事。

不昧己心为民立命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造福。

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违背人之常情,不浪费物资财力。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树立善良的心性,为生生不息的民众创造生机,为子子孙孙造福。

山东德州人李允祯,顺治元年(1644年)任直隶故城县知县。该县旧丁口册载16岁以上男丁一万多,经过战火摧残,编审实丁只有七千多一点,可是仍按旧册数目征兵纳税。允祯正要行文上司照实丁计征,忽接调令去江南丰县任知县。人们劝他这里的事就别管了,他慨然说道:“我还没有交差,要负责到底。”于是在县府庭院召集县民,当众焚烧旧丁口册,连夜赶造新册,申请省府审批。由于他的实事求是,虽然他调走了,故城县却免交浮粮,人民欢欣。

到丰县,管县库的官张某送上金币和器具,谄媚地说:“这是司库的规矩,请大人笑纳。”允祯大怒,命将原物归库,杖张某一顿棍子并予以免职。在任三年,从不私自支库中一分钱。

丰县一些地痞恶棍与奸吏勾结,动辄造事诬告好人,千方百计使他破产,名叫“施状”。允祯把这恶习呈报知府,并请求将告“施状”的几个人交回丰县。在人证物证面前,审理明白,被诬告的人释放,而杖毙诬告者。

黄河决口,上级命令丰县征集柳条上万捆,县吏建议由各里甲办理送去。允祯说道:“你们倒舒服,可是想没想老百姓就要鸡犬不宁了!县城西郊十里左右就是一大片柳林,无主的就可以砍伐,让有牛车户运输,由官家按时价租赁,你们照此速办。”果然,不到十天便完成上级交下的任务。

县里有个土豪,想霸占某人之妻,用巨金买通死囚犯供某人同伙,某人已入狱,受重刑快死了。允祯查案卷觉得有冤,晚上微服进牢房,慢慢从犯人口中获得狱吏与土豪相互为奸的情况,又从社会上调查出该案原委,于是马上释放某人,对土豪和狱吏依法处治。

与丰县相邻的砀山县发生动乱,朝廷下令允祯代理砀山县事。济宁驻防军奉令调来,声言要屠杀城民,不要放过一个乱党,允祯急忙吩咐杀牛备酒在城外犒赏大军,并说“城内都是良民,已经没有贼子了。”驻防军官不答应,坚决要把全城人过过筛子。允祯当然知道,所谓过筛子,必然会滥杀无辜,抢掠民财。当官要为民做主,允祯厉声道:“总兵大人,这县是允祯管理的县,假使今后发生不测,我自负责,请大人放心。”结果没让大军进城骚扰。该县一些人往日有仇,彼此密告通贼。允祯向朝廷解释,使许多被诬告者获免死罪。

为官从政,造福于民,本来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原则。即使因此得罪于权贵,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更不违背人的常情。为民负责,为民做主,才是为官的正道,品行修炼的正途,才能为人所称道,受万人敬仰。

居官公廉治家恕俭

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平,惟俭则用足。

做官有两句格言,即:只有公正无私才能明断是非,只有廉洁才能树立威信。治家也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节俭才能家用充足。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节俭。他受其父范墉为官清廉从不奢侈享乐的影响很深,“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不论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

范仲淹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下点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淹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做留守的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仍然注重节俭“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衣着朴素,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简洁地成了亲。

公正廉明是古代做官的基本要求,对清官来讲,首先是不贪,然后是无私,不贪则廉,无私则公。不论为官或治家,必须以身作则,奉公守法,避免上行下效。持家同样如此。为人应心气平和,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很多东西从道理上讲人们很清楚,但行动起来确实很难,人们如果能多克服些私欲就可以多存些公德。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皖促规模。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都是短暂的,经常面临只顾到眼前而遇事紧迫的局面。

庞涓与孙膑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兵法。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又听到魏国正在重金招贤,访求将相。于是匆匆辞别鬼谷,投奔魏相国王错,王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王见他兵法精熟,便拜他为元帅兼军师。

孙膑为人忠厚,鬼谷先生便将自己注解的《孙武兵法》传授给了他。孙膑三日内尽行记下,鬼谷便索还原书。

魏惠王从墨翟口中知道鬼谷门下还有一孙膑,好生了得,于是便派使臣迎至魏国。魏惠王问庞涓,孙膑才能如何,庞说在己之上,要魏惠王任他为客卿。客卿地位虽高,但不掌握军权。孙膑在惠王面前演习兵阵,庞涓预先请教孙膑,然后在惠王面前一一指出阵名,惠王便以为庞涓胜过孙膑。

庞涓既害怕孙膑分宠,又想得到《孙武兵法》真传。他便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是齐国人,庞涓叫人假造了一封家信,由手下人扮作齐使者,将信交给孙膑,说是齐国他哥哥来的信,请他回去祭扫祖坟。孙膑回信谢绝,庞涓得信后,派人模仿笔迹加进了孙膑想效忠齐王的内容。连夜送给魏王看。又假装探望孙膑,唆使孙膑第二天上书请假,惠王便真的以为孙膑不忠,想出卖自己,于是把他交给庞涓处理。庞涓当着孙膑的面,说是要去见惠王救孙膑。实则在惠王跟前请求对孙膑用刖刑(即锯去膝盖骨)。回来后说自己只救得不死,假表歉意后,便叫手下人将孙膑弄残了。

孙膑从庞涓的下人那里打听庞涓想在兵法到手后便弄死他,情急生计,便装癫佯狂。墨翟得知此事后,便到齐国把详情告知大将田忌,田忌言之于齐威王。于是齐国借口其他事派使臣至魏,趁庞涓不注意,将孙膑偷运至齐国。

孙膑到齐后,只愿做田忌的军师。后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田忌用孙膑“围魏救赵”计,就近进攻魏国的襄陵。庞涓果然回兵,结果在桂陵中了孙膑预设的埋伏,大败。

庞涓知齐威王得孙膑后,一直寝食不安,又行反间计,使田忌、孙膑免官。庞涓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无敌了,便率大兵攻韩。韩国向齐求救。当时齐威王已死,宣王继位,并重新起用了田忌、孙膑。齐国待魏兵与韩兵交战了很久之后,才出兵。这次又采用“围点打援”计,直逼魏都大梁。庞涓火速回兵,孙膑又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使庞涓误以为齐兵大多逃亡,不堪一战,于是全力追赶。追至马陵道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灭。不仁不义的庞涓被万箭穿心。

庞涓本和孙膑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命缘福浅,无幸获得鬼谷先生的《孙武兵法》,这使他迁怒于孙膑,他利用孙膑的善良和正直,设计陷害他,弄残了孙膑的双腿。但孙膑最终还是逃脱了庞涓的魔掌,在战场上惩处了不仁不义的庞涓。庞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从庞涓的下场,人们理应吸取教训,正如《菜根谭》所云:量宽福厚,器小福薄。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