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100

第100章 走得太远了,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原文]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

[译文]古人闲暇安静的地方,今人却因贪求名利而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一生;古人饱尝人生乐趣的地方,今人却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世。这总是耽误了安闲而追逐虚妄,看不破肉身,认不清大道所致。

人活世上,闲适与忙碌是其中的两极。在这方面,古人得益于闲适,从而在精神世界上有实在的领受――读读《老子》、《论语》、《庄子》和各种佛经。百十代过去了,我们还能领受其中智慧清风的阴凉。

而洪应明时代的“今人”,与我们不少的现代人,境遇却还是一样的,忙忙碌碌地过了一生,总是耽空逐妄,既对种种时过境迁的现象看不破,也在终极精神的追求上留下了空白,多少也就虚度了一世。

有个好朋友,还没有到40岁就浑身是病,现在虽然拥有两辆车、两处房产,还有一抽屉的存折债券,在公司里面也挣得一个体面职位,但是,他一点也不快乐,他经常抱怨自己头痛、肩痛、胸痛、胃痛、腰痛,可是,没有人可以为他讨个公道,因为一切都是“自产自销”的,只有他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当他发现自己跑错方向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时候,才会觉悟:我错过了那些花!那些喜欢!

所以,在人生闲与忙、静与动、暗与明的两极中,洪应明提出的理想状态是:在闲适中能??放纵,在忙碌中有受用;在宁静中心不落空,在运动中有受用;在暗室中不欺隐自我,在明堂大众中有受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即的闲情逸致,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叹却可以引发诸多的共鸣。只有随着劳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我们才能受惠于5天工作制,受惠于一年100多天的法定节假日,休闲也才能成为劳动者工作的目的之一。

正因为休闲成了工作的目的之一,人们对金钱的认识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不再拼命地工作,而是更多地注重休闲,或休息以调整身心,或行旅四方以开阔视野,或回归家庭共营温情,或读书就学以继续“充电”……失去了眼前的部分利益,换来的却是人生的丰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我们的社会走向健全的前提,是我们的身心得以步向和谐的标志。

走入自然,拍拍脑袋,我们是否也能在自然界的鱼鸟花木前,不时灵机一动,进而有所颖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