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175

第175章 乐善好施,安人,安己,安前程

[原文]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一个人待人处世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后来人有不断的思念。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能过得幸福,只不过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如何能获得自己所求的幸福,古人劝诫我们在做人方面要心胸宽广,在处世方面要存慈善之心,做扬善之事。因为“慈能致福”。

心胸宽广就是不要太计较,凡事看得开,这样的话周围的人也必定能心平气和,较少有不平的牢骚。

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就必须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所谓“人死留名,爱心永在,善举永存”。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开阔,胸怀才能宽广。

19世纪,钱塘江的江面宽达18里。每逢春秋多雨季节,上游更是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且江中流沙多变,历来使航旅畏途,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晚清时,杭州钱塘江上还没有一座桥梁,钱塘江两岸的人们只能乘舟渡江,浙江绍兴、金华等“上八府”一带的人进出杭州城都要从西兴乘坐渡船,到望江门上岸。当时杭州城一个著名的药号――叶德堂就设在望江门街上,所以生意非常兴隆。而胡雪岩开办的药店胡庆馀堂设在河坊街大井巷。仅靠杭嘉湖等“下三府”的顾客光临,很少有“上八府”一带的顾客登门。

胡雪岩为了解决两江旅客渡江的不便,同时要改变胡庆馀堂的经营状况,决定在钱塘江开设义渡。

为此,胡雪岩带人亲赴码头顺钱塘江沿岸进行实地考察。他了解到从西兴乘船过江,航程长,江上风浪大,容易出危险。于是他选择了三廊庙附近江道较窄之处,决定在这里兴建义渡,把船码头“搬了过来”,让“上八府”的客商改道由鼓楼进入杭州城。

码头在胡雪岩的亲自督办下,很快就修好了。胡雪岩又出资购买了几艘大型渡船,不仅可载人,也可以载牲畜及车辆。最重要的是免费过渡,上八府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胡雪岩修建免费义渡后,受惠的人不可胜数,他的名声远播,“胡大善人”之名越传越广,也使得胡庆馀堂在上八府的顾客中声望大为提高。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仁义之心,所以人们就会从帮助弱势群体这种行为本身感受到一种心理平衡和内心愉悦。所以,乐善好施,短线是安人,长线是安前程,最重要的还是安己!所有的一切,还是求得一个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