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186

第186章 身在高位宜淡泊名利,隐居山林要忧国忧民

[原文]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身居于朝廷高位之???,应该淡泊名利,不能没有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趣;隐居在清泉山林之中,应以天下为己任,必须常怀忧国忧民的大计。

所谓“山林的气味”,是指达官显贵的人,在胸臆中应保有一点天地的清气。因为,富贵荣华易使人迷失本心,而沾染上许多物恋。若名利的欲望太重身心不得自在,就很难保证不会假公济私,做出出格的事来。

难道隐居山林的人是最“清高”的吗?倒也未必。因为,他们只能独善其身,而无法兼善天下。隐士中如吕尚、诸葛亮者,可说是能处林泉而怀廊庙经纶的人了。他们即使居轩冕之中,也不失其山林风味,因此,既能不老死于山林,徒然过一生,也能不沉溺于轩冕,完成志业。

身处名利场中,往往被困扰在烦琐事务中,不得有一刻清闲,如果在百忙之中走进大自然,品味一下隐居山林的情调,名利思想就会淡一些。与此相反的一种人生态度是身处江湖山林之中,对时事不闻不问,名为修身养性,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社会责任。如果在山林中不忘报国之志,关注国家兴亡大事,自己的意志就会受到砥砺,将来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现在的少数人,山林的清新淡雅的气味没有,身上的胭脂味、酒肉味却很浓。看看他们酒桌上的丑态,哪还有一点人的气味,何谈山林之味!

真正的“世外桃源”恐怕是没有的。那是人们的一种假想而已。特别是现今的时代,通信的现代化,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就更谈不到了。“林泉”、“廊庙”,只能是一种比喻罢了。

如今,能悟透“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这句话的意思,也算是一种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