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252

第252章 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自己作决定

[原文]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不要因为大家都持怀疑的态度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重视别人的意见,不要因为贪恋小的私欲而影响了大家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意见来满足自己个人的私欲。

你可能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那时就要本着谦逊的态度多听听人家的话。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辨是非,认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灼见又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

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某一行为,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使自己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听不进去任何劝告,反而放弃了别人的正确意见,甚至对别人的好意产生误会、偏见。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绝不是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该坚持的原则绝不可动摇。

郑裕彤说:“管理者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作决定。”

有一句成语叫“三人成虎”。对于自己的见解,或者某一举动,只是因为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就产生了动摇的思想,甚至放弃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只要我们做的事,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坚持下去。

环顾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会十分明显地感到一点,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十分困难而且不大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一半以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只要看看西方的政治竞选就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压倒多数,但也还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对票。因此,对一般的常人来讲,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对意??,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以小惠而伤大体是不划算的,这叫因小失大;借公以快私情是不道德的,这叫假公济私,这里不仅指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