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264

第264章 做人宜圆,做事宜方

[原文]作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做人没有一点真情实意,就会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叫花子,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踏实;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不懂得一点灵活应变的情趣,就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不论做任何事都会到处碰壁。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铜钱是内方外圆。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做事宜方,做人宜圆。如此这般,才能博得“孔方兄”的青睐,事做得成功,人际关系也处得和谐。这是中国辩证哲学的生动体现,或谓之“方圆哲学”。

学过几何学的人都知道,圆是最稳定的。地球之所以能运转数十亿年,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人生的轨迹是圆的,生生死死相衔接,所以地球人香火绵绵。做人也不例外地要“圆”。从科学道理上讲,因为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具体言之,就是做人不能太倔犟,太死板,太刚硬,话不能说得太死,路不能走得太绝。处世待人必须作换位思考,为人设身处地,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说话留有回旋余地,学会宽容他人,包容他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但是,这里,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或平庸无能,绝不是教人虚情假意。圆是圆通、通融,但圆的同时要诚恳,要真心实意。“圆”则“通”,通就是通达,处世圆融就会四通八达,广结善缘,八面来风,左右逢源。“圆通”是宽厚、融通,是温良恭俭让,是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圆融之人不会因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而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下不了台,不会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矜持傲慢,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正确主张而让人感到压抑、惧怕而敬而远之,不会自以为是地强加于人,而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说服他人走正确的道路。

还有一点必须要清楚,那就是这个“圆”也绝不是主张圆滑世故,当稀泥抹光墙的泥水匠、谁也不得罪的和事老、八面玲珑的琉璃球、四面讨好的巴儿狗;更不是要你抹去一切棱角,消失去一切做人的锐气,当一个平庸无能、唯唯诺诺、苟且偷安的小人。

做人宜圆我们理解了,做事宜方怎么解释呢?我们看,“圆”有“圆心”,这是“圆”的核心。做人圆融得守住这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比如做官的得守住一个“廉”字,经商的得守住一个“诚”字,治学的得守住一个“实”字,做僧人的得守住一个“善”字,做百姓的得守住一个“勤”字,丢掉了这个基本点,“圆融”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