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050

第50章 人不能不活在现实之中,但要时刻保持内心的高贵

[原文]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译文]能适应现实而又保持对现实的批判,这就像酷暑之一缕清风;混迹于红尘之间,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如同淡淡的月华映照在周围的云彩之上,好似一体,实际却月是月,云是云,不可能分不清。

人的高贵指的并非一定要出身豪门或者本身所处的地位如何显赫,这里的高贵是指心态上的高贵。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的青年爱上交际花,只因为身为交际花的那个女人心灵高贵而又有十足的女人味。

在开始的时候,人们的内心都是高贵的,然而只有那些历经磨难仍不丢弃自己内心高贵品质的人,才是幸福的。到了暮年,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遗憾,他保持自信。无论他的经济条件如何,他都可以自豪、骄傲、自信地教导自己的儿孙。困难只是暂时的,困难恰恰是磨炼我们、帮助我们成长的工具,在困难面前丢弃原则、放弃自己的高贵品质,无异于饮鸩止渴。

如果没有一颗高贵的心的话,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受到别人的礼遇。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当做心灵上的贵族。

高贵不是高傲,也不是张扬。现代概念的高贵,不一定要有钱,但一定要有金钱面前的自尊;不一定要有权势,但一定要有权势下的骨气;不一定要有万事如意,但一定要有百事从容……

第十九节 有钱的人要体会没钱人的乐趣,没钱人要体会有钱人的烦恼

[原文]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译文]想入世有一番作为的人,应该先明晓,世间多少浮华,不过一梦,只有自性的解脱才是根本,否则与尘世间求名逐利的芸芸众生又有何不同呢?而要摒弃世俗间的羁绊的人,应该先尝尽世俗间的滋味,这样才能出世之后不再复入,否则,身在深山,心却依然寄牵着名闻利养,很难享受到这空寂的真乐趣!

古人说:“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富贵的人也有烦恼,而且比贫贱的人烦恼还多,因为他们怕失去的多,还羡慕贫贱的人自由比他们多。贫贱的人烦恼少,因为他们可失去的少。

富贵有富贵的好处,不用为了吃饭而闹心,但富贵也有富贵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难处,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但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

所以,没钱的人也不必沮丧,想想富贵人的烦恼就心理平衡了;富贵人家也不必沾沾自喜,要体会一下穷人的快乐,才会感觉活得更有意义。

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子不仅政绩可与姜太公、管仲比肩,而且以其自身的美德著称于世。他俭朴清廉,颇能自守,尤其在戒色欲方面值得一提。有一次,齐景公在晏子家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又老又丑,就对晏子说:“我有一个爱女,又年轻又美貌,你娶她做妻子吧。”晏子听到这话就离开席位,非常自尊、严肃地说:“现在我的妻子的确又老又丑,但往昔我也曾看见她年轻又美丽的样子。况且一个女子在年轻美丽时把自己托付给你,即是为了防老。我怎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呢!”就这样,晏子把这提亲拒绝了。

晏子位极宰相,尽可随心所欲,然而他能戒女色,而一心为政,不但为后人树立了典范,而且其卓绝的政绩也为后世称道。

人们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人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人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以及一切的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了。

其实,人生的悲哀之处莫过于太拘泥于一点。而为了这一点,我们又错失了很多风景。其实,成功并不是赢取了某一次,成功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追求下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