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098

第98章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真性情

[原文]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何也?彼以浓艳损志,此以淡泊全真也。

[译文]显达尊贵的人士,常常不如孤苦贫寒人家弟子能够坚守节操,奉献忠诚;太庙明堂的人士,常常不如山岭原野的农夫能够处理事务,考察事理。为什么呢?前者由于浓重艳丽损害了志向,后者由于恬淡净泊保全了天性。

先说“浓艳损志”。何谓“浓艳”?就是过于奢侈豪华的生活,譬如“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之类。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人,终日纸醉金迷,酒色掏空了身子,享乐麻醉了精神,因而很难有远大志向、高尚节操与超群能力。

再说“淡泊全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讲过这个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确,淡泊清贫的生活,可以磨砺斗志,可以激励精神,可以养浩然正气,可以使人头脑清醒,这也就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原因。

“淡泊全真”当然很好,但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把自己标榜得太清高。因为爱好浓艳奢华的人,对于别人的平淡宁静无法理解,所以不免产生猜疑之心,认为别人是故作清高;行为放荡不羁的人,常常忌恨那些行为检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同流合污,使他们不自在。

还有就是,“淡泊全真”并不等于提倡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社会还要发展,日子还要过,正常的人际交往还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