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历史大事记
17214900000125

第125章 福建事变(一)

十九路军血战淞沪,享誉华夏,但是由于中日签订了停战协定,只好于1932年5月调离上海,到福建继续参加剿共内战。

6月,为了安抚十九路军官兵的情绪,任命蒋光鼐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蔡廷锴接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兼十九军军长,率部入闽。蒋介石的目的也是让十九路军以强大兵力统一福建。当时福建的形势四分五裂,省主席方声涛对地方政治毫不关切,是一个典型官僚。只知道横征暴敛,当时的苛捐杂税达二百多种,宗族派系间的械斗迄无宁日,造成民不聊生的景象。在军队方面,福建全省没有蒋介石嫡系军队,大都是地方土著及杂牌部队割据称雄。以建瓯为中心的刘和鼎所部五十六师,割据闽北地区;以邵武为中心的周志群独立旅,割据闽西北地区;以仙游为中心的陈国辉独立旅,割据闽东南地区;以漳州为中心的张贞部四十九师,割据闽西南地区;以尤溪为中心的卢兴邦部新编第二师,割据闽中地区;以福安为中心的独立旅,割据闽东北地区。其中以陈国辉部号称六个团,军纪最坏,跋扈横行,掳人勒索,无恶不作。卢兴邦(闽北王)盘踞尤溪、永安、大田多年,自设兵工厂,设卡抽税,该部有多少人枪无从知悉,是匪是兵也无所区别。

蒋光鼐早已厌倦劳民伤财的内战,从抗日战场下来,便回到家乡决心不问政事。蔡廷锴独率大军入闽,诸事不便,于是亲自到蒋家劝他出山理政。以团体前途相劝,再以去就相挟,终于使蒋光鼐放弃了隐居的想法,与蔡廷锴一道返回福建。

蒋光鼐就职以后,着手整顿闽省防务,安定防区秩序。首先在闽西对红军采取守势,并调回留置广东的十九路军补充旅数千人到福州,归绥靖公署直辖,以巩固闽东防务。然后把闽东南泉州至福州地区作为十九路军的后方基地。为了打开局面,用无力解决了横行于大田、仙游等地的省防军陈国辉旅,并将陈国辉处决,使民心大快,安定了地方。

10月,国民政府授予蒋光鼐青天白日勋章。

1933年1月,国民政府任命蒋光鼐为福建省主席,升任蔡廷锴为绥靖公署主任,意在挑拨。好在二人共事多年,肝胆相照,并无猜忌。不过已逐渐认识了蒋介石的嘴脸,心生反蒋之意。

蒋介石知道蔡廷锴是十九路军的中坚柱石,为拉拢蔡廷锴作反共工具,任其为五省南路军前敌总指挥、福建绥靖主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十九军军长等四职。但是蔡廷锴明白蒋介石的用意,面前虽有道路两条(作为抗日的十九路军如不愿“剿共”,必为蒋介石消灭;如服从蒋介石命令积极进行“剿共”,官兵不愿打,孤军深入,后无援兵,也必为红军所消灭),归根到底,两条路变成一条路,“剿”也败,不“剿”也败,打也完,不打也完。当时在这样恶劣环境下,蔡廷锴和蒋光鼐商量,为求一时的安定,在政治上军事上作出如下对策:

(1)为了十九路军有个后方,决定和广东搞好关系。广东物力丰富,每月接济十九路军二十万元军费。当时的西南政务委员会实际是半独立的政权,蔡廷锴曾三次回粤观察粤当局所采的策略是不拥护“中央”,亦不完全反对。它对十九路军的态度,是希望他们在福建能稳定下来,万不可侵入粤境危及它的统治为原则。基于这个特点,在三月间,由蒋光鼐派秘书长李章达回粤和西南政府拟订粤、闽、桂三省联防草约,企图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互相支援,彼此和平相处。粤、闽间关系尽管不是真诚合作,但双方以抗日救亡名义初步达成协议,闽方以蔡廷锴为代表,粤方以黄任寰代表陈济棠,在漳州签了字,十九路军师长以上均署了名。虽然后来在闽变开始时,陈济棠不守信义,但在闽变前,闽粤边防曾起了一点安定作用,闽变后,多少尚留有一点余地。

(2)为了稳定闽西政权,采取耕者有其田的改良主义办法。福建闽西地区不少县份被红军解放了几年,十九路军入闽后,红军主力退出龙岩、永定以西地区。蒋光鼐和蔡廷锴认为红军处处得到农民支援是得力于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于是决定成立一个闽西善后委员会,将闽西有关各县政权,暂归驻闽绥靖公署直辖。以六十师师长沈光汉,四十九师师长张贞,地方人士傅柏翠等为委员,蔡廷锴兼主任委员,并派秘书长徐名鸿兼该会秘书长,草拟该会施政方针,以实现三民主义,实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计口授田政策,红军曾经分过土地给农民的地方,从新分配。凡是被苏区打过土豪分过田地的地方不许土豪报复,但也不许农民再斗争土豪。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土地问题。所谓耕者有其田,即能耕田就给土地,不能耕,即不给土地。所谓计口,就是住在农村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问出身成份,有一个人就算一口,所谓授田就是分配土地问题,由政府从新分配,不许阶级斗争。后来,这个办法实施几月,在曾被红军土改过的地方,地主势力已被打倒,容易推行,贫苦农民得到一点好处,上杭、永定、龙岩等地有了成效,博得农民支援拥护。但其他地区,如在漳平进行时,地主、富农联合中农起来反对,觉得十九路军是变相的共产党,处处遭到破坏。有部队驻扎时,地、富尚不敢猖狂,而部队离开就闹变天。他们对闽西的政策原来是想对抗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但这种恩赐式改良主义,动员不了农民起来组织自卫军保卫政权。闽变后,在地主进攻下农民受害,很快就失败了。

(3)为了保存实力消极执行进犯苏区的计划,蒋介石既不许十九路军抗日,自然更不许该路军不“剿共”。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九路军入闽不及一月,南昌行营即来电要派兵往龙岩、永定、闽西等属,好在红军主力已由闽西转向江西作战,在长廷龙岩、新泉以西,在闽北邵武、将乐以西地区,只有一部守备苏区部队,没有进攻企图,前线虽接触频仍,但没有大战斗。从一九三二年八月迄一九三三年春是相安无事。他们对蒋介石的对策只有谎报敌情与虚报战果来应付。约在一九三三年四、五月间,南昌行营一再来电要十九路军派兵八个团进占连城、朋口、芷溪之线,限期到达具报。蔡廷锴无法应付,于是命令七十八师区寿年部由南靖、永安西进连城,并以长汀的保安团马鸿兴部拨归该师指挥。并指示该师取守势,万不可孤军深入,将兵力分散无法驰援。不料该师抵连城不久,即遇红军彭德怀的第三军团主力东进。七月间,蔡廷锴在福州鼓山接到师长区寿年急电:“红军主力向连城进攻,外围部队均被包围,请援救”等语,蔡复电着其死守,苦战不足三天,该师即弃城东撤,损失达两团部队,行营来电申斥,蔡廷锴乃令六十师沈光汉由龙岩进至永安。连城失守,永安频于危险,当时将乐、归化又失,刘和鼎的五十六师火急求援,蔡廷锴乃又令六十一师毛维寿部主力由泉州经大田向沙县集中。蔡亲率补充师进至水口、尤溪口西岸地区。当时红军有进攻延平模样,六十一师的郑为楫团在延平、青州附近又被击败。这时蔡廷锴认为红军有决心消灭十九路军企图,蒋介石留在江西的部队几十师,而福建方面兵力如此薄弱,如此分散,军事失败,一味追究责任,却无援兵调来,而自己所指挥的杂牌部队也无法调动。蔡感到积极反共固然败,消极反共也难于立足,面对当前的严重情势,保持十九路军这点本钱很不容易,蒋介石想假手红军来消灭他们,可以肯定无疑了。当时陈铭枢回国初来福州,蔡廷锴质问他:“你口口声声说已和共产党拉拢有几个月了,如今红军全力东向,想歼灭我军,这是合作吗?”陈铭枢说:“没有合作成功,当然不会停止敌对行为呀!”在红军进攻下,在蒋介石申斥下,蒋光鼐、蔡廷锴站在十字路口非常苦恼。这是一九三三年八月下旬的情况。但是毕竟有一省相对稳定的地盘,做起事来进退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