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历史大事记
17214900000071

第71章 国民政府统一广东(二)

一、第一次东征

商团事件平息之后不久,传来江浙战争结束的消息,卢永祥下野,孙传芳进占浙沪。又没多久,直奉大战也戏剧般的结束了。由于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直系大败。冯玉祥和发动政变的将领孙岳、胡景翼等联名发电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担任新政府的领袖。“先生党国伟人,革命先进,务祈即日北上,指导一切。”

孙中山接到邀请电,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南北和平统一的机会,于是在10月27日回电冯玉祥:“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欲解决,拟即日北上,与诸兄晤商。先此电达,诸维鉴及。”11月1日,冯玉祥又致电孙中山:“一切建国方略,尚赖指挥,望速命驾北来。”被冯张推举出来主持北京政府的段祺瑞迫于全国的舆论,也假惺惺的派代表许世英专程南下广州,迎接孙中山北上。国民党的盟友中国共产党也对孙中山北上表示支持,更坚定了先生北上的决心。

孙中山由北伐大本营韶关回到广州。11月4日,又一次任命胡汉民为代大元帅,谭延闿主持大本营事务和北伐军事。10日,发表《北上宣言》,提出速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项主张。11月13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及随员汪精卫、李烈钧、邵元冲等人乘永丰舰北上,正午时分途经黄埔。蒋介石、廖仲恺携全体官生士兵整列校门码头迎接。孙中山最后一次莅校视察。视察毕,先生对蒋、廖二人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未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他又说:“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续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一二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成,则可以死矣。”不想此言竟成为谶语。

而在先生北上不久,盘踞东江的陈炯明眼看广州群龙无首,于是蠢蠢欲动。

陈炯明自1922年冬战败以后,退据东江。孙中山曾经数次督师讨伐,但因为依靠的是滇桂军阀,因而一直未能奏效。因为陈炯明毕竟是国民党元老,曾经为民国立下赫赫战功,不少老友、同志仍然试图弥合他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其中吴稚晖、邹鲁最为积极。然而陈炯明非常顽固,拒不悔过,觉得自己并没有错。1924年12月25日,陈炯明致电广州总商会,宣称鉴于广州商人的再三要请求,决定发动攻势,解放广州。1925年1月7日,他自任“救粤军总司令”,下达了向广州进攻的命令。

当时****号称7个军10万人实际只有6个军约五六万人,陈炯明蛰居香港,遥控指挥。其部署是:以盘踞惠州、平山、淡水的叶举部,向宝安、东莞进攻;以盘踞潮州潮安、汕头的洪兆麟部经海陆丰西出淡水,进窥广州;以盘踞赣边及河源、五华的林虎部向南移动分兵向龙门增城北面靠拢与叶举部相呼应。同时陈炯明还勾结江西军阀方本仁出兵,夹攻广州。****各部名义上由叶举任总指挥,实际上各军之间勾心斗角互不信赖,陈炯明见此情景,只好从香港返回惠州,直接指挥各部。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将军、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等的努力推动下,代帅胡汉民、廖仲恺决定东征陈逆。部队由许崇智粤军、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谭延闿湘军及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第二三期学员、入伍生队编成的校军组成,杨希闵担任东征联军总指挥。开始大家并不同意校军参加东征,他们眼中的学生军不过是摆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但蒋介石一力要求,才勉强同意。蒋介石的用意和明显,他知道战争是最好的课堂,不经过实战,永远练不出一支精兵。而且他很希望学生军能一战打出自己的威名来,也给他这个校长脸上增增光,他也相信学生们有这个实力。黄埔建校之初,滇军范石生曾经轻蔑地说:“我一个营的部队就能把黄埔军校缴了械。”大家都想争一口气。

1月30日,东征军总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三路迎战陈逆炯明。许崇智部粤军、黄埔校军约一万余人为右路,经广九路,出淡水、平山、海陆丰,直趋汕头;滇军杨希闵部约三万人为左路,从北面进攻增城、博罗、河源、龙川一带;桂军刘震寰部六千余人为中路,围攻惠州,策应两翼。苏联顾问加仑将军率顾问团近二十人随右翼军行动。

黄埔教导团一二两团团长分别由军校总教官何应钦、王伯龄担任团长,营连长大部由各级教官充任,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多数在教导团内担任连排长及政治指导员,因此部队显得朝气蓬勃,士气旺盛。加上炮兵一营,第二期学生队,辎重队,工兵队,第三期入伍生队一个营三千余人,包括了黄埔的全部家当。装备都是来自苏联援助的步枪、机枪、山野跑等,还算精良。在平定商团叛乱时,学生军曾经小试牛刀,但****不同于商团军,战斗力很强,所以大家都做好了大战、恶战的准备。

在东征联军中,左中两路的滇桂军作战态度非常消极。他们自恃拥孙有功,一直无法无天,横行广州,无思想,无主义,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孙中山在的时候,迫于情面,有时还能听招呼,孙中山先生北上了,更目空一切。东征,不过是应应景而已,甚至还和陈炯明勾勾搭搭。因此上,滇军进至博罗便按兵不动,桂军占领飞鹅岭也不再前进。整个东征的担子实际上都压在右翼军的肩上。

右路军总司令为许崇智,蒋介石任参谋长,周恩来人政治部主任。部队包括粤军第二师张民达,第一旅陈铭枢,第七旅许济,警卫旅欧阳驹。这是粤军中最忠于孙中山的部队。

右路军的第一个目标是肃清广(州)九(龙)路,驱逐陈炯明部的前锋。先由铁甲车在铁道线上侦察敌情,扫清障碍,修桥补路。然后前锋张民达师、许济旅等部于2月1日由广州燕塘出发,向石龙前进。2月3日,抵达石滩,4日占领石龙。

扰乱广九路的是被陈炯明收编的土匪袁虾九,有五六百人,一触即溃。2月5日,东征军占领东莞县城。军校本部行营移至县署。

此次作战,增添了不少新气象,主要就是在周恩来的部署下各级政工人员所从事的政治宣传工作。他们在行军中带领士兵们高唱革命歌曲,向沿途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而且不拉夫、买卖公平、帮助老百姓等等,让人们耳目一新,使人们认清革命军与军阀土匪部队的区别,并取得人民的信任与帮助,使部队进军顺利。

同其他广东部队相比,黄埔校军的火力算上比较强大。那时各军武器主要是步枪,大炮几乎没有,只有校军炮兵营的几门山炮显得特别抢眼。而且校军还装备着数挺机关枪,及大量十响驳壳枪,是自动武器,火力强大。校军每连有九个军官,每人配备一支驳壳枪,冲锋时军官们身先士卒,一顿猛射,加上****步枪火力的不足,所以敌军一听到连续的“哒哒“声,便知道遇上了不要命的黄埔学生军,于是闻声而逃。

占领东莞后,东征军继续以铁甲车为先导,向南挺进。7日,占领常平。10日,教导第一团击溃三四百敌军占领平湖火车站。11日,占领深圳。****纷纷向淡水溃退。

2月13日,张民达师和黄埔校军抵达龙冈,准备进攻淡水。由于得知****的援兵已经出发,所以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张民达师负责阻击敌方援军,黄埔校军负责攻城。这是黄埔校军组建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

14日下午,第二师与****的增援部队已经交上火。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立即崔军直扑淡水城下,担任攻城主力,教导第二团为预备队。当夜,组织了攻城奋勇队(即敢死队),由官长十人(国民党:蔡光举,冷欣。共产党:刘畴西,彭干臣,张际春,游步仁,李奇中,张隐韬,李汉藩,郑洞国。)士兵100名组成,分成若干攻击小组。

2月15日拂晓,攻城开始。首先由校军炮兵营的大炮猛烈轰击敌军城头的工事,火力点。炮击过后,奋勇队用云梯爬城。奋勇队在城下曾一度受阻,死伤惨重。后来在第二团第一营营长沈应时的配合下很快突破城垣,打开城门,第一团迅速冲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不到两个小时,即占领全城。闻知淡水失守,洪兆麟亲自率军猛烈反扑。张民达部也退至城垣据守,数次击退进攻之敌。洪兆麟久攻不克,损失惨重,只好退却。

淡水一战,黄埔校军与粤军齐心合力,击败了号称****嫡系的洪兆麟、熊略两部,俘敌2000人,缴枪1000余,为东征开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虽然是胜利了,但校军也表现出一些问题,第二团团长王伯龄指挥无能,被蒋介石撤了职。某连长因临阵畏缩,被执行枪决。淡水之战还使蒋介石声誉日隆,连在北京的孙中山、汪精卫都发来电报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