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然而事实上,这个职位已经不再属于李逍。
这次回家,不比以往,按照我妈瞒着我的预先安排,吃饭的问题,就应在朱伯家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尴尬。朱伯是一个老实的不善言语的人,吃饭常常冷场,通常情况下一吃过饭我就回到自己的屋里去了。
当这天晚上我再次过去吃饭的时候,朱伯说:“你去楼上玩吧,朱亚岚刚才回来了。”
朱亚岚回来了?
我顿时一个战栗,头脑有一阵眩晕。虽然从我第一次过去吃饭就在思考——这总是要面对的,但当朱伯说朱亚岚回来了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惊慌失措。
于是我恍恍惚惚,硬着头皮就上了楼。
我现在都能记得很清楚,当时沙发在我的前面。朱亚岚窝在沙发里面,不大的电视机荧屏在朱亚岚面前的茶几前面。
她的手里,放着我曾经送她的围巾。我一看到这,鼻子就有些泛酸。
我一直站在她的身后,看到她把围巾像佛珠一样轻轻转动,并且时不时地放到脸上去。一系列的往事从这条围巾上显现,我仿佛再次亲眼看到曾经在去成都的车上,我关切地把自己的围巾替朱亚岚围上并道一声“路上小心”。句句真切。我现在看到回忆的这一幕,终于忍不住轻轻地喊了一声——“朱亚岚。”
朱亚岚显然是被我也从回忆中拉了回来,转过头吃惊地看着我,忙把手背到了身后。
我眼圈有些发红,再次喊道:“朱亚岚……”
朱亚岚忙把脸转向另一边,然后再回头看我一眼,低下头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说:“你答应过我的,为什么会这样?”
她说:“我刚回来,所以……”
我说:“我不是说这。你答应过我的,答应要做我的……”
朱亚岚忙打断说:“王昊,请你不要说了。我答应过你,是我不好,对不起!”
我说:“你早就知道这一切,可是为什么还要……”
朱亚岚的眼睛里一下子盈满一汪湖水,小声地说:“对不起,王昊。”然后就小声地抽泣起来。
当朱亚岚第一颗眼泪落在她的手背上时,我的心就开始剧烈地抽痛,我能感应到她的眼泪全是为我流落,她每一次的抽泣颤抖就像是吸取我所有的情感与热能,让我四肢开始感觉到冰凉,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我说:“不要说对不起,朱亚岚,我喜欢你。我不要你说对不起。”
朱亚岚抽泣得更加厉害了,颤抖地说:“对不起,王昊,我不是故意的,是我不应该隐瞒你,是我一直都在欺骗自己,欺骗自己说可以和你在一起,可以做你的女朋友。我没告诉你,因为我想做你女朋友,哪怕只有一天,我也愿意!我总是无缘无故地就想你,想你给我围上围巾;想你拉着我的手;想你让我依靠着看星星;想你为我披上外衣;想你……”
朱亚岚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
我一下把她抱在怀里,流着泪说:“别说了,别说了,我知道。都是我不好,怪我没有勇气,怕你拒绝我,怕失去你连朋友都没的做!我也只能天天想着你,想你的一眸一笑,想你的害羞表情,对不起,都怪我自己,让你心里这么委屈。”
朱亚岚在我怀里哭着继续说:“曾经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这件事,但是我好害怕,我怕失去你,他们让我转告你,可我一次次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我忙说:“我现在知道了,我现在知道了!是我想错了,我以为你有别的事情不好对我开口,让你每次说到“其实”就欲言又止。亚岚,我知道了!”
我使劲抱住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她娇小的身躯在我怀里的每一次颤抖。我抚摸着她的秀发,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像是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被她填满,让我感到难受的全是她久藏内心的委屈。
慢慢地,朱亚岚在我怀里恢复了平静,但她紧抱我的双手并没有松开,然后时不时再更加用力地抱紧小声地哽咽。
良久后,朱亚岚突然从我怀里抬起头来说:“我们,我们还可以在一起吗?”
我说:“你答应过我的。难道不是吗?”
朱亚岚看着我笑笑,然后再次把头埋在我怀里,这一次我感觉到她抱我的双手更用力了。
她说:“你知道吗?你这么说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朱亚岚说完这句话后,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儿子:妈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给你写这封信。想必你已经收到朱亚岚的信了吧,她说她会给你讲明这件事的。也许,你看了这封信会很生气,恨妈怎么要瞒着你不事先说明。儿子,妈欠你的太多太多,我这样做或许会更加伤害你,妈是怕,怕你会承受不住。妈在这里说对不起,请儿子原谅。妈知道,我和你朱伯走到一起对你会很残忍,也知道你对亚岚的感情,可是,可是妈不能不为以后着想啊!
你和亚岚都才十七岁,有些事在你们想象中会觉得很简单,这妈能够理解。可是毕竟你们都还小,等你们步入社会了,阅历丰富了,再来谈感情的问题就会更理智,更明确,儿子你说对吗?你和亚岚虽然因为妈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妈只是想说,你是男子汉你一定要有一番事业才行。懂吗?我和亚岚说了几次,她是个很懂事的女孩,她也能理解妈,我想我们会以这种方式相处得很融洽。妈有时候想起来,知道这对你有些残忍,但一想到你也是懂事明理的孩子,心里就很欣慰,我想我儿子会同亚岚一样,理解这一切,理解为娘的苦衷。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说这么多年把你拉扯大,没有资格说在你身边,好好地照顾过你,是妈让你受了很多的苦。儿子,请你原谅妈,好吗?妈只是个平凡的女人,做不了什么,其实我心里又何尝不为这些而感到痛苦呢?你现在大了,是能够明白的,对吗?
噢,对了。你爸——我是说你的亲生父亲在你走后两天来找过你,我知道你对他很陌生,毕竟十几年了他从来没有来看过你。但是他始终是你爸爸,你始终都是他儿子,这份骨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儿子,即便你有万般的不情愿,但那些都已经成了往事,你还是去看看他吧。况且这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妈也有错,你别再怨恨他。他现在在BC虽然小有名气,但家庭比妈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有一个女儿,又没有儿子……当然妈的意思只是让你去看看他宽一下他的心,没有别的。你有时间就去吧,他也挺想你的。
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妈现在想说的,我只有对天祈祷你能开开心心的,别为这些事儿闹得自己心神不宁。妈没在你身边的日子里,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天冷了就要加衣服千万别感冒了。还有你要注意你的鼻子,如果还继续流血就让朱伯或者亚岚再陪你去检查一次,别怪妈唠叨,我也是担心啊。
好了,这封信就先写到这吧。就此搁笔。
母抄2006.2.7这封信是在我那张断了四条腿的床枕头下面发现的。在我继续回味朱亚岚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幸福感的时候,它被我一遍一遍地读过,心中再次五味杂陈。
我知道,这种幸福必定像一个生命逝去后的回光返照,只是从我身上,从前至后淡淡地掠过,我一回头便消失不再。
我站在阳台上望着两边的天际。我看见夕阳最后的一抹昏黄,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地消逝,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最后落下了山头。
张宁在上一次领了一张黄牌后,果然不失众望,终于因学风不正被红牌罚下。在他班主任的眼中,害群之马的张宁能被驱逐出去是一件让他失望而又痛快的事情,这纯粹是没有再改造的余地。
众所周知,老师的说辞永远都是为学生好的,他们是学生成才名副其实的基石,饮水思源,学生们也应知恩图报。
在张宁领第一张黄牌的时候,他的班主任就苦口婆心地给他灌输这一思想。
那个时候,张宁诚恳地说:“老师,我一定记住教训,痛改前非,好好报答你的再造之恩。”
班主任迫不及待地说:“你准备怎么报答我?”
张宁紧握拳头,满腔热血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班主任像是受了当头一棒,幻想刚一冒出芽就被张宁充满正义的豪迈的话硬生生地踩了下去,就像刚要出来的青春痘,还是小红点就挤破了,那感觉别提有多难受。
班主任被逼回原形,顿时表现得比张宁还要正义,严肃地说:“知道就好,你们学业有成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当时张宁刚失恋不久,心里郁郁寡欢,对很多事都心灰意冷。一听到老师这么关切的话,久经冰霜的心一下子被弄得暖暖的,热泪盈眶,差点就当场跪下来拜班主任为干爹了。
只不过人通常都是这样,感动和感伤都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张宁一走出办公室那块神圣的地方,马上就又找到了留在门外的另一个自己,两个人汇合后,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今天校门口值班的那个门卫,眼睛不是那么好使,有机会。
另一方面,班主任见过的人那是多得去了,像张宁这种,他一眼就已经瞅出是属于无药可救的。当然他不能这样说,这是有悖神圣的教师风范的,只要还没把一块布缝成内裤,那么在想象中它就仍是一块做大衣的好料。
这是教职工会议上,领导们永远不变的思想。老师们全都铭记于心,奉为圭臬。
其实学校就好比一个家庭,老师同学生的问题往往就好比婆媳之间那些事,矛盾时常都有。好的学校的好的领导通常能把这些事放得很平,大家和睦共处也不是难事。张宁他们学校的领导显然是刚结婚不久,被这些弄得头疼,三天两头开会讨论方案,但却一直未得结果。很多人都喜欢抽老师们开会这个空当做别的事,只要婆媳不见面,干戈就能化玉帛,学生不开会却也都能知道。
所以说,在张宁他们学校老师们开会是一件比学生们放假更有意义的事。
后来经过众多老师的不懈努力,讨论方案终于出台。内容简洁明了——千方百计搞好师生关系。
老师的理解是“千方百计”它等同于“不择手段”。
而张宁,就是为这个“不择手段”献身的第一人。
张宁的献身过程是这样的:一个周四的晚上,张宁一副病态地找到班主任。说是近来学习过于紧张,身体终于支撑不住,生病了,今晚晚自习恐怕是上不了了。当时班主任正在看学校发的《三十六计》,听张宁这么一说,先看了看书再狐疑地看了看张宁,然后说:“成。准假。”
可以说,这是所有做班主任的都不曾有过的爽快。
张宁回到寝室,精神大振,全然没有半点刚才的疲惫。他把书包和衣服一股脑儿塞进被窝里,然后从厕所掉了钢筋的窗户一个纵身,便翻出了校。
其实张宁对班主任的谎撒得有些过于的酸,班主任不是傻子,他从来都不相信有学生会因学习而刻苦成疾,不能上课。这是矛盾的,被学习都能弄出一身病的学生是更不会放弃一节课时的。当时班主任在正看到《三十六计》里的欲擒故纵,张宁一说原因,他也计上心来,果断地准了假,只为把张宁套得能更牢些。
因此当天晚上,班主任就在寝室里当着众爱徒的面找出了张宁藏在被窝里的罪证。大家心里都明白老师的意图,不敢吱声,全在内心为张宁感到悲哀。所以理所当然的,一觉醒来后那就是瓮中捉鳖的事了。
班主任在第二天一上课就把张宁叫到了办公室。他点一支烟,一直不说话,若有所思。张宁心里一阵恐慌估计事情败露了,但他不能肯定,因为他早上回寝室挨个问了昨晚班主任去寝室没,大家都说没有。这不合常理。其实他不知道,班主任早已布置好了一切——克敌之首,攻心为上。
一根烟抽完,班主任突然笑着说:“那个,张宁你好些了没,要不要继续请假?”
张宁的思绪还在飞,不想班主任突然发话,惊得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是好,站在那儿支吾半天,连自己都没听清自己所说的。
班主任说:“说话有气无力,看来病情加重了,走,我带你上医院去。”
说着就要起身。张宁忙说道:“不碍事,不碍事,睡了一觉好多了,谢谢老师关心。”
班主任说:“那怎么成,生病了就要医,况且你是学习太刻苦才这样的,这钱老师愿意出。”
一席话说得张宁面红耳赤,连想要俯首认错的路都给断了。于是硬着头皮再谦虚了一回说:“是我太不应该,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我是不能生病的。”
此话一出,张宁像是冬天里撒完尿的一个战栗,连自己身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班主任也不小心咬了一下牙,忙说:“还是身体要紧,身体要紧。”
张宁和班主任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谦虚,在旁边的老师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对此感到不可思议,都没想到这个关于搞好师生关系的空架子方案刚一出台就取得了这么喜人的成绩,于是纷纷拿着手上的《三十六计》疑惑重重地看着眼前这对师生。喜欢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老师看到这一幕不免心中感叹——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这场面完全是和谐社会的雏形。
但是大家都明白,依照中国的传统文明,一直都是彼此寒暄几句就马上谈到正事儿上了。张宁和班主任互相谦虚一番后也就马上原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