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实权
1737300000032

第32章 还在争议 (1)

国家卫生部信访室从没接待过这样的上访人员,他们虽然只派了几名代表到信访室,可他们知道,这批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上访人员多达二十人。

“‘裘耀和市’的市委书记裘耀和,这个人太冒进了,他还在当县委书记时,就改这改那,那时只在他主政的县里卖乡镇医院,可随着权力的增大,他更加我行我素,想到哪里干到哪里,谁也挡不住。所以,我们说,干脆把沂州市改为‘裘耀和市’算了。”

刘铭德四十岁出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沂州市人民医院当医生,外科业务是不错的,是医院的骨干力量。站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同事,有医生、有护士,他们一直以为在沂州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他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从人民医院那天集体罢会,到堵大门抵制医院改革的一系列活动中,他们都参与了。现在他们之所以不远千里北上京城,来到中国的卫生主管部门上访,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裘耀和推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他们说,过去他们同属于“国家干部”这个范畴,他们还是吃国家皇粮的令人尊敬的医生、护士,可现在他们被挤出“国家干部”的行列,成了企业老板的“打工仔”。

卫生部信访室的同志没有采取简单的处理方法,他们向领导报告了这批特殊的信访群众,认真记录了他们所反映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共产党的天下,哪有把国家医院卖掉的,我们本来是正式的国家干部,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现在他裘耀和执政了,当了市委书记,就要把我们的身份给变了,这不可能!我们之所以不远千里来京上访,我们是铁了心了,我们不仅要把改过去的人民医院改回来,还要市委书记裘耀和在大会上向全院上千名职工道歉。”

裘耀和怎么也没有想到,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大波澜,都一次次平息了,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集体进京上访。一时间,沂州城乡,社会舆论沸沸扬扬。

刘铭德一行人进京上访后不到一个月,北京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了沂州市公立医院私有化的长篇报道。

这篇文章,如同一枚重型炸弹,把平静了几年的沂州市大地炸得硝烟弥漫,霎时间,沂州市、省城,乃至全省,各种议论纷纷扬扬。

就在这篇针对以“卖光”为主线的沂州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长篇报道发表的同一时间,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的队伍抵达沂州市。

那篇长篇报道似乎是被刻意安排,恰恰赶在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之前发表,真是造化弄人。

太清楚不过了,在一个地级市里,能够让中央组织部来考察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市委书记和市长。

组织部门到底是怎么考察的,小说家就不细加描述了,但是裘耀和被北京那家报纸炮轰已经是沂州五百万人民家喻户晓的事了。

这篇文章岂止是掀起沂州大地的波澜,它如同连发子弹,每一颗子弹都朝着裘耀和射了过来。一向冷静沉着的裘耀和此时也有些坐立不安了。

然而,朝裘耀和开枪的,还不止这些,那篇长篇报道所引起的风波还有人在不断推波助澜,这家报纸好像真的要把裘耀和置于死地而后快!在这关键时刻,该报又连续两天刊载了北京某大学教授黎宁对沂州医改的报告。

尽管黎教授的调查报告的言辞没有那篇长篇报道激烈,甚至开篇先以“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十二个字把沂州市的改革精神称誉一番,但很快就倒出了作者的写作宗旨:“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舆论一片哗然,对医改持不同意见的人,尤其是那些长期在室验室从事研究的专家们,像黎教授这样的人正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高手!

随之而来的炮弹,不断在裘耀和的头顶上轰炸:《沂州卖光式医改,医院收入增加,医疗费上涨》、《医改市场化遭遇最后一击,沂州卖光式被证明失败》、《沂州卖光式改革为何失败》等等,大有欲炸平沂州之势。

此时的裘耀和,反复研究了黎教授的那个长篇报道。其实,裘耀和一肚子话,不知道向谁说,只是这位独具慧眼的改革家以中国有这样的经济学大教授而悲哀!一个留学美国的洋教授思想怎会如此保守,至今还念念不忘大包干!不是吗?黎教授居然在文章中以白求恩为例,说:“我国过去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

裘耀和越看这篇所谓的大学教授的文章,心里越痛,这样的理论水平,居然是当今中国大学的教授!按这位教授所言中国还应该回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农村也不应该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难道要回到大跃进、集体所有制的年代吗?

这时,裘耀和突然间抖擞了精神,感到所谓的大教授不过是打着招牌、装腔作势而已,其理论不堪一击。他的心里憋着一肚子的话,假如让他和黎教授面对面的话,假如他回击的话,他肯定会把这位大教授驳得体无完肤。

经过社会上对沂州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争论,尤其是围绕黎宁教授那个冗长的报道,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该教授居然担任了这所大学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沂州市卫生局一个副科级干部研究了那篇文章,在全体人员大会上说,这样水平的人也能在大学担任经济研究工作,让这样的人去搞卫生医疗改革研究,岂不是给社会拉倒车吗?那四十八条意见实在太迂腐,太不堪一击了。

这位黎教授的文章发表后,一向对沂州的改革低调处理的省委李书记突然率领省卫生厅等部门负责人到沂州考察市、县、乡七个医院。

毕浩书记临走时,对沂州的改革,对裘耀和其人,没给省委新书记留下什么意见和观点。李书记接任省委书记后,对沂州的改革,对裘耀和这个人只是从侧面了解了一些,他的态度和中央一样,不表态,静观其变。

李书记突然率领省卫生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自来到沂州,而且专项考察市、县、乡医院,不难看出,这位经济学博士出身的省委书记,就是冲着黎宁的那篇文章而来的。

考察结束后,李书记立即召开了全省医疗体制改革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李书记说:“沂州医改是通过资产置换,进行医疗领域的结构调整,吸引社会资金兴办基础医疗,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集中政府资金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医护人才合理流动,使困难地区的群众尤其是农民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李书记还说:“至于对沂州的不同看法,可以通过实践,慢慢统一认识,那些离开实践,所谓的理论研究,或许是偏见,或许是水平,不要理会那些一文不值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不需要放到历史长河里,很快就会得出结论的。”

黎宁的长篇报道刊出的那些日子里,裘耀和的确有些想不通,但他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他并不恨黎宁,所谓的学者嘛,学术观点自由,百家争鸣。不光是因为这篇文章和中组部考察组几乎同时到来,而是因为各级两会召开在即,中组部考察组显然是为省里的两会作人事调整而来的。裘耀和虽然处在一片争议声中,从县委书记提升为市长、市委书记,这在一般人眼中,他确实是一个官场中的宠儿。然而,掐指算来,他在市长、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又有五个年头了,从年龄上来说,四十八九岁能提拔到副省级位置,虽然不晚,但这一届上不了,希望就很渺茫了。

被黎宁的文章轰炸得有些晕头转向的裘耀和因为省委书记的到来,感觉到一线光亮。

历来省里的两会都是春节前结束。跨入一月,两会召开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了。裘耀和的仕途前景依然如同雾中看花。

一月十七日,省人代会报到了。可是,按照官场的“规则”,如果到开会时,还没有你的消息,那恐怕真的是没有一点儿希望了。

一月十五日,裘耀和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电话,请他明天上午十点钟到省委李书记办公室。

行走于官场这么多年的裘耀和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当然,在两会之前,省委主要领导怎么能不交代一下组织纪律,保证选举的成功?在民主尚不完善的国度里,领导必须保证大会选举“全票通过”,起码是“高票通过”。这样的重要选举只有“全票通过”,方方面面才算皆大欢喜。如果出现反对票、弃权票,那怕只是极少数的几张,当选者丢了“面子”不说,那个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也是要挨批评的。其实如果李书记是为这事专门让他提前半天报到,专门到领导办公室当面交代,在他看来也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