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台湾抗战的那些事
17443700000018

第18章 重返县城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大部分伤员已经康复。罗复华的外伤大有好转,但骨伤恢复很慢,左胳膊依然不能使劲,左腿也不能走路。另一个受重伤的上杭士兵,也仍不能走路。但客家义军和闽南义军总体上已渐渐恢复元气,队伍的士气高涨起来。

罗复华把林千总、林秉宗请到自己家,商议下一步行动。吴大山一直住在罗复华家,自然也参加他们的碰头。这段时间,林千总和林秉宗都在想方设法探听局势的变化。从了解的情况看,日军已经占领全台所有县城和重要城镇,控制了交通要道。台南守军刘永福将军已经内渡厦门,其他零零散散的抗日武装则退入乡村和山林地带。不久前台湾总督府宣告“全台平定”,台湾已经落入日本人之手。

经过前两轮的战斗,客家义军和闽南义军取得了一些战果,但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人员伤亡厉害,战斗力减弱。弹药消耗殆尽,好些义军手里有枪,却没有子弹,弹药不足成为最大难题。此外经费也严重短缺。客家义军住在客家庄,大部分人吃住在自已的家,平时还能帮助家里种地,生活不成问题,但要购买枪支弹药、医药用品,则没有经费来源。林千总的队伍也住客家庄,因为人数不多,又有罗复华、老族长的帮助,吃饭也不成问题。但他们的队伍早已领不到军饷,也没有经费来源。闽南义军住在妈祖庙,柴米油盐全靠当地乡亲捐助,来源极为有限。林秉宗和谭金翼等人的捐款,已经花费殆尽,新的捐助却越来越少,义军的生活成了问题,大米不够,有时候只能用番薯、野菜充饥。

罗复华劝林秉宗把队伍拉到客家庄来,他说客家庄这么大,后有山林,前有田地,粮食、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多养百十号人没问题。再说打日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队伍聚合在一起,更方便指挥。林秉宗说:“我自己是愿意过来,也征求过不少弟兄的意见。好些人还是愿意各干各的,硬把他们拉过来,反倒弄得大家别扭。躲在客家庄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是发起新的进攻。只有把日本人彻底赶走,我们才能真正过踏实的日子。”

林千总毕竟军人出身,谙熟用兵之道,他分析说,日本为了尽快占领台湾,派大批军队登陆台湾。大部队远程作战,后勤保障是个沉重负担。日军在台湾待得越久,后勤保障的负担越重。如今总督府已宣告全台平定,日军主力可能最近会撤离台湾。要发起新的进攻,应选择日军主力撤离之后。那时候日军防守力量减弱,我们跟各地义军串连起来,就能一股作气将日本人赶走。

罗复华和林秉宗也感到有理。但日军主力何时撤离?主力撤离后县城的防御力量如何?义军应该什么时候发动进攻?这些他们都无从解,因而也就难以决断。

吴大山就说:“我们待在乡下,消息不灵通,只有到县城去才能及时知晓日军动向。现在伤员情况已大体稳定,我待在客家庄事情也不多,我打算回县城县,把医馆重新张罗起来。”

罗复华他们想了想,也感到吴大山回县城对各方面都有利,就表示同意。罗复华还是让罗梅去县城给吴大山做帮手。

这天是县城的墟日,好些城郊的农民、商贩运载农副产品到城里赶集。吴大山和罗梅带着药箱,一人挑着一担从客家庄采集的草药,返回县城。走到县城东门,只见那里构筑了工事,设置了关卡,还架着山炮,黑洞洞的炮口直对着山野。日军对过往行人全都进行检查,挨个翻看行人所带物品,确认没有枪支弹药才放行。看得出,上次义军偷袭县城后,日军加强了防卫。吴大山和罗梅走到关卡,日军照例进行检查,见他们挑着草,没什么危险品,便让他们通过。

县城的秩序已基本恢复,前一段时间躲避到乡下的市民,大多数已陆续回到城里,街上的店铺已重新营业,学堂也已正常上课。原来的县衙和清兵营变成了日本兵营,驻扎着日本军队,县衙楼顶和兵营门口飘扬的太阳旗。街上时常可见日军士兵在巡逻,人们遇见他们,远远就躲到一边。这一切提醒人们,这里已不是过去的县城,台湾也不再是过去的台湾。

回到吴氏医馆,那里大门紧闭,吴大山立在门口打量片刻,医馆依然保留着他走时的模样,没有遭到破坏。开门进去,里面因为长时间没人居住,积郁着一股潮气。罗梅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吹拂进来,良久潮气才渐渐散去。两人把医馆里里外外收拾一番,又把带回来的草药进行加工整理。

不多一会儿,几位客家邻居主动前来问候:“吴医生回来了?这些天到哪儿去了?”吴大山不敢说自己去给抗日军治伤,只轻描淡写地解释:“前一阵子兵荒马乱,我到乡下躲避去了,顺便采些草药。”

中午时分,郑一笔也闻讯前来问候。他前一阵已先回到县城,继续开办学堂。吴大山问他书房开始上课了?孩子们来得齐不齐?郑一笔说:“上了半个月了。刚开始谁都不敢来,我挨家挨户去劝说,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时局怎么动荡,孩子们读书不能耽误。”

吴大山又问:“日本人没找你麻烦吧?”

郑一笔说:“我一回到县城,就有日本人来搞人口调查,问我的名字,是做什么的。至于办书房,他们倒没说什么。”

下午,吴大山和罗梅正在加工草药,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三四个日本兵推门而入,为首的是个小胡子军官。吴大山怔了一下,又觉得那个小胡子有些面熟,很快他想起来了,那天他在城外山坡上采连钱草药时,曾远远看见过这个小胡子。他暗自吃惊:难道日本人来抓他?此刻跑是跑不了的,他只好硬着头皮,紧张地看着日本人。

小胡子叽哩呱拉说了几句什么,旁边的翻译说:“川本长官问,谁是这里的主人?”吴大山说:“是我。”小胡子川本打量他一眼:“你是做什么的?你的名字?”吴大山说:“我叫吴大山,是个中医,在这里开医馆,给人治病。”川本面色冷漠,目光扫视片刻,看到屋子里摆着各种药材、器械,又问:“你来台湾多久了?是从哪儿来的?医馆开多久了?这里都有什么人?”吴大山一一作答。旁边一个日本士兵拿着纸和笔忙着记录。吴大山明白,他们是来搞人口调查的。幸亏郑一笔提醒过此事,他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川本继续盘问:“县城里有几家医馆?老百姓病了在哪儿看病?”吴大山说:“有两家医馆,一个是我的吴氏医馆,另一个是陈记药铺。老百姓病了,有的找我们,有的自己采些草药吃。”川本又问:“最近有谁找你看病?”吴大山说:“最后我采草药去了,医院没有开张。”

川本又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学医?怎么学的医?读过哪些医书?擅长治哪些病?”吴大山觉得奇怪,他问这些是何用意?难道他对中医感兴趣?他简略介绍自己学医的情况。

川本话锋一转,突然又问:“枪伤你会治吗?”

吴大山一怔,连连摇头:“医书上没教过,我不会。”

“前不久一些匪徒袭击我们,被我们打伤炸伤,他们有没有找你治疗?”

“没人找过我。”

川本在医馆里转了转,鄙夷地说:“你们这些中医,治个头痛发烧还差不多,谅你也治不了枪伤弹伤。不过,如果发现受枪伤的匪徒,必须立即报告。知情不报,与匪徒同罪论处!”随即转身大步而去,几个士兵也随之而去。

吴大山和罗梅虚惊一场。

晚上郑一笔又过来,说起人口调查的事,他说:“到别人家调查时,好像没问那么多,到你的医馆他问得特别多。”

吴大山问:“他们调查出什么了吗?”

郑一笔说:“有个泉州老太儿子不在家,她又说不清儿子去向。日本怀她儿子是抗日军,连吓带唬追问。老太太很害怕,一时语无伦次,不能自圆其说。日本人认定他儿子是抗日军,就把她挑死了。事实上她儿子的确参加了义军,至今躲在乡下。后来好些人吸取教训,凡是儿子参加义军不在家的,索性说没有儿子,蒙混过关。尽管如此好些人家还是遭到日本人怀疑,被列入黑名单,日本经常上门追查人员下落,这些人家时常遭到打骂、恐吓。吴医生,你要多留个心眼。”

经过简单的准备,第二天吴氏医馆便恢复营业。这段时间吴氏医馆关门,陈方也去了乡下,陈记药铺也没有营业,县城里的百姓有了疾病,只好自己找些草药吃,有的索性忍着。如今吴氏医馆一开业,好些人便闻讯前来,医馆很快又有了人气。吴大山依然专心地给人看病,但对于疾病之外的话题,他却闭口不谈,特别是关于抗日义军的事更是只字不提。

天气一天天转冷,台湾进入了冬季。这几天,县城里的日本兵忽然多了起来,大街上不时有喝得醉熏熏的日本军人,唱着日本歌,一摇一晃地走过,看见女人就上前调戏,吓得女人们不敢上街。吴大山觉得奇怪,为什么日本兵一下子增多?莫非要搜捕抗日军?看到日本士兵花天酒地的样子,他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觉得日本兵可能是要撤退。果然,几天后日本主力部队开始集结,向港口开进登船撤离。

吴大山立即挎着药箱,装作外出给人治病,直奔客家庄而去。城门外依然有全副武装的日军在把守、盘查,他们翻看吴大山的药箱,见没有危险物品,便让他通过。来到客家庄,偌大的村庄表面上很静谧,看不出什么异样。但从铁铺经过时,吴大山却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走进去一看,李大锤正领着几个人在造子弹,其中有两个是林千总带的兵。一问才知,最近林千总为解决弹药不足难题,和林大锤一起对铁铺的设备加以改造,尝试生产子弹。林千总以前去制造局,对制造枪弹的工艺流程有所了解。经过反复试验,已经成功造出一批子弹,虽然产量很低,但终归缓解了一些弹药匮乏的难题。

来到罗复华家,吴大山把日军主力撤离的消息告诉他。罗复华立即让人把林千总叫来,兴奋地说:“是时候了!日军主力一撤,县城的日军兵力就弱了很多,这是个好时机!”

前些日子,林千总曾到各地秘密联络抗日义军,得知台北、台南都有义军在活动,而且都在重新集结,寻找时机起事。他提议和各地义军联合,同时起事,使日军顾此失彼。考虑到日军主力虽已撤走,但如果台湾局势吃紧,他们可能还会折回台湾增援。援兵从日本赶到台湾最快得6天时间,因而应当速战速决,在6天内结束战斗,在日本援兵赶来之前,夺回各大城市、港口和其他要塞。

吴大山提醒说:“日本兵力虽然减少,但防守仍很严密,在城门口修筑了工事,要直接打入县城并不容易。而且县城里有很多百姓,弄得不好会伤及无辜。依我看,我们客家人是耕山出身的,山林是最好的战场。最好的办法是把日本人引到城外,打得差不多了,再杀入县城。”

三个人又商议的起事的具体细节。

罗复华的皮外伤已经痊愈,但骨伤仍然未好,走路仍很吃力。他着急地说:“大山,我这腿什么时候能好,我要打日本了呵。”

吴大山给他检查骨伤,发现罗复华其实恢复得算是快的,但完全康复还是需要时日。他又给罗复华换了药,叮嘱他耐心养伤。随后又去庄时探望其他伤员,给几个伤势重的配药治疗。一一处置完毕,才告辞离去。

临别,他掏出一把钱票递给罗复华,说:“最近医馆生意不错,有了些收入,这点钱给义军添置东西。”罗复华推辞道:“医馆刚刚才起步,你自己用钱的地方多,就不要管我们了。客家庄这么大,饿不死人的。”吴大山坚持说:“义军人这么多,又要造子弹,终究需要钱。我之所以回县城,也是为了给义军筹措些费用。钱不多,你一定要收下。”

罗复华这才收下,转身对脯娘说:“天转冷了,林千总他们衣服、被子都不够,一会儿你去找弹棉花的,弹几床被子,再让裁缝给他们缝些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