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溪的工棚十分简陋,有的还是塑料搭成的,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秋天又到处是厚厚的淤泥和坑坑洼洼的积水,被盖和垫絮总是潮湿的,似乎挤得出水。特别夏天,山坡上的太阳火辣辣的,小伙子们的上身都晒脱了皮。正午时分,工棚里气温高达40?C以上,根本没法进去休息。更可怕的是蚊子和蚂蝗的叮咬。山上的蚊子个头特别大,一团团地追逐着人,嘴巴像钢针,叮一口便是一个大疱,又痛又痒。蚂蝗更多得吓人。离工地不远有个蚂蝗沟,可能是蚂蝗的老窝,蚂蝗常常成群结队地爬到帐篷里来,女工们一见便浑身直冒鸡皮疙瘩,宛如见到了魔鬼。这种专好吸血的东西,总是会寻找一切机会爬到人的袜子上、裤腿里……在人们不知不觉间吸血,而且不吸饱血不会离去……有的职工床上、枕头上都是血,内裤竟被鲜血浸透……
茶园里有26对“挂名”夫妻,男的住男工棚,女的住女工棚,连吃饭也各在一边。有的夫妻只能在干活时,互相望望,找机会说几句贴心话;有的只能下班后聚一聚或散散步。工地旁边有一条被戏称为“夫妻路”的林中小径,十分幽静,绿色的山谷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清澈的小溪响着叮咚的琴声,这是“挂名”夫妻们下班后常常相约散步的地方。这些结婚多年的夫妻。仍然保留着内心深处的一份浪漫,认为在工地上虽然没有自己的小窝,但总比两地分居、互相牵挂好。只是在“夫妻路”上漫步时,除了心心相印和甜蜜外,他们还得常常提防着可能发生的野猪、老熊等野兽的袭击……
工地上还有500多名职工长期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张承东新婚四天后就上了山,临走时,娇妻含着眼泪千叮万嘱,上山后,他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走一个小时的机耕道,到一位个体老板那里去给妻子打电话……王秀琴的女儿从6岁起就在亲戚家四处打游击,女儿在外婆家发高烧了,王秀琴去送衣服时,女儿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哭着说:“妈妈,你们不要我了吗?”王秀琴抱着女儿也哭了起来……
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茶园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都已经顺利完成,种植了优质茶叶5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和生产中心,茶叶加工厂也正在建设之中。在建设茶园的同时,大渡河造林局在马边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还将对茶叶产区内的农牧民进行移民,并且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一批茶叶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除此之外,还完成了马边波尔种羊场建设和草基地建设,除种植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外,还首次引进了优良豆科植物新品种印度木豆,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平衡和开发式扶贫提供了新的品种。
“不许往家里倒脏水”
很久以来,人们对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总抱着一种偏见,即企业要发展、要多赚钱,就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反之,如果要保护环境,企业就必然要多投入、多增加成本,其结果便是少赚钱。
但是近年来,专家们却发现,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的公司往往是盈利多的企业,它们也都是追求新技术、新设备的公司,因为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既给它们带来了压力,也给它们带来了改革和使用先进技术的动力。
许多企业已经把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在四川凉山州盛产石榴的会理县有一座年产水泥5万多吨的小水泥厂——会理县水泥厂,为了“不把污染带入21世纪”,总经理张顺平喊出了“我们要站起来,不被污染淘汰,要淘汰污染”的口号。在四处借贷无门的情况下,张顺平毅然将自己的存款2.2万元借出,又用自己的房产证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20万元……张顺平的行为感动了全厂职工,于是职工们踊跃集资:有的推迟了婚期,把准备结婚的钱借出;有的把上学的学费借出;有的向亲戚朋友们借贷;有位司机积攒了1万元要到成都给年幼的孩子动手术,后来竟推迟了手术时间,将1万元借出……短短一星期内,这个270多人的小厂,竟有230多人为治理污染集资70多万元,解决了工厂的燃眉之急。
经过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治理后,工厂的面目大大改观。过去一进车间便满身粉尘,戴着防护镜粉尘还往眼睛里灌,女工们根本不敢使用任何化妆品,皮肤都变得十分粗糙;工厂的上空除了粉尘便是刺鼻的、含二氧化硫的黄色烟雾,不但危害周围人群,而且造成桑叶、烟叶质量和产量下降,农民群众告状、索赔不断。经过治理后,每年可以回收粉尘1000多吨,厂区的树上、草坪上、房顶上再也没有灰尘,进车间再不用戴防护镜,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黄色烟雾,附近的老百姓们也不再告状了。
工厂还在矿区种植了几万棵树,工人们说,再过几年,我们这里也是花园式工厂了。
沱江是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流域内的内江、自贡等城市都有大量污染源,曾多次发生严重的水污染事故。但是在沱江流域也有在环境治理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内江市威远县的川威集团这个偏僻的、处于森林中的钢厂,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自觉,便使人感动。川威年产钢100万吨左右,在钢铁行业中并不算个巨人,2001年销售收入约18亿元,税利近2亿元,但是却坚持了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废渣废气回收后变成有用之材,这是许多大企业都还办不到的。
钢铁行业本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企业,10年来川威集团一直坚持对“三废”进行治理,近几年治理的力度更大。10年来企业投入治理“三废”的资金累计已经达到2.5亿元,而仅2001年便投入1.2亿元。
威远县号召全县学习“川威精神”,川威人说“川威精神”的内涵是:“炼就钢筋铁骨身,傲立潮头铸脊梁”,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川威还在用火力发电厂发电,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废渣都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90年代初,川威投资4000万元,将炼焦和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全部回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利用废气发电,不但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而且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对水的处理也十分突出。目前,水循环率已经达到93%,在国内属于先进水平。
内江市以及川威集团所处的连界镇,是个水资源并不富裕的地方。附近的河水由于沿途炼焦、开矿、建材、化工等各种企业的污染,已经变成了黑色,造成庄稼的大量死亡;上游的水库,容量又仅仅只有300万立方米左右。在这样的水资源情况下,专家们预测,川威的产量无法突破50万吨。
为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川威一方面节约用水,一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实行循环用水,排出的污水不下河,经处理后循环使用。采用这样的技术措施后,不但污染大大减少,保护了锅炉及其它设备,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未实行循环用水技术以前,生产20吨钢产品水费需要100多万元;实行循环用水后,生产100万吨钢产品,水费也仅仅100多万元,每年仅水费一项,便节约了300~400万元。
更重要的是,循环用水使川威突破了水资源不足的瓶颈,产量从20万吨增加到60万吨、100万吨,目前已经形成150万吨的规模了。
炼钢产生的废渣过去一直堆放在山沟里,以致农民们经常索赔。自2000年起,川威已经开发了从废渣中提炼金属和利用废渣造砖的新技术,不但解决了废渣的倾倒问题,而且每年可以回收几百万元。
从多年来对三废的治理中,川威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业技术的先进应该一方面表现在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先进上,一方面表现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上。他们认为,传统工业技术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带来了大量的职业病。川威20世纪60至70年代每年患矽肺病的职工高达上百人,现在已经减少到仅有一两个人了。
因此,他们说,注意环境保护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是为了自己和企业的生存。
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企业的惩罚是严厉的,正如川威集团年青的董事长王劲所说:“我们不允许往自己家里倒脏水!”
目前,川威还在对工厂的环境进一步进行治理,准备投入1.2亿巨资安装全密封的转炉除尘设备,处理排入大气中的废气。由于资金不足,正发动职工们集资。
除了对厂区的环境进行美化外,川威集团的职工们还自己动手、自己投资,对所有的生活小区都进行了绿化和美化,让它们成为绿草成茵、鲜花开放、绿树婆娑、适于居住的地方。
厂区附近,川威培育了美丽的森林公园和船石湖旅游区。森林公园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湖泊五指湖——湖面由几个长形湖泊连在一起,很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指头,景色十分清幽、秀美。湖边的树几乎全都浸进了湖水里,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让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水……
船石湖面积比五指湖更大,也十分美丽,我坐着游艇在碧绿的湖水里飞驰了一个多钟头,竟没有把湖面走遍。当地人告诉我,由于附近农户和农田都很少,植被保存得比较好,因此即使下过大雨,湖水也不会浑浊,仍然是清澈和明净的。湖里有很多鱼,有几只打鱼的小船,还有许多野鸭和白鹭。由于人烟稀少,整个景区十分静谧——只有我乘坐的一条游艇,因此水鸟们显然生活得快乐而潇洒。湖心散落着许多长满各种杂树的小岛,小岛上甚至还长着百年红豆树。有的地方几个小岛挤在一起,让湖水变得狭窄起来,当地人便称之为“小三峡”。湖岸边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石,于是,象鼻山、卧龙山等名称也就出现了。
由于资金集中投入了厂里的技术改造,因此船石湖还没有开发,但负责管理景区的熊建春经理告诉我:“几年后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区,现在我正在策划。”
而我呢?真地没有想到,在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都很严重的内江市,还留下了这么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