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宽心的活法
1752400000017

第17章 宽心是一种博大的胸怀(1)

为了自己 原谅他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太容易原谅别人,尤其是那些伤害了我们的人。说不定在很久以前,或者就在昨天,有一个人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到了你的心灵,于是,我们便会久久不能释怀。可是,不原谅又有什么用呢?仇恨只能让你变成一只作茧自缚的蚕,将自己束缚在吐出的烦恼丝之中。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堵住痛苦唯一方法就是原谅。唯有原谅他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只能把双方捆绑在永久的痛苦回忆中,而原谅宽容则能带来治疗内心创伤的奇迹。

苏珊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已经76岁的她居然能够在孤零零地度过了40余年的光阴后,享受到人世间最为美好的天伦之乐。苏珊在不到30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好在他们有个名叫约翰的儿子,以至于让苏珊的日子不会感到太过孤单。

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在苏珊头上,就在约翰17岁那年,由于意外,他被一群游荡社会的坏孩子砍伤,最终抢救无效而亡。这种丧子之痛令苏珊无法承受,她几乎连眼泪都哭干了。而当她每一次走上街头,看到那些叼着烟卷、一脸坏笑的小混混时,她都恨不得冲过去将他们撕个粉碎。

苏珊就这样痛苦地生活了几年,后来,在一次“拯救灵魂”的公益活动中,她碰到了一位已经十分年迈的牧师。当他听说了苏珊的遭遇之后,便颤颤巍巍地对她说道:“你的痛苦我可以理解,然而你知道吗?怨恨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其实,这些在社会上混日子的孩子们也非常可怜,他们没有过多地得到来自父母的爱,甚至很多人自从出生的那天起便没有尝到过什么是温情。而社会也总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所以他们多数人都不懂得到底什么是爱,从而更没有办法去爱别人。或许,我们都应该试着去爱他们。”

此时的苏珊仍然被丧子的痛苦所包围,她愤愤地向牧师反问道:“去爱他们?怎么可能?他们夺走了我的约翰!”

“那已经是一个过去很久的意外了,放下这些怨恨吧!你应该试着走出来。假如你愿意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他们,他们都会成为你的约翰!”牧师开导道。

后来,苏珊在老牧师的一再鼓励下,尝试着参加了这个“拯救灵魂”的团体。她会从每个月抽出两天时间去一家少年犯罪中心,试着接近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苏珊还是摆脱不了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怨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便渐渐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她发现,这些孩子并不像他们所表现的那样坏,他们同样渴望亲情,也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珊像组织里的其他成员一样,将其中两个孩子认领下来,她会经常带着食物去看望他们,和他们交流谈心。等到两个孩子刑满出狱之后,她又认领了新的孩子……直到现在,她已经先后认领了30个孩子。在苏珊精心的照顾和呵护下,他们似乎真的把苏珊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即使从犯罪中心重回社会后,也从没有一个人间断过与苏珊的联系。他们会像其他家庭的子女一样,经常到家中去探望苏珊,陪她聊天、看电视,帮他做家务,给她送这样那样的礼物……现在,苏珊早就走出了悲伤的阴影,她总是欣慰地说:“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各自走路的时候难免会有相互间的碰撞,哪怕是最和善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

当别人伤害了你的时候,如果你无法原谅,而是一味地怨恨,那么最终会使得自己精疲力竭、未老先衰,失去了幸福的能力。曾经有人将怨恨比喻为“一条怀抱在胸前的毒蛇”,认为它恶意的毒液会伤害到你,甚至结束你的生命。所以,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我们也应该把怨恨的情绪丢开,试着去接受对方。就像有位哲人所讲的那样:“怀着爱心吃青菜要比带着愤怒吃海鲜强得多。”

当然,很多人大概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做总要比说难得多。要想让我们去宽恕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谈何容易?

英国学者路易斯小时候常常遭受一位脾气极其凶恶的老师的侮辱,他几乎一生都不能宽恕这位曾经给过他心理重创的人,却又因为自己不能宽恕而感到困扰。然而,当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它却在一封信中告诉自己的朋友:“这件事情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但是,就在几天前,我忽然醒悟了,终于宽恕了那位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这一点,但是每一次似乎都不太成功,可这一次我知道,我是真的做到了。”

仇恨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短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失的。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才能最后把它完全消灭。也许我们不能像圣人那样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快乐,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所做过的那些事和犯过的那些错误,这样做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人们向一位刚刚度过金婚的老妇人请教经验:“已经携手走过了50年,还依旧这么幸福,您是怎样来维持婚姻的温度的呢?”

老妇人微笑着答道:“从结婚的第一天起,为了防止自己发脾气,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并且向自己承诺,只要他犯的错误在这10条之內,内就让自己原谅他。”

“那么,这10条缺点是什么呢?”有人好奇地问道。

老妇人回答说:“其实,这么多年来,这个想法一直都在,但我却始终没有将这10条缺点具体地罗列出来。这样,每当我的丈夫做了错事或者惹我生气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算了,我原谅他,算他运气好,他犯下的错误刚好在那10条之内。这样,我们就永远都不会冷战或者吵起架来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所以人与人之间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但宽容是一位伟大的救星,他可以轻松地挽救一切,让我们笑着走到最后。

宽心的人快乐多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做到不形于色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在现代城市生活里,工作生活节奏太快,难免令人产生浮躁的心情,像一个易燃的物体,很容易就会着火,烧伤了别人,更烧伤了自己。不同心境的人,眼中的事物形象也不同。

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一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平和。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起清扫掉。

不同的心境会引发不同的感受,也导致不同的行为。常常打猎的猎手,一听到风吹草动便会格外敏感,以为猛兽来袭。古代就有用箭射石虎的故事。

楚国有一位叫熊渠子的人,有一天走在山里,看见了一个卧牛石,以为是一只老虎,于是用箭去射,把箭射到了石头里面。

汉朝李广在打猎的时候,看到草里面有一只猛虎,他用箭射去,老虎并不动,李广近前一看,原来他把箭射到石头里面,连箭尾的羽毛都没在石头里了,这就是著名的“射石饮羽”的故事。

以上故事都源于人的心境不平和,所以看见的东西都像要杀害自己,心怀恐惧,从而起了杀机。

心境平和的人,面对危机可以坦然面对,不会惊惶失措。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朝有一个很有权威的人叫做石勒。当时的人都非常害怕他,视之为狼虎。而有一位高僧叫佛图澄,却很得石勒的尊敬。他常常和石勒的养子石虎在一起闲游,石勒一族的人也都敬服佛图澄的道德。佛图澄本是西域高僧,公元310年来中国传教,受到石勒和石虎的优待。佛图澄帮助石勒称帝,建立了赵国,后又帮助石虎。石虎对待臣子手段毒辣。大司马燕公石斌在担任幽州牧期间聚集群凶,肆虐无度。石虎将他重打300鞭,并杀掉了石斌的生母,射杀石斌手下几百人。佛图澄闻讯急忙劝阻,杀红了眼的石虎对佛图澄却颇为尊重,听从劝告停止了杀戮。佛图澄的高德感化了石虎的暴威,使他化为柔顺,宛如猛虎化为海鸥一样无害了。

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念无心的地步,对周围之物都不起敌意,不仅不足以畏惧,还可使其服从自己,共同在一起安然地生活。

在一般人听来,蛙声喧闹无比,惹人心烦;而在心境平和的人听来,蛙声好比鼓乐,值得欣赏。南北朝《南史》中有个叫孔稚圭的官吏,他是齐明帝时候的南郡太守。他在家里营造山水楼台,闲暇的时候独自饮酒取乐,从来不打扫厅堂,以致池塘里的蛙天天喧噪。有人问:“太守是否要效法陈蕃之为人?”意思是问他,是不是像陈蕃那样不打扫一室,而只愿扫天下。孔稚圭回答说:“不是的,这蛙的声音像给我在吃饭、饮酒的时候作为鼓乐助兴的,我并非要效法陈蕃。”正是因为孔稚圭心无杂念,心境平和,才能将这喧噪的声音听成助兴的鼓乐。有这样的心境,还有什么能够使他烦恼呢?

由于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以对于眼见、耳听的一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喜欢和憎恶。如果心境平和则猛虎可做海鸥,蛙声可当鼓乐。所见、所闻之物,不但不含有杀机,反而显露天然的真机。所以,我们在任何遭遇下都不要忘了保持平和的心境。心境平和了,快乐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多起来!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心态,将决定着他有怎样的言行,同时也影响着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怀有一颗平常心,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无论再大的风风雨雨,你都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活着何必总较真

毛主席曾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意思是说只要认真,便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然而,有的人却忽略了“认真”和“较真”的区别,在只需认真对待就能做好的事情上过于较真,最后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认真”和“较真”都表示一种状态,都表示对“真”的追求。但“认真”是褒义词,“较真”通常被看做是贬义的。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认真是追求真理,不含糊;较真则是则是指人们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事过于执著,认死理,不懂变通。

做人固然不能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生活,玩世不恭。但同时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太过较真,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就会有太多看不惯的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别人要求过分苛刻,把别人身上的小缺点都揪出来无限放大,容不下别人半点失误,这样的人就肯定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一颗心过于较真,就把自己同社会隔离开了。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看似很平坦,实际上则未必如此。我们常用“平滑如镜”来形容某个东西表面平坦,但是,如果把看似平滑的镜子放在高倍放大镜下,你也会发现它们的表面也并不像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那样光滑,而是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山峦”。

许多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观看,也会发现很多细菌。如果我们总是戴着“放大镜”“显微镜”去看周围的人和事,必然会觉得处处不平,到处是缺点。

婆媳问题从古至今就是很多家庭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婆媳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就是由于其中一方或双方太较真导致的。在一件事情上,两代人各有各的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硬要争执下去,最终只会落得伤和气的结局。

章琳结婚后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媳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开始时,年轻的章琳遇事总是爱较真,经常为了一点生活小事和婆婆闹翻。比如说,章琳做饭喜欢出锅前再放盐,婆婆过来说:“这样做出的菜不入味啊。”章琳听不服气,辩驳:“书上说这样吃盐更健康。”婆婆立马就不高兴了:“我这样做了一辈子饭,一家人也没吃出什么毛病来,怎么就不健康了?”章琳的倔脾气上来,跑到网上去找到相关资料给婆婆看,虽然婆婆看了众多专家的论断也不得不承认章琳的说法是对的,但脸上实在挂不住,好几天都对她没有好脸色。

这样的小事出现得多了,章琳和婆婆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僵,有时候甚至几天双方都不会说上一句话。章琳的妈妈过来小住了几天,看到这种情况,狠狠地说了章琳一顿,骂她死脑筋:“跟自己的家人那么较真干什么,你难道就是十全十美的?还不是要靠婆婆帮你操持家务,怎么就不能多理解一下长辈的辛苦,净在小事上挑刺呢?”章琳挨了骂后,觉得妈妈说的也对,婆婆在家里包办了大部分家务,给工作忙碌的小两口大大减轻了负担,自己怎么就不能多看看婆婆的好,选择性忽略那些小分歧呢?从那以后,章琳再也不在小事上与婆婆争执了,她发现原本那些看不惯的小事忍下不说,也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使得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一年后,章琳生了小宝宝,婆婆热心地帮他们照顾孩子,并不时唠唠叨叨跟她说一些这个不准、那个不准什么的。婆婆说的都是她们过去用过的照顾小孩的经验,虽然在章琳看来有些做法按照现代标准来说确实是不科学的,但是她明白不能反驳婆婆的好意。她深刻地明白,婆婆的那些唠叨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即使有些话是不正确的,但是老人家的出发点总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在大方向上达成了共识,何必为了枝节小事伤了和气呢?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相谅解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在做事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那么“聪明”敏感,凡事太较真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常以“难得糊涂”自勉。做人想聪明难,想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大都胸怀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团结大多数人,利用他们的优点而忽略无伤大雅的缺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凡事大处着眼,不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事实上,能做到不较真、能容人、胸怀宽广的人很少,正因为如此,世人才有那么多烦恼。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当你放开了胸怀让自己不去在意别人那些小毛病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那些毛病都不是问题。

与陌生人较真是浪费精力,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较真更是一种伤害,与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得跟对方一样低,最愚蠢的莫过于和自己较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不能包容自己,还能指望谁来包容你、爱你呢?

学会聪明的认真、傻傻的不去较真。多看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遇事多为对方考虑,体谅理解别人的难处,为人多一些宽容,处事多一些和谐,你也就能多一些快乐,多一分幸福。

赢也开心 输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