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特效秘方
17884100000025

第25章 冬季养生老偏方(2)

注意饮食起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暖,天气骤寒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可在室内锻炼。冬季天冷,人们饮食习惯进补,食用牛、羊、狗肉等热性食物,但高血压患者进食要适量,最好不吃狗肉等大热食品,并坚持低盐的饮食原则。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管住嘴,迈开腿”是时下盛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适合于患高血压的朋友。

可服中药膏方调理失调的身体。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阴阳气血失调所致,涉及心、肝、肾等脏腑。每年冬季患慢性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可选择中药膏方进行调理失调的机体,中医历来就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高血压患者可去中医院找中医师开膏方,中医师会根据你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为你“量身定做”,开具符合你服用的膏方。膏方服用方便,每日1~2次冲服,并且口感疗效俱佳,适合高血压患者进行冬季调理。

冬季虚寒,药补不如食补

症状:虚寒

老偏方:①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锅内稍烫,捞出晾凉,横切成长短适度的条块;然后将羊肉条块及生姜、当归放入洗净的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饮汤并食羊肉。可补血调经,散寒止痛。主治血虚羸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腰膝酸痛,或血虚有寒的腹中冷痛、痛经或产后虚寒腹痛。②桂圆肉15克,红枣6枚,猪肝100克。红枣去核,洗净桂圆肉、红枣肉;将猪肝切片;全部用料加水适量,炖30分钟。调味,饮汤并食桂圆肉及猪肝。可补血,健脾。主治血虚体弱、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

药理:①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两经,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品,适用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寒腹痛、寒疝等证;当归辛甘温润,既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散寒,适用血虚或血瘀而有寒的疼痛;生姜亦能温中散寒,以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解除羊肉之膻味。三者配伍,能共奏补虚散寒之效。如寒多者,加重生姜用量;痛多而呕者,加陈皮、白术。②桂圆肉养血益脾,养心补血,宁心安神;红枣去枣核补而不燥,益气补血,以增强补益之功;猪肝味甘,性温,入肝经,有补血健脾、养肝明目的功效,对贫血、头昏、目眩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患贫血之症,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易疲劳,服桂圆红枣猪肝汤有较好的疗效。久服能健身延年。

血是由气运行经过肝、脾、肾等共同作用所生成的。血循着脉络流注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中医学所谓的血,是指血液中红色的部分。它是水谷的精微,从脾、胃运化饮食而生成,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血的运行和五脏都有关系,其中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当血虚时,就会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失眠多梦,甚至精神恍惚、神志昏迷的症状。如果气不定、血行缓慢,就会造成血淤。另外,肝郁气滞,无法让气畅通流过,也会使血行受阻;发热或热症太利害,也会造成血淤。

血淤通常按压皮肤会有痛点,如有肿块、刺痛,甚至舌头有疼痛的紫斑等。如果血淤阻在心,则会胸闷、心痛,造成心肌缺氧、心肌梗塞;淤阻于肺,则会咯血、胸痛,造成肺梗塞;血淤阻于肠胃,则会呕血、便血,造成肠胃梗塞或溃疡等。

血虚是因为失血过多、血液不足,或脾胃运化的功能减退,以致生血来源不足,使人体脏腑缺乏营养滋润,而生病痛。多病、溃疡或月经过久、过多,也都会造成血虚。如头晕眼花、视力不清,嘴唇、指甲淡白,手足麻木,心悸失眠,脉搏细微,面色苍白枯黄……

冬季慢性肝炎,从饮食上保养

症状:慢性肝炎

老偏方:①黄芪30克,洗净;鲜山药150克,切成薄片。先将黄芪放锅内,加水适量,煮半小时,滤去药渣,再放入鲜山药片,再煮半小时,加盐或糖调味即成。此方适用于精神疲乏、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薄者。②家鸭1只,约重1500克,宰杀后去净毛,剁去脚,剖除内脏,清洗干净;冬虫夏草10克。

将鸭放入砂锅内,上面放冬虫夏草、姜片,先以武火烧沸,后用文火慢炖1小时,待鸭煮烂后,加入盐、味精调味即成。此方适用于慢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肝功能长期不能恢复者。

药理:慢性肝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但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以适当的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秋冬季节,慢性肝炎病人应从饮食方面进行自我保养。

每年冬季,慢性肝炎患者就会骤然增多。因为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体的全身表皮血管会收缩,大量血液会集中在内脏中,使流向内脏的血流忽然大增,这给肝病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忧。慢性肝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但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以适当的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研究表明,肝炎病人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治疗水平,重型肝炎及早接受治疗效果较好;中期治疗效果较差,治愈好转率仅为50%左右;到了晚期,则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其病死率高达90%左右。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卧床休息,尽快到医院救治。

治疗肝病首先要忌酒。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要有适当的睡眠和营养,过分的休息和营养可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压力,产生神经衰弱。因此,当肝功能正常时,便可正常学习和生活。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有的病人总以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有安全感。其实不然,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

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反而还会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肝病,饮食异常重要。肝病患者不宜大量吃糖及高热量的食物。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会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炎病变,使之迁延不愈。主张肝病患者吃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每天要适量进食含量丰富的动物蛋白和蛋氨酸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类及豆制品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多吃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如鱼、虾、鸭、鸡肉、牛奶、黄豆、玉米、小米、糯米、菜花、小红枣等。

需要提醒:冬季人们认为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而且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等,因此羊肉是冬季人们非常喜爱的肉食之一,但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冬季吃羊肉一定要把握好量。羊肉属大热之品,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还有发热期间患者都不宜食用。由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当慢性肝炎患者吃羊肉后,羊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会加重肝脏负担,进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在吃羊肉时一定要适量,千万不能多吃,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两个老偏方,辅助治疗肝硬化

症状:肝硬化

老偏方:①活鲫鱼1条,重约400克,去鳞及内脏,抠去鳃,洗净;黄芪30克,切片,洗净,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先将盛黄芪的药袋入锅,加水适量,煮约半小时,再下鲫鱼同煮,待鱼熟后,捞去药袋,加入姜、葱、盐、味精调味即可。此方对肝硬化腹水有辅助治疗的作用。②桃仁15克,粳米50克。

先将粳米淘洗干净,桃仁去皮,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小火煎约30分钟,取药液,弃渣。用桃仁液和粳米同煮,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小火煮至米烂粥成。每日1次空腹食用。此方有利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药理: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以上三方均有利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冬季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发季节。专家建议肝硬化患者,在冬季饮食上应避免吃坚硬粗糙、多渣、容易划伤食道导致胃底静脉曲张的食物;保持冬季大便通畅,谨防呼吸道感染疾病。

提起肝硬化病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就不得不提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肝脏血液供给的主要血管是门静脉,门静脉又连接着食道静脉。当肝硬化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食道静脉将承受一定的压力,出现曲张、食管壁变薄的情况,在外力作用下,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对于肝硬化病人而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非常麻烦,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肝硬化病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来势很猛,而且没有什么预兆,一旦出血,血量就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很容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肝硬化的进展有时较为隐匿,不少肝硬化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了此病,而是到上消化道出血送医时才被确诊患了肝硬化。

冬天有些人爱吃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物,这些对肝硬化患者而言都应谨慎食用。另外,芹菜由于粗纤维含量较多,不易消化,肝硬化患者也最好少吃。日常食物中,像豆腐、牛奶、豆浆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都是肝硬化患者较好的选择。特别提醒肝硬化患者,在参加各式宴席时,多注意食物的选择,尽量不要多吃油腻的东西。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速度太快,以免伤胃诱发消化道出血。此外,肝硬化患者还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酒,因为酒精会刺激到肠胃黏膜,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儿童冬季进补,适当才是最好

症状:进补不当

老偏方:①用黄芪、百合、胡桃仁和甜杏仁熬粥,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对冬季容易感冒、咳嗽的儿童有提高免疫力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②用山药、粳米等熬粥,有健脾开胃的作用,适用于儿童厌食。

药理:一些家长爱给小孩过多地吃高蛋白食品,而不知道小儿消化系统因处于未发育成熟期,容易消化不良。以上两方针对进补不当而产生的营养过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某些病端,对营养过剩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反复出现病症的患儿,有非常好的疗效。

如今,中老年人冬令进补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讲究健康、要吃要补的还不止中老年,很多青少年和儿童也不甘落后,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买不同类型的补品,以补钙、补脑、补眼等,各种保健品层出不穷,生怕孩子缺少营养元素,影响生长发育。其实,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和核桃等都是儿童进补最好的天然食品。中医儿科专家为家长指出儿童冬令进补需要遵循“无病不用药、有病不乱用药、无病不乱补”的原则。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冬天可以多食用红枣、莲子、糯米、山药、龙眼肉和藕等;鸡、鸭、鱼、肉、蛋和奶等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适当食用可以增加热量;还有香菇、木耳(黑、白)、鸽子、黄鳝、大豆和板栗等。

同时,做到荤素搭配,千万不要忘记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维生素、纤维素和粮食、淀粉之类的食品。用红枣、太子参和桂圆汤等来调补是最适合孩子的。儿童进补要适当,否则会造成胸闷和性早熟等不良反应。

一些家长爱给小孩过多地吃高蛋白食品,而不知道小儿消化系统因处于未发育成熟期,营养过多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某些病端;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对鱼、虾、蟹等有过敏性反应,不当食用可导致这类过敏性疾病反复难愈;身体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反复出现病症的患儿,调补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

施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我行我素,自选补品,否则容易出现进补偏差,反而事与愿违;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味蛮补、偏补,很容易造成烦躁、便秘、抵抗力下降等症状。另外,为了孩子的健康,孕产妇从孕期起就不能滥用补品、保健品,不然可能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

有三类孩子的确需要考虑在冬天适当进补。第一类是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孩子。第二类是平时一贯体弱多病,容易发生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的孩子。对这两类孩子进补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生,还可以增强抵抗力。

但是在进补之前必须先服“开路药”,并且治好疾病。只有等到没有疾病,而且能够正常饮食后才可以进补。第三类是脾胃虚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对这类小孩应让医生先了解其体质以后再开始进补。

另外,体弱的幼儿应该使用清膏进补。补药不可太滋腻,否则难消化、难吸收;如果用重药滋补,还会影响小儿自身内脏。身体发育完好、没有疾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药物进补的。在秋冬季节,家长只需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并及时添加衣被。衣被也要适当,过厚、过暖都容易出汗,出现毛孔扩张。再加上外界气候忽冷忽热,出汗后脱衣更容易着凉,以至引发呼吸道疾病。

冬季养生多艾灸,“虚寒”全赶走

症状:虚寒

老偏方:艾灸。将艾炷放于姜片、蒜片上灸疗,被称为“隔蒜灸”、“隔姜灸”,这种灸法一方面不会伤及皮肤,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蒜和姜的药用功效,增加保健效果。也可用“悬提灸”,把艾条点燃在身体不适的部位上方2~3厘米处轻绕圈子。此外,还可以直接购买一个艾灸器。只有在遇到一些非常顽固的病症时,才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直接灸”。

药理:艾灸保健,对身体乏力、月经紊乱、关节酸痛、连续感冒等虚寒症状具有调理作用。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可以在丹田部位进行艾灸,长期坚持可以收到很好的强身健体和抗衰老的效果。月经不调可以在关元穴、三阴交进行艾灸。

腰背酸软者,双手背在身后所接触的腰背部位置,就是重点灸疗位置。艾灸风池穴以及大椎穴,可以迅速缓解颈椎不适带来的肩部紧张、手麻头昏等症状。连续艾灸肚脐两侧两指宽的地方,可止泻。灸鼻翼两侧的鼻沟以及虎口处,可迅速减轻症状。腿软无力可以持续艾灸膝关节的凹陷处,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备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

中医认为,艾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虚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病及皮肤湿疹瘙痒等。用艾制成各种艾条用以烧灸等,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治疗各种寒痛症。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居家备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冬季寒风习习,门窗紧闭,空气对流少,是多种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节,而常用艾熏蒸居室,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维护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