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淮伪军摇身变国军
★作战时间 1945年8月27日至9月22日
★作战地区 江苏省淮阴、淮安县城
★双方作战目的
日本 政府投降后,新四军第3师主力部队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阳、淮安城,以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
淮阴、淮安是两座历史古城,又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迁移到淮阴。它们被日军侵占后,又成为日军屯兵要地,形成分割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一大障碍,人民群众早已渴望尽快拔掉这两颗钉子。两淮县城相距17公里,都面对运河,水深城固。淮阴城高8米,淮安城高12米。城上有日军经营几年的工事。城四角和城门上筑有炮楼。城内主要路口筑了地堡。城四周在运河及护城河等屏障的基础上,增设了鹿砦、铁丝网。城外围还增设“卫星”据点,以此构成了以城壕为骨干的防御体系。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淮阴城由伪军第28师驻守,淮安城由独立旅驻守。此时,盘踞各地的伪军尚有100多万,数量庞大。对于如何处置伪军,成为国共两党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重要内容之一。
蒋介石得知日本发出乞降要求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几百万国民党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被运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接受日军投降。
蒋介石铁青着脸,连续发出3道密令:一是下令给第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命令“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二是命令自己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对伪军“要宽大为怀,不咎既往”,对受降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断然剿办”。三是下令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蒋介石对伪军采取了收编、收买、封官晋爵的做法,命令伪军易帜改号,为其抢占地盘,充当内战的急先锋。
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争取国内和平,对伪军则采取了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对放下武器、愿意归顺人民戴罪立功的,欢迎他们加入人民军队的行列,共同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对冥顽不化、继续与人民为敌的,则坚决以军事打击消灭之。
另外,对于蒋介石的上述前两道密令,毛泽东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我们从重庆广播电台收到中央社两个消息,一个是你给我们的命令,一个是你给各战区将士的命令。在你给我们的命令上说:“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此外,还有不许向敌人收缴枪械一类的话。你给各战区将士的命令,据中央社重庆11日电是这样说的:“最高统帅部今日电令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我们认为这两个命令是互相矛盾的。照前一个命令,“驻防待命”,不进攻了,不打仗了。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都在同中国军队作战,都在同苏联、美国、英国的军队作战,苏美英的军队也在每时每刻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为什么你叫我们不要打了呢?照后一个命令,我们认为是很好的。“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这才像个样子。可惜你只把这个命令发给你的嫡系军队,不是发给我们,而发给我们的另是一套。……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41~1142页)
对蒋介石妄图独吞抗战胜利果实的企图,中国共产党早就预料到了。194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指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积极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战胜利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烈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新四军·文献》(5),第10页)
就伪军而言,他们原本就是国民党的杂牌军、土匪、散兵、地方游杂部队等投敌改编而成的,有的甚至是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叛国投敌,搞所谓“曲线救国”的。因此,大多数伪军在日本投降之际,马上改头换面,又投靠了国民党蒋介石,摇身一变成了“国军”,拒绝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固守据点,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到来。伪28师、伪独立旅也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国军”。
当然,在伪军之中也有许多人弃暗投明,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8月20日,伪空军中校军官周致和等6人驾驶汪精卫的座机“建国号”,从扬州起飞,降落在延安。为此中共中央专门致电华中局,告之延安机场可容20架飞机,到时有白十字符号联络。
2、 全面反攻的具体部署
1945年8月11日,新四军军部发出了命令华中日军立即投降的最后通牒。
(新华社华中12日电)新四军军部11日致华中各地日军通牒大要如下:
一、立即命令所属部队及机关停止一切抵抗,并在原驻地听候处置;
二、将一切武器、交通工具、军用器材及所有物资,于24小时内全部交与就近之本军部队,不得有任何损坏,亦不得交与本军以外任何方面;
三、对中国人民及盟国俘虏不得有任何损害行为;
四、即派代表到就近本军部队接洽。
在日军遵行上列诸项后,本军即按照优待俘虏条例,予以生命安全之保障。如违反上列任何一项,即视为敌对行为,本军则予以坚决消灭。
到这时,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刻。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欧洲战争结束,盟军的作战中心迅速东移。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联合发表针对日本的《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反法西斯战争文献》,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299页)
但日本首相铃木公开拒绝了《波茨坦公告》。
美国怒了,分别于8月6日和9日向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投下原子弹,使这两个城市死伤23万多人。
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藤,并代表苏联政府对他发表下列宣言,令其通知日本政府:“……美、英、中三大强国今年7月26日关于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已被日本拒绝。……盟国建议苏联政府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这样使战争结束的时间更加接近,减少牺牲者的数目,并加速一般和平的最早恢复。苏联政府忠实于其对盟国的义务,接受了盟国的建议,并参加盟国今年7月26日的宣言。……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解放日报》,1945年8月9日)
9日,苏联红军100余万越过中苏边境,从东、西、北3个方向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并迅速突破日军防线。
形势发展如此迅速,使躲在大后方消极抗战、保存实力的国民党军各方面都来不及准备,中国抗日战场大反攻的任务落在了中国敌后战场的肩上。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
……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119~1120页)
从此,中国解放区持续近两年之久的局部反攻,发展成为全面反攻。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苏联参战后,日本政府有继续抵抗可能,亦有投降可能。在此伟大历史突变之时,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区党委,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市及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小城。
(《新四军·文献》(5),第6页)
同日,朱德总司令签发延安总部命令第一号: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向附近城镇及交通要道之日军送出通牒,限期缴械投降,对拒绝投降之日军,给予坚决消灭。(《新四军·文献》,第7页)
同时,中共中央下达新四军夺取大城市与交通要道的任务:
日本无条件投降,无可避免,实现在即,我军在华中立即实行下列部署:
一、由2师担任夺取蚌埠至浦口之线,4师担负夺取徐州,3师主力即日开动集中津浦线,与2、4师共同担任夺取该线并巩固其占领。
二、由7师担任夺取芜湖,l、6两师(指苏浙军区第1、3、4纵队)及苏南、苏中担任夺取南京、上海之线,浙东担任夺取沪杭甬之线。
三、以上两项行动,均采取重点主义,集中主力去占领大城市和要点,津浦线至少集中10万到15万人,沪宁线至少7万人。……
四、5师集中全力进占信阳、武汉之线。
……
七、以战胜者的姿态,用军、师首长名义,就近令各敌伪军投降,违者即坚决解除其武装。
(《新四军·文献》(5),第41页)
接到延安总部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即于11日向所属各部发出指示:
“朱总司令8月10号24时发布关于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命令,谅各地均已收到。我军执行此命令,各部队应注意各项如次:
一、对各地区之敌伪,首先可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如伪军家属、亲友,商人原有工作关系,日军俘虏等)派去劝说投降缴械,但自己干部未到一定时期不宜随便派出,免遭意外,并须提高警惕。
二、各地主力部队,应相当集结,不要分散,以便选择该区一二个主要拒绝投降之顽化伪军,给予坚决的歼灭,以达到威逼其他次要敌伪据点就范。
三、对其他次要敌伪据点,应广泛动员广大群众、民兵、地方自卫武装实行困胁,配合地方主力以军事威力达到政治争取和解决之目的。
四、凡自愿对我缴械之敌军,应保障其生命财产之安全;凡自愿投我之伪军,应给以三大保证。此点如执行不好,可能引起敌伪反感和决心反我。
五、朱总司令命令应以传单布告方式广为散发。各部队接此命令后,应按当地具体情况部署施行为要。
为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同一天,在延安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华中局的电报,对新四军的战略反攻作出具体部署:
“江南方面立即有计划分路发动进攻,占领吴兴、长兴、宜兴、溧阳、溧水、郎溪、广德、金坛、句容、高淳诸城镇,及太湖西岸各地及浙西敌区各县、各地。并立即在以上各地造成一整片的(包括城镇)统一的广大农村局面,造成迎接内战的坚强基础,对京沪沿线苏州、无锡、武进、镇江、丹阳等城可相机占领,不可能时即不要去,如能占领时亦不宜作久住之计,而主要的是去占领各该县的农村市镇。”
“江北方面,应将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陇海以南,运河两岸,这一整块地区打成一片,占领所有城市,解放所有地区,打定长期巩固根据地的基础。”
陈毅还对各部队任务作了区分,并提出“军部在运河沿线选择适当指挥位置”。
接到中央及军委的电示后,军部领导人认为这些部署意见,完全符合华中敌后的实际情况,遂于13日转发各师各军区,命令各部遵照执行。并决定:苏中部队不派兵南下,集中主力收复江北境内各日伪据点;第3师主力西进津浦路两侧之定远等地集结;第4师主力在淮北路西地区集结,准备配合第3师打击进犯淮南路东、淮北路西根据地的国民党李品仙、何柱国部。
同时,为加强进攻实力和野战机动作战能力,军部决定各主力师、旅不再兼任军区、军分区,并要求各军区、军分区尽量抽调地方武装组成新的主力兵团,帮助主力兵团补充兵员。
3、 中共中央调整华中局战略方针
根据中央军委和军部确定的方针、部署,新四军各师、各军区迅速展开了对日伪军的全面反攻作战,积极主动地夺取中小城镇特别是广大农村。
反攻开始时,苏浙军区曾一度派兵前去“夺取上海”。8月10日,中央给华中局的电报提出,“1、6两师及苏南、苏中担任夺取南京、上海之线”,并要求军部即日发任命上海、南京两个市长。11日,军部致电粟裕等人,提出:“苏浙军区部队重点以夺取南京……阻止顽军向上海推进,并策应上海的地下军及附近部队相机占领上海。”
当时,叶飞已经接到命令,率领4纵横渡太湖,进军上海,配合上海地下军起义,并任上海起义军总指挥。当时告诉他,已经决定刘长胜任上海市委书记,张承宗、陈祥生等任委员。张承宗后来回忆说:“9日凌晨,华中局通知刘长胜同志和我去开会。会上传达了中央的电报,中央明确指出:苏联已对日宣战,日本不能继续打下去,将很快投降。为此决定新四军准备进攻上海,要城工部立即派干部回上海,发动群众,里应外合,配合新四军解放上海……对此,饶漱石进行了解释,说陈祥生已在上海,组织了10万工人,等等。刘长胜同志和我都没有应声,但不相信陈祥生所谎报的一套。”
事实上,在当时形势下夺取上海、南京是不现实的,所谓上海地下军若干万也只是个估计数字,根本没有多少。粟裕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利用海空优势抢运军队,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中央和华中局原来的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已同这种形势不相适应。”就在4纵队已经登船之际,中共中央冷静地观察形势,鉴于华中地区日伪兵力较大,国民党军主力在美军帮助下正源源不断开来,对大、中城市及交通枢纽势在必夺,新四军难以夺取并占领大、中城市。8月12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要求立即调整战略方针,将占领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修改为夺取广大乡村和县城,并初步规定了新四军各部队的战斗任务:
(一)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扩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除以人民面目活动外,党的组织仍取隐蔽政策。浙东力量仍在原地扩展,内战失利时准备转到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