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232

第232章 囝

囝,哀闽也②。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③。为臧为获,致金满屋④;为髡为钳,如视草木⑤。天道无知,我罹其毒⑥;神道无知,彼受其福⑦。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⑧。不从人言,果获是苦⑨。”囝别郎罢,心摧血下⑩:“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①《囝》是顾况所作组诗《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的第十一章。他仿照《诗经·小序》的作法,在每篇的标题下有一极简括的“序”,说明本篇的写作目的。囝:作者自注:“囝,音蹇(jiǎn剪)。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②闽:即今福建省一带地方。“哀闽也”,指哀怜闽地被掠卖的奴隶。

③阳:指男性生殖器。绝其阳:阉割他的生殖器。

④臧、获:都是奴隶的别称。这两句说闽地官吏将掠得的孩子转卖为奴,能招致巨富。

⑤髡(kūn坤):古代刑法,剃去头发。钳:古代刑法,用铁圈套在犯人脖子上。这两者都是奴隶的标志。如视草木:指把掠卖的奴隶不当人看,好象草木一样。

⑥天道;天理,与下“神道”同义。古人认为宇宙间有一主宰万物的神,能主持公道,赏善罚恶。这里说的“天道无知”与下面说的“神道无知”,都是愤激不平之词。意思是怨老天爷也分不清好坏善恶。罹(lí离):遭受。毒:毒害。

⑦彼:他,指闽吏。

⑧汝:你。不举:在封建社会中,遭受惨重剥削的农民,无力养育子女,生下后往往扼死,叫做“不举”。举:这时是养育的意思。

⑨是:这。是若:指被掠卖为奴阉割生殖器这种极端的痛苦。

⑩摧:伤。血下:指伤心已极血泪俱下。

及至:到达。黄泉:指人死后埋入地下。

唐代蓄奴之风很盛,特别是官僚贵族和大地主,大都广蓄奴婢,对其进行残酷压榨。闽方、岭南一带掠卖奴隶尤其盛行。广大农民在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榨取下,倾家荡产,被迫卖儿鬻女。贪婪横暴的官吏,则从中渔利。这一首叙事诗,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那惨绝人寰的现实。同时以对天神的怨愤,强烈地谴责了官吏的野蛮行径。尤其是父子生离死别的一段对话,真切感人。这首写得很古朴的四言诗,可以说是中唐诗坛上一篇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