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027

第27章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③?江流宛转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④。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⑤。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⑦。白云一片 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⑩。玉户帘中卷不去,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照流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①州兵曹;官名,即州司兵参军.州兵曹掌管军防、门禁、田猎、烽候、驿传等事。

②生:出现,升起。这两句说江水奔流入海,明月升起在海潮之上。

③滟滟(yàn雁):水波荡漾闪光的样子。这两句说万里长江都在月光照耀之下,波光闪烁。

④宛转;曲折。(rào):绕,围着转,这里指经过。芳甸(diàn电):花草和树发出芳香的郊野。霰(xiàn线):小雪珠,下雪天从空中落下的小冰粒。这两句是说长江弯弯曲曲地流过春天的原野,树林里,月光下,枝头的繁花像雪一般。

⑤空里:空中。流霜:月光白如霜,流如水。后来李白《静夜思》就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汀(tīng厅):河滩。这两句写人们对月光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似霜非霜,皓月白沙一色,不易辨识。

⑥江天一色:碧空和浅蓝的江水颜色一样。孤月轮:一个圆圆的月亮。 这两句是说碧天无云,明月当空。

⑦穷已:穷尽。 “江畔”以下六句写望月而发生的一些联想,并将人生与自然对照而产生一种江月依旧,人生易逝的感慨。这些感慨是我国古代诗人常有的。在写法上,它使由开头部分描写自然景色而突然转到这样一些联想和疑问,就显得作品有波澜,有起伏,有变化,不是平铺直叙。

⑧去悠悠:自由自在而去,指白云移动。浦:河口,这里指长江支流与长江的汇合处。不胜:非常。从这两句开始转入写月夜的人物,写在船上的男子和在家中的旅人的妻子。

⑨扁(piān片)舟:小船。 子:男子的美称。扁舟子,漂泊江上的旅人。明月楼:月下高楼,指旅人妻子的住处。

⑩月徘徊:天空流云移动,给人以月亮在走动的感觉。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华美的屋子。(捣)衣砧(zhēn针);当时人们用来捶打缣素或洗衣用的石头。这两句是说她无论在那里都有月光照耀,也就是说处处都触发她的愁思。

逐:随。月华:月光。 君:指旅人。

长飞:远飞。光不度:飞不出月光影里。潜跃:冷不防地跳跃一下。水成文:江面激起波纹。鱼、雁这里又喻指书信。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两句以动衬静,写长空寥廓,太地寂静,暗示音讯难通。

闲潭:幽静的水潭,即下文的江潭,当在明月楼外。这两句是说夜里做梦也梦见春深花落,但还不见旅人回家。

这两句说夜深了,江水带着落花流去,好像把春天也快带走了。 以上四句着重点明怀念的感情,并转换响亮的韵脚,有些像歌曲一样,音阶突然升高,使作品在临近结束的时候,又有波澜,有起伏,有变化。

碣(jié杰)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河名。湘江流到湖南零陵县西合潇水,称潇湘。 这两句写思妇与旅人天南海北,相距遥远。

这两句将落月、江树人格化,好像它们都有知觉,有感情,对思妇表示同情。这最后四句诗又离开人物,写到辽远的自然界(当然,“碣石潇湘无限路”还是和人物有关和切合的),写其他踏着月色回家的人,却不再提到前面写的人物——思妇;但是却有着她的影子和她的思想情绪。这样就使读者读完这首诗后,觉得境界开阔,并且留下想像和回味的余地。在声调上,这四句也相应地变为低抑的仄声韵脚,很有助于这种内容的表达,加强诗的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陈、隋时代的作者曾用以写浮艳的宫体诗。到了张若虚手里,他能脱出窠臼,别开生面,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象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的画卷。它描写了江水、沙滩、月色、原野、枫林、花木、船只、高楼、船上的旅客、洗衣服的砧石、天空鸿雁的远飞、水中鱼类的跳跃,等等,内容丰富多采,造成一种迷人的气氛;而且抒情的味道很浓厚,一往情深,使人为诗中情绪所萦绕,久久不能消失。当然,诗中着力渲染的楼上妇女的情思,离愁别恨,缠绵悱恻,对劳动人民来说,这种调子并不那么健康,它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不过,这首诗描写的还是封建社会比较低下的普通人的生活,与那些歌颂和娱乐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为封建主义服务的作品不同。还有,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有许多使人读后就不能忘记的诗句。这些,都是这首诗在过去长期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