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56

第356章 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②,桄榔椰叶暗蛮溪③。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④。五月畬田收火米⑤,三更津吏报潮鸡⑥。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⑦。

①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等地。

②岭水争分: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而支流岔道很多的地方。

③桄(guāng光)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蛮,是古代中原统治阶级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④毒雾:古人常称南方有毒雾,人中了这毒气会死,也可能是瘴气之类。蛇草:据《太平御览》卷九三四引《博物志》载,蝮蛇到秋天最毒,它咬过的草木,立即枯死,人如果被这种草木刺伤,也会中毒而死。 沙虫;古人传说南方有一种叫沙虱的虫,色赤,“大如虮(jǐ几,虱子的卵)”,进入人皮肤中能使人中毒死亡(见《太平御览》卷九五○引《广志》)。一说,指蜮(yù玉,传说中的动物),传说蜮含沙射人。燕泥:指燕子衔泥筑巢时落下的泥沙。这两句是写作者在旅途中提心吊胆的情况: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因为害怕沙虫,所以看见燕泥也急忙让开。所写的灾害不一定实有其物,但作者是一个北方人,初到南方,这种心情可能是真的。

⑤畬(shē奢):用火烧掉田地上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火米:据《水经注·郁水》(《永乐大典》本)载,南方刀耕火种,有两种田,一种叫“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一种叫“赤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这里的“火米”,疑即指赤谷米。

⑥津吏:管理摆渡的人。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雄鸣,长且清,如吹角。每潮至则鸣,故呼为‘潮鸡’。”报潮鸡,是说预报潮汛即将到来。这句和上句都是作者觉得岭南风俗很特别:五月收稻,三更鸡鸣,都与北方不一样。

⑦槿(jǐn谨):落叶小灌木,花有红、白、紫等颜色。越鸟:暗用《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句意,象征思乡之情。这两句是写作者见了红槿,听到越鸟的啼声,引起了思乡之情。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作者为他的政敌所排挤,被贬为潮州司马,次年又贬崖州司户。这首诗是他在贬官途中所作,诗中写了岭南风光和他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