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361

第361章 估客乐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②。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③。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④。”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⑤!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⑥。”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⑦。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⑧。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⑨。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⑩。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徧,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①估客乐:乐府古题。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说,他的《估客乐》是和进士李余的。估客:贩卖货物的商人。

②无住着:没有固定的住处。这两句说,估客没有固定的住所,哪里有利就往哪里去。

③火伴:即伙伴。入户:回家。

④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意思是说为了求名,就得有所顾忌,有些事就要避开,而为了求利什么事都能做。

⑤勒缚:约束。卖假:卖货时弄虚作假。卖诚:指以合理价格出售货物。

⑥交关:和别人打交道。交假:指玩弄手段,不真诚待人。本生(shèng胜):指本钱。得失:偏义复词,指损失。“得失轻”,指损失少。

⑦自兹:从此。相将去:相随去。意不更:指听从伙伴的“勒缚”,决不改变卖假谋利的主意。

⑧市头语:生意人的行话。邻里情:指同乡邻居之间的感情。“便无邻里情”,指估客弄假货到村中骗取农妇钱财的事。

⑨(tōu偷)石:以铜和炉甘石炼成的金属品,外表象金子一样。臂钏:套在臂上的金属圈或玉石圈。项璎:项珠。“糯米吹项璎”,指把糯米熬成胶质,加进某种药物,吹出光泽如银的项珠。

⑩金玉声:敲打金属品发出的清脆响声。这两句连同上两句都是描写估客以假货冒充好货,骗人财物的举动。

田舍娘:农妇。

赢:赢利。

光净:光鲜洁净。“颜色转光净”,指估客赚钱后高兴得容光焕发。甘馨:香甜。

子本:“子”为利润,“本”指本钱。频:不断。蕃息:指本生利,利又转化为本,本又再生利。货赂(一作货贩):货物和钱财。这两句说,估客以本获利,利上得利,一天天市场上的货物、钱财都被他垄断了。

驾:驾驶船只。沧海:大海。荆衡:古时传说荆山产玉,山在古荆州地带,衡州与荆州均为古楚国地区,二地相近,连类而及,故称荆衡。

党项:古西羌族部落名,产马。西:指陇关以西,那里产鹦鹉。当时陇西被吐蕃奴隶主集团占领。

炎州:唐时在今四川省西南部设羁縻州,又叫炎州。那里出产石棉制品。布火浣:即火浣布,能耐火的布,系石棉和麻纱混织而成。

越婢:指唐时浙江流域一带的婢女。滑:滑腻。奚僮:年轻奴仆称为“僮”,奚为种族名。

通算:通盘筹算。衣食费:指估客贩卖越婢、奚僮的成本费。

经游:一作“经营”。

闻客:听说估客到了。次第迎:形容长安东西市场各个店主迎接估客的情形,意即一个一个地来迎接他。

说客:告诉估客。倾:倾轧。这两句说,那些店主人告诉估客,财物多了如果不和有权势的人勾结好,就会遭到他们的倾轧。

明黠:精明狡猾。这两句写估客本来就明白须和有权势的人勾结的道理,现被店主人说破,所以他便“闻语心已惊”。

常侍:官名,经常在皇帝左右,一般由宦官充任,权势很大。公卿:高级官吏。

侯家:王侯之家。主第:公主居住的地方。点缀:布置打点。“点缀无不精”,是说估客用财货贿赂官僚阶层,个个都布置打点得十分精细。

勍(qíng擎):比。“富与王者勍”,说富得可以和王侯相比。

市卒:管理市场秩序的军人。酒肉臭:估客贿赂市卒的酒肉多得吃不完,以至发臭。县胥:县官府里的小官。家舍成:估客提供资财,使县胥们做起了房子。前面几句写估客贿赂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这两句写他们收买县胥、市卒一类的小官吏和军人。

岂唯:岂独。绝言语:绝口不说话。极:极尽。使令:估客的分付。这两句说市卒、县胥因受到估客的收买,对估客的分付不但不敢拒绝,而且还要尽一切能力奔走门下,供他驱使。

梁栋:梁和栋均为屋架子的重要部件。

卤:产盐之地叫卤,这里也是指盐。征:征税。

偃市利:压倒别人,独占市利。突:突出。截海:横截海洋。“截海鲸”,巨大的鲸鱼。

钩距:本意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的办法。这里是指钓鱼的工具。这两句连同上两句均用横行海上的鲸鱼作比,形容估客垄断市场,别人不敢干涉的恶霸嘴脸。

判尔:断定你。

钱刀:钱币。

这首诗通过刻划估客奸诈狡猾、唯利是图的本质和他们勾结官府、垄断市场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富商大贾与官僚阶层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共同盘剥劳动人民,造成农村经济破产的事实。

全诗刻划人物生动形象,描写估客的心理比较细致。叙事也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末句“钱刀何岁平”,为点题之笔。《估客乐》主题单一,中心明确,这在元稹的所有乐府中是很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