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16

第416章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①。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②?睫在眼前长不见③,道非身外更何求④?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⑤!

①百感中来:形容种种复杂的感情在内心中涌出。“中来”,一作“衷来”,“哀来”。角声:号角声。这两句是说,作者在夕阳返照的楼上,听到角声,引起内心不由自主地出现了复杂的感慨。

②休:停止。这两句是说,作者面对青山、芳草,感触不尽,怅恨不止。

③睫(jié捷):睫毛。这句是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典故。据说齐威王派使者对越王无彊说,越王的智慧好比眼睛能看到毫毛之末这样细小的东西,而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世人能明察别人的细小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④道非身外: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术语,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对它的阐释是完全不同的。唯心论者认为它是派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又是智慧的总和。“道非身外”等于说一切智慧无非是人内心所固有的。这当然是错误的。但这里作者是以此表示自己只求道德上的自我满足,无求于世俗,以“更何求”来表示对庸俗官僚的蔑视。“更”,一作“欲”。

⑤张公子:指张祜。万户侯:古代封侯的采邑,最大的可达万户左右,这里借指高官。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九月至会昌六年九月间,杜牧任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刺史,这首诗可能作于这一时期。九峰楼在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唐诗鼓吹》作“九华楼”)。张祜是作者的好友,终身没有做官。作者在诗中对张祜的不得志很同情,同时还表现了自己蔑视封建权贵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