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25

第425章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②。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④。

①画楼:彩绘华丽的高楼。西畔:西边。桂堂:形容厅堂芳美。

②彩凤:彩色的凤凰。灵犀;指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这里借喻彼此心意相通。这两句说,我自身虽无彩凤那样的双翅,不能飞到你的身旁;但我们的心中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③送钩:将钩藏于手中叫人猜的游戏。相传汉武帝的钩弋夫人少年时两手拳曲,武帝亲自给她掰开,得一玉钩,她的手从此就能伸展了,也因此产生了送钩的游戏。分曹:分队。射:猜。射覆:把东西覆盖在器皿下叫人猜,也是古代的一种游戏。

④嗟(jiē阶):叹词。余:我。鼓:报晓的更鼓。兰台;唐高宗龙朔初年,改称秘书省为兰台。秘书省掌管国史、著作等事。类;似。

这首诗大约作于会昌二年(842),作者任秘书省正字时。在这以前,作者过着寄人篱下的幕僚生活;这时任“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仍然是沉沦下僚,“襟抱未开”,何况在此前后,“同僚”、“同年”迁升者不乏其人。对此,作者不能不有所感触。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写参与同僚,同年庆贺迁升的盛会之后,所引起的对自己遭遇不幸的感慨。但这种感情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爱情的描写中,亦即通过写欲与所期待的意中人相会而不能如愿的惆怅情怀来表达的。诗的前两句点明宴会的时间、地点。在星辰闪灼、春风习习的良宵里,在画楼生辉、桂堂飘香的环境中,诗人怀着深挚的感情,期待在宴会上与意中人相会。三、四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抒发了对意中人的一往深情。五、六两句写宴会上的热闹场面:隔座的人们在酒暖灯红的气氛中,游戏欢笑;而自己因不见所期待的意中人,隔座的欢腾反而引起了自己的惆怅。最后两句写自己在惆怅之余,只好随着报晓的更鼓,怏怏离去,骑着马到兰台应官事,好象随风飘荡的蓬草似的。诗中所写的不能与意中人遇合的惆怅情怀,实际隐喻着诗人沉沦下僚,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