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432

第432章 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②。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③。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④。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⑤。

①富平:富平侯。少侯:少年袭侯。汉宣帝时,封张安世为富平侯,其孙张放,少年袭封,得到汉成帝的特殊宠幸,骄奢淫佚,横行霸道。这首诗是借汉讽唐。

②七国:汉景帝时,发生过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这里借指内乱。三边:指幽、并、凉三州,汉代匈奴常入寇三边。这里借指边患。未到忧:不曾忧虑到。这两句说,十三岁便袭封富平侯的贵族公子,对于内乱边患这样的国家人事,从来不曾忧虑过。

③金弹:见苏涣《变律》(“毒蜂成一窠”)注⑤。银床:指井边打水用的辘轳架。“银”形容其华丽。这两句说,不收回弹到林外的金弹丸,却可惜辘轳架放在井边。极写贵族公子挥霍浪费而又十分鄙吝的性格。

④彩树:指华美的灯树。转灯:旋转的灯。珠错落:形容许多盏如明珠似的彩灯交相辉映。绣檀回枕:用檀香木做的回环镂空的枕头。“绣”指檀木上的纹采。玉雕锼(sōu搜):指檀枕上还有雕镂的玉饰。“锼”也是雕刻的意思。这两句写贵族公子卧室内所用物品的华贵。

⑤当关:守门的人。不报:不敢传报。侵晨客:凌晨来访的客人。佳人:美女。莫愁:古代美女名。这里指贵族公子新娶的美妾。这两句写他不愿接纳贤才而贪恋美色,形容其昏庸腐朽。

这首诗借汉讽唐。诗中塑造了一个荒淫奢侈、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的形象。开头两句高度概括了人物的身份,接着通过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从各个侧面来刻划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使这个袭封的少年,不知内忧外患,只顾挥霍好色的丑恶行径,同晚唐时期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暗示了让这种纨裤子弟身居高位,正是当时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