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005

第5章 咏史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①。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②。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③。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④。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⑤。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⑥。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⑦。三公不敢吏⑧,五鹿岂能酬⑨。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⑩。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①平陵:汉昭帝刘弗陵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县东北十三里。平陵男,住在平陵的男子,指朱云。据《汉书·朱云传》载,朱云本鲁人,移居平陵。阿游。朱云字游,故作者称他“阿游”。

②直发上冲冠:形容朱云反对张禹的激昂情态。古人往往用发上指形容发怒。《史记·廉颇蔺(lìn淋)相如列传》载,蔺相如在秦王面前发怒,“怒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用三秋(秋天)的肃杀之气,形容朱云的义正辞严。

③斩马剑;形容剑的锋利,可以斩马。佞(nìnɡ 宁)臣:巧言谄媚的大臣,指张禹。按:《汉书·朱云传》载,朱云对汉成帝刘骜(áo熬)说:“臣愿赐尚方(官府名,为皇帝制作器物的官)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警其余。刘骜问他佞臣是谁,他说是“安昌侯张禹”。

④玉槛:指宫廷里的栏杆。玉是形容其华美,并不是真用玉作的。将军:指左将军辛庆忌。丹:红色。按:《汉书·朱云传》载,朱云说要杀张禹,刘骜大怒,说小臣诽谤师傅(张禹是刘骜老师),要杀朱云。御史们奉命上前抓他,他就攀着殿上的栏杆,把栏杆都拉折了。这时左将军辛庆忌就在殿下保救朱云,叩头流血。

⑤捐生:弃捐生命。按:《汉书·朱云传》并无关于责令朱云下拜的记载。这两句大约是指他在见权贵五鹿充宗时,从容整衣,昂首发言,毫无顾忌的举动。视死其若休:就是视死如归的意思。

⑥童蒙:开蒙上学的孩子。这两句是说朱云免官后,在家乡教书。事见《汉书·朱云传》。

⑦十二州:汉武帝时设凉、益、荆、扬、青、豫、兖、徐、幽、并、冀、“朔方之州”和交阯十三部刺史。当时交阯不称“州”,故云“十二州”意即全国。

⑧三公:汉代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这句是指朱云不肯做丞相薛宣的属官。按:《汉书·朱云传》载,丞相薛宣曾动员朱云做他的属官,朱云说:“小子竟要我做你属官吗!”薛宣从此就不敢提了。

⑨五鹿;即五鹿充宗。这句是指朱云折服五鹿充宗的事。据《汉书·朱云传》载,汉元帝时,五鹿充宗受宠,凭借权势,讲《易经》,学者都不敢诘难。有人荐朱云和他讨论,朱云和他辩论,接连几次把五鹿充宗难倒。“岂”,一作“何”。酬:回答,答对。

⑩天壤:天地。这两句是称赞朱云的声名、节义可与天地、日月共存。

执戟:指汉代为皇帝持戟宿卫宫门的侍郎中等小官。语出汉东方朔《答客难》:“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戟”是古代的兵器。这两句是说何必为了想封侯,而去当小官,受执戟的劳累呢?“疲”,一作“披”。

旷达:心境阔大。知命固不忧:这里含有气愤的意思,不应单纯理解为宿命论思想。

这是卢照邻《咏史》诗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写的是汉代朱云反对佞臣张禹的故事。朱云是西汉后期人,以耿直著名,汉元帝时,曾因得罪权贵石显,五鹿充宗,被兔官。至成帝时,他又向皇帝上书,直斥丞相张禹是奸佞的人,触怒皇帝,几乎被处死。作者对朱云的耿直非常景仰。他生活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当政时代,突出地歌颂朱云不怕权贵的行为,流露了他对当时朝政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