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谜失国度
18160700000065

第65章

眼看着寒季到了头,苏与洋在家和周芸一起将过冬的厚重衣物被子等物,进行了大清洗,窗帘也一齐换了下来,家里顿时显得清爽了许多。

闲的无事了,苏与洋坐在书房把信封和照片翻来覆去的看了无数遍,然而除了签名的那张照片,收获的信息却并没有多上哪怕一点,找出了老头子的笔记本,将字迹作了对比后,虽不能完全肯定,但却发觉照片背后的字还真有些与老头子的笔迹相似。

无聊的过了两天以后,苏与洋感觉自己的两只脚都快要在家里生根了,余大勇才终于来了电话,可惜的是,余大勇并没有带来好的消息,由于临时接到了其他任务,所以余大勇暂时还脱不了身。

苦于在家无事可做,尚处于“养伤期”的苏与洋提出了先行一步的想法,余大勇考虑过后同意了提议,告知了明确的目的地后,又再三的提醒苏与洋“不要到处乱跑”。

从战争时期至今日,中国的西南边境向来就是不太安宁的地方,即使再孤陋寡闻的人也该有所了解,或许余大勇担心的是这个吧!苏与洋这样想到。

由于这一次的远门和过往的几次有些不同,只是到远地方和什么人会面的话应该不用准备过多的东西,苏与洋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上了足够的现金出了门,临行前周芸的一句“注意安全”让苏与洋走起路来都感觉脚上带着风。

勐腊县关垒镇,这是余大勇给出的地址,位于云南西南边的一个地方,澜沧江以东,无量山以南,这是一个环境自然而优美的地方,有着山地与丘陵的混合地形。“勐腊”在傣语是“茶国”的意思,自然是不乏各种茶树,由于勐腊县地处边远,少了工业的污染,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界中的博物馆,存在着大量的珍惜动植物。

而勐腊县更是一个作为中国领土,又与两个邻国接壤的边境城市,东、南挨着老挝,西面则是与缅甸隔着澜沧江相望。

苏与洋在成都火车站坐上了绿皮火车,沿着成昆铁路往西南而去,大幸的是,三、四月份的时候车站的客流量不大,苏与洋没有遇上人挤人的情况,不过相对的,追着火车卖煮鸡蛋、白面馒头和“油果子”的小贩就显眼了很多,组成了火车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火车轰隆隆的前进,苏与洋将灰色的帆布背包抱在了身前,这一趟出行光是单程就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距离,勐腊离昆明还有着五百公里左右的距离,也就是说,到达了昆明站后,苏与洋还得换乘其他车去勐腊县。

“呼,还远得很哪!”自言自语的苏与洋靠在座椅上,打算靠睡觉来度过这段时间。

这是一段漫长的行程,火车自成都到昆明大概一千公里的距离,其间大小站的数量上百,要到达终点昆明,估计得花上一天多的时间。

苏与洋睡睡醒醒,靠站时饿了就买些小贩的“零食”饱腹,周围的乘客却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关垒镇在勐腊县的西北方向,在昆明下了火车的苏与洋换乘客车到了勐腊县城里,又转了一次车才从勐腊县城坐到了关垒镇,全程从成都出发开始算,总共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

在关垒镇的正西方,就是中缅交界来往的关垒港口,澜沧江在这一段流向由北向南,再往后则是流过缅甸与老挝的交界线,通往缅、挝、泰三国的交界处,“东南亚的金三角”。

下午四点过,苏与洋在关垒镇的一家小旅馆提前租下了一间房,放下了行李后,出了旅馆走到了大街上。

两天一夜以来,连续不断的坐着车,苏与洋已是闷得慌,此刻来到了这个无处不显得绿意盎然的城镇,即刻便想在入夜之前好好逛逛,至于余大勇说的“别乱跑”,在镇上闲逛总不叫乱跑吧。

往西几公里就是关垒港,从镇上有一条大路通往港口,苏与洋打算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去这个中缅交界的澜沧江看看。

苏与洋从未出过国,当然也从不知道边境是什么样的,此番既然有机会亲眼目睹,他当然按捺不住想去看看。

关垒港口并不是很壮观的建筑,澜沧江在关垒附近的中国江岸,地势比江面足足高了有十米左右,一层比一层高的平台建在了堤岸上。

“中国关垒港”,在最高的台子上,五个金色楷体汉字朝着缅甸方向,历经风霜却又坚若磐石!

港口停泊着几艘货船,随着翠绿般的江水波涛起起伏伏。

游客只能止步于堤岸的警戒线以内,望向对岸的葱郁山林,心中说不出的畅快,“我也算是见识过边防线的人了,感觉人生又充实了那么一丁点儿”,苏与洋这样想到。

港口范围有限,离开港口往江之北或往江之南,就只有和对岸一样的绵延山林了,两艘中国这边的“公安边防”船只在巡逻任务结束后也停靠在了港口。

“可惜这里没有照相项目,不然我非得拍照留个念,算是不枉此行。”叹着气,苏与洋感到一丝失望的自语道。

在港口,一艘看起来容量不大的货船甲板上,正有三四个肤色黝黑的便服男子脖子系着红白相间的方巾,正在小声的嘀咕着什么,发现边防船只停靠后,纷纷停止了说话,进入到了船舱里。

随着天色逐渐朦胧,气温也慢慢的降了下来,位于云南西南的勐腊县,昼夜温差比云南的平均水平低了很多,四月之初,白天温度达到30℃左右,而到了晚间,就只有20℃不到。

感受到了寒意,苏与洋在返回关垒镇的路上逐渐加快脚步,添件衣服吃顿饱饭,然后睡个好觉,这是苏与洋此时最想做的事。

关垒镇上,行道两旁随处可见芭蕉树和油棕树,宽大的绿色叶面随风招摇,格外的赏心悦目,和子城不同,云南的热带植物多了几分原始的气息,让人有莫名的宁静感。

泥路交错的乡间道,苏与洋每到一个路口就得止步回想旅馆的方向,好在镇上的各处都很容易辨认,多绕了些远路后,苏与洋回到了这个两层的小楼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