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18255500000021

第21章 礼品礼仪(2)

第一个W,意即送给谁,Who。换而言之,就是要重视受赠的对象。比如,有些国家出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的讲究,礼品一般是不能够送给对方的老婆、配偶的。在当地,往往是重男轻女。一般是男人去社交,女人参与社交的机会很少。因此,社交的常规礼品是送给男人的,不能送给女人。不能给异性送礼物。

我们中国人送礼物的习惯则显然与其有别。比如,我到您家去,如果您在谈恋爱,刚刚结婚,还没有孩子,我是男人,我的交往对象也是男同志,我往往是送一件女孩子所喜欢的礼品,诸如一瓶香水,或者一本印制非常精美的画册。我把它送给这个帅哥,我其实是假道于人,让他去转送给他的那个她。他不一定会说是我送的,没准儿他会说他送的。因为这个是比较对路的。如果他们有孩子了,最省事的就是把这个礼品以小朋友为对象。如果他们家有老人,特别是老人年纪比较大的话,那么我们以老人为对象,这样的话皆大欢喜。那样做,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可是某些国家、地区是不能给别人的老婆送东西的,你就坚决不能送。你一定要充分考虑礼品的差异性。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人送礼品,一般很少有人考虑到它的具体数目的问题。礼品的数目?国人推崇的是多多益善。毛泽东曾指出: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凡主要矛盾要掌握主要矛盾方向。送礼品时,也要重点突出。我们有时候就像爸爸给孩子东西似的,喜欢多多益善。一会儿给这个,一会儿给那个,其实效果并不好。外国人送礼时,数目讲究有时候非常多。比如,在我们知道日本、韩国、朝鲜,乃至我国的港澳地区,当地人都不太喜欢“四”这个数字。因为“四”这个数字在日语、韩语,或者粤语当中发音就是“死”的音。从风俗的角度来讲,他们觉得不吉利。

再比如,北京人送花时经常送剑兰,而港澳地区、广东的人则不喜欢剑兰,对患病的人或者老人尤其忌讳送剑兰。因为它的发音是“见难”,见不着了。茉莉花,我们江浙人很喜欢,唱情歌呢,“好一朵茉莉花”,都唱到申奥的地方去了。港澳人却不喜欢它,因为茉莉的发音为“没利”。它并非封建迷信问题,而是一种习俗。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你跟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此点。举一个例子,我们北京人很喜欢菊花,而西方人则会觉得它十分晦气。在欧美国家,菊花属于死人专用,人们把它叫做葬礼之花。假使美国的一个老板,欧洲的一个巨商住到你的酒店里,你在他房间里插一束菊花,岂非让他撞鬼了?用咱们的话说:那不是让他住到八宝山去了吗?

第二个W,意即送什么,What。送给谁的问题确定之后,就会随之产生第二个问题,送礼时送什么?一般来讲,站在“送什么”的角度来说,有下面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其一,时尚性。或者我们把它也可以叫做时效性。什么意思?就是你送别人的东西应该是此时此刻比较流行的。礼品如果过季了,还有意思吗?比如:

那天,有一位同志给我寄了张贺卡,其实贺卡也是个礼品。当时是2005年元旦,他究竟是废物利用还是搞错了我不知道,反正用了一张以前的邮政贺卡。当时我还想用它兑奖呢,抽奖号竟然一看是2001年的,真的有点被人冷落的感觉。

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注意礼品的时效性。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多花钱,而是别让它过季了,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已经很暖和了,你怎么能给人家送一件防寒服?除非这个人得伤寒了!否则这个时候谁穿防寒服?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其二,独特性。讲三句话:“人无我有”,别人没的我有;“人有我优”,别人有的我的货比较好。不管是吃的也好,用的也好,有的东西它就是质量好,你信吗?举一个例子:

前几天,我到无锡去了。无锡人讲究吃肉骨头,就是排骨,酱排骨。我说:“我要带一点回来给老人。”

有朋友马上就告诉我了:“三凤桥的质量好。”

我不是给它们做广告,我只是顺嘴说说。实际上,比较好的东西往往就是“人有我优”。你到西安去吃羊肉泡馍,老孙家羊肉泡馍就比较好。你买镇江醋,北固山牌的则比较有名。最后还有一句话是什么?“人优我新”,就是要讲究新款式啊,新样式啊,新功能啊,那样也会吸引人。

其三,便携性。什么是便携性呢?就是礼品容易携带。比如,对本地客人送他的礼品重点、轻点倒没什么关系,对外地客人有时候礼品要是太重了或者不容易携带就会很麻烦。

有一次我老妈到北京来了,朋友们来探望她。老太太可能是年纪大了,不太介意,就顺嘴透露一个信息,说自己要过生日了。结果被我那几个好朋友听到,他们便给我老妈送了一只大花篮,都是好花,名花,老太太看了高兴极了。

她走的时候给我提了一个要求:“我什么都不带,就把这盆花带回去。”

老太太不会说那是花篮,就说它是一盆花。真的很难啊!你想想:那么一个大花篮,我都没办法给她运到火车站去。但那是我娘,她就提这么一个要求,我一定得满足。我找来一辆130货车装它。那花篮很高,一般轿车后备箱进不去啊。到了车站检票、过安检时都很麻烦,别人看着我笑,有人认识我,说:“金教授,你这是什么货?”就这样,那个花篮装到车厢里去就几乎损失了一半,下了车之后还剩下几朵花我就不知道了。

第三个W,意即在什么地方送,Where。赠送礼品,有的时候需要考虑其具体场合。比如,公务交往的礼品一般应该在办公地点送,以示郑重其事,公事公办。有的公司不注意这一点,公务交往的礼品给你拐弯抹角拿到家里来,好像做贼似的,不登大雅之堂。你要没干坏事,你要没犯纪律,光明正大地做事情有什么不对?公事公办,会给人以非常正规的感觉。

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开会去。走的时候一位同志告诉我:“金教授,该装的东西都给你装到轿车的后备箱里去了。”

把我吓一跳,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把我轿车后备箱打开的,又不好意思问。其实也没有装上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就是一堆宣传材料,还有两大瓶该单位自己生产的液体饮料,加起来也不到50块钱。当时,他本应大大方方地当面奉送:“金教授请你品尝!”

公务交往的礼品是应该在办公地点送的。相反,私人社交的礼品则一定要在私人交往的地方送,以示公私有别。

有一天,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来了。他把老家的东西带了一堆,主要是送我的十多斤梅干菜。大概找我也不好找,他就打包扛到我办公室去了,被楼下的同志给赶出去了,“这里不准卖菜!”

结果搞得他还挺不高兴:“我穿得西服革履的像是卖菜的吗?”

他是穿西装来的,但是梅干菜的味道挺重,也挺醒目,所以别人以为他是在搞贩卖或推销。

最后我对他说:“你这个10包、20包梅干菜拿到我这儿来,倒也没啥不得了的。但是我总得给我的同事分分吧。大家都看见它了,见面分一半。你把它送到这里来,实际上让我少吃了不少。”

第四个W,意即什么时间送,When。按照一般的讲法,做客人的时候,或者当主人的时候,赠送礼品的具体时间不太一样。比如,我现在是客人,我到您家去做客,我去拜访您,一般的规则,拜访别人时的礼品应该在见面之初拿出来,这叫登门有礼。它有什么具体好处呢?

其一,它容易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表明你对别人重视。不是别人没有你这个礼物就不活了,而是表示你重视对方,你把别人当回事。礼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示对受赠者的重视。“礼”的本意就是尊重。见了面把礼品拿出来,就是表示对别人的重视。

其二,它容易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举一个例子,我到您家去了。我给您带了一瓶五粮液酒,在你家怎么也得换瓶剑南春喝喝吧。走的时候我才把五粮液拿出来了,互动的效果可能就没有了。我走了之后主人可能会跟老婆说:“真有点对不起老金,你看他给咱拿的五粮液,咱给他喝二锅头。”这里面其实是一个互动的问题。礼品上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它有一个双边对等交流的问题。

客人拜访时宜把礼品先拿出来,而主人待客的时候是反过来的。主人一般是在客人告辞的时候才向对方送礼。比如,外地的客人,通常我们是在其临行前夜送礼品给对方。比如,我老爸要回上海,他明天走,我通常今天晚上去送。什么意思?我要给老爸一个收拾打包的机会。有的同志不太会做这件事,当客人上火车、上飞机之前才拿出来送给对方的东西,一大堆,容易丢,还不好带。一般外地的客人你在临行前夜送礼为佳,对本地客人则在客人告辞的时候拿出来为宜。

公务礼品,公司企业送的礼品,什么时候送?一般是两个情况:一是主管领导会见对方时。比如我到你公司去,董事长跟我见个面,董事长把礼品拿出来,等于是公司向我送礼。你一个部门经理把它拿出来给我,等于是你这个部门向我送礼,层次上差远了。二是告别宴会上送。它算一个结束曲。总之,送礼讲究客人来的时候客人送,客人走的时候主人送,善始善终。

第五个W,意即如何送,Which。它的具体含义是:应该怎样送?以何种具体方式送?它主要强调以下两条:第一条,但凡有可能的话,我们需要亲自赠送礼品。礼品有三个赠送方法:一是自己送,二是托人送,三是寄送过去。但凡有可能,礼品最好去亲自送。在公务活动中,礼品最好由单位主管领导亲送,这样可以提升礼品的规格。我走的时候,你让你的秘书或者工作人员把礼品给我塞过来,好像做贼似的。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向我赠送,则说明我是你们公司的客人,而且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礼仪上把它叫“礼宾对等”,这是一种接待规格。

第二条,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注意,送给外国客人的礼品一般需要包装。过去我们中国人不太在乎这个问题,有的很好的东西,拿马粪纸盒一装,拿报纸一裹,拿塑料带一装,弄得像便衣接头似的,这样会使礼品在档次上受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送给外国人的礼品一定要加以包装。越是正式的国际交往,此点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想跟同志们谈一谈,接受礼品时需要注意什么?

接受礼品时,恐怕有以下三个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落落大方。能接受的礼品,你就接受了。如果自己觉得没有犯禁,没有犯党纪、国法,没有犯外事纪律,没有影响到两方的人际关系,可以接受就接受了。却之不恭!但如果有些礼品是不能够接受的,当即要向送礼者说明原因:“不好意思,你送我礼品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公司有规定,在公务往来中不能收受礼品,尤其不能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谢谢你的好意,请您拿回去。”一定要当面把理由说清楚了,你别后来再委托别人退回去。因为国家不同,社会不同,企业不同,讲究不太一样,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第二,要表示感谢。对别人所送的礼品表示感谢,一般有这么几个具体做法:其一,如果当场接受别人礼品的话,你最好在口头上表示感谢:“谢谢你的好意,感谢了。”这个话是一定要说的。必要的话,还要和对方握手道谢。其二,是要欣赏对方的礼品。比如,我给我老婆送一条围巾,我老婆但凡聪明的话,她会立刻把这条围巾从袋里拿出来,什么事都不干了,把围巾围在脖子上,然后再说:“老公,这正是我需要的围巾,太好看了。”我肯定会下次再买给她,而且买得更大。也有的同志不会说话:“哎呀,这个难看死了,老土。”那样的话,我可能一辈子不再给她买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不重视我!这个你要注意,要通过欣赏礼品来表示感谢。

许多外国人就很重视这个问题。他接受别人的礼品,一般要打开包装看一看。如果是别人寄来的礼物,或者是很盛大的商务活动中的公关礼品,有的不方便看、不方便道谢,事后可以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跟对方说一声:“你的礼品我很欣赏。”“你的礼品正放在我的案头。”

再比如,我在谈恋爱,这条领带假定是我女朋友送我的,假定她是昨天送我的,我今天和她约会,我什么都不用说,我重视她吗?我爱她吗?我把这条领带戴上,便说明我感谢她,我重视她。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第三,要保持低调。一般而论,赠送礼品属于一种私人交往,所以你要注意,在外人面前你要低调一些,不要张牙舞爪地去说:“这个是谁送我的,那个是谁给我的。”别人问时可以讲的,没有必要的话则大可不必以此去招摇,这恐怕是做人的一个常识。

再者,礼品没有特殊原因不要转赠别人。比如,我送给你的领带,我送给我男朋友的领带被他给他弟弟了。我很生气,这个不合适啊。你送给我的礼品就是我的,我要不喜欢我宁可不用,也不能随便转送给别人去。当然你要把它当破烂给卖了就麻烦了,金教授好心好意地把自己写的一本书--自认为最好的一本书送给你了,而且签了名了。过两天,却在垃圾收购站见到了它,非得气死是不是?这是礼品善后的事。

今天我们讲的重点是如何送给别人礼品,同时也讲了如何接受别人的礼品。二者实际上是送礼过程中的“一来一往”。有来有往,才会善始善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