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18255500000026

第26章 节庆礼仪(1)

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为节庆礼仪。

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它有约定的内容。

第二个特点,民俗性。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是习俗,所谓:“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都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它的习俗性很强。

第三个特点,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节庆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在我眼里,它其实是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对做客者与待客者而言,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节庆之际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但是,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你必须注意。细节之一,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金教授有句比较难听的话--关心有度,关心过度就是一种伤害。你到别人那里去,你给别人添了麻烦就不合适了。比如,现代人要讲究时间观念,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想去就去,充当不速之客。记得有一次我就遇到一件尴尬之事:

2004年的大年三十,我们夫妇要去人民大会堂看一场演出。从亲朋好友那儿好不容易弄来的票,买都买不着。我跟太太两个人打扮好,一出门却碰上几个同事,临时过来看我来了。那我能说什么啊?那就陪着聊聊,在我家一起坐一会儿吧。过了一会儿,我看看表,他们问我:“不干扰你吗?”

我说:“不干扰。”

“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难得一起聚聚。”

一会儿老婆也看看表。

又有客人问:“影响你们吗?”

她敢说什么啊?她忙着告诉对方:“不影响。”

别人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金教授聊天真有意思啊。”

聊到最后,我们终于没有能去观看人民大会堂的那场梦寐以求的演出。

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位有教养的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而给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麻烦。在现代文明社会,一定要养成习惯,登门拜访之前要有约在先,这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你去拜访那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你还要明白,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还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其一,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却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有良好教养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应该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比如,你来拜访金教授,提前一周约了,你最好提前再给我打个电话:“金教授,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它等于提示我:老金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

其二,要适可而止。一般人到别人那里做客,不管逢年过节做客,还是平时串门做客,在人家那里宜待多长时间的概念并不是很强。按惯例,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单位的老干部处的同志或者办公室的同志去拜访离退休老职工,去拜访老前辈或者工作关系的客人,逢年过节时所停留的具体时间则是时间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拜访,一家房子里的空间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纯粹礼节性拜访,在客人那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顶多吃两个瓜子、喝杯茶,你别在那儿呆太长的时间。你在那儿不走,别人怎么能进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访呢?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访的话,一般情况下停留的时间也是宜短不宜长。通常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在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不被对方再三挽留,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我们身为客人需要适可而止。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必须讲适可而止。

另外需要注意,我们作为拜访者来讲,我们在逢年过节时还要讲究整洁自我。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过民族节日--春节、元旦也好,过现代节日--国庆、劳动节也好,青年节也好,妇女节也好,大家都需要维护自身形象,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必要的修饰。

一般来讲,逢年过节时的修饰特别有以下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其一,要整洁自己的服饰。过特定的民族节日,最好选择特定的民族服装。至少要穿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太不修边幅。

其二,要修饰自己的仪表。比如,男性最好要理发、刮胡子。女同志则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做头发。因为什么呢?因为人看人有一个特点,从头开始。倘若一个人的发型给别人不好的感觉,则会影响形象。在仪表中,头发的修饰、胡须的剃除是非常重要的。在讲到仪表的时候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要做到无异味。一定要认真洗头、洗澡、洗手。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比如,不要吃葱,少吃蒜,不要吃韭菜。

其三,要讲究鞋袜的卫生。现在城市,别人家里的装修都比较豪华。有些民族有一些习惯,进了门家里铺着地毯,所以来人进了门是要脱鞋的。我们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说得难听点就是“凤凰头、扫帚脚”。你看他外面仪表堂堂,品貌端庄,进了门却不敢脱鞋。他穿的是尼龙丝袜,质量不太好,不吸湿、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一脱鞋子能够熏死耗子,没准袜子上还有三个窟窿,其中一个露大脚趾头。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除了整洁服饰,除了修饰仪表之外,讲究自己鞋袜的卫生也非常重要,这是体现其个人教养的非常重要的细节。

接下来,客人要注意什么呢?登门拜访时,一定要注意活动有度。什么意思呢?到别人那里拜访的话,不管拜访单位,拜访个人,还是拜访企业,一定要注意,要在对方所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一般到别人家里去,指定的范围究竟是哪儿啊?指定的范围主要指的就是主人的客厅。

有个别同志有一种不好的习惯,跟谁都不见外!他哪儿都敢去。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就出了一个洋相:

有一年,我大年三十睡得晚了,大概是凌晨四、五点才睡,都到了春节了嘛。没有料到,大年初一早上七点就来了客人。

家里人问:“有人敲门,按门铃呢,你起不起来?”

我说:“当然起来了,来了客人不起来合适吗?”

起来后,我手忙脚乱来不及叠被子。我当时认为:反正我家的卧室他不会进去。没想到,那个老兄跟我不见外,进来之后坐了几分钟便问:“到你家各个房间去看看行吗?”

我只好说:“看看吧。”

他首先视察卫生间,还不错,我家卫生间挺干净。然后视察了储藏室,储藏室也不错,没什么可以被他带走的。最后,他问:“能到你家的卧室看看吗?”

我说:“最好别看了。”

他坚持:“还是看看吧。”

于是就进去了……

这样的同志,有的时候会让别人很尴尬,很为难。到别人家里去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不要乱来,不宜乱跑、乱窜。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很具体的问题--逢年过节时礼品的选择。

走亲访友,通常都要带点礼物。你送什么礼物,有时大有讲究。我给在场的中学生、大学生们出一个小问题:如果你从外地回去看爷爷奶奶或者看爸爸妈妈,你要带一件小礼物给他们,你会选什么呢?

这件礼物选得好不好,实际上不仅表示对别人的重视与否,而且还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冷暖亲疏。记得前年有一位学生到我家来看我,适逢春节,他当时送了一件礼品给我,令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位研究生。他一进门就跟我讲:“金教授,我给您带了一件礼物来。”

我马上说:“我把这个话说在前头,你别不高兴,金老师从来不接受在校生的礼物。你要是毕了业,你送我什么都行,那是自己的钱。现在你花爹妈的钱,谁家的钱都是辛苦钱,别来这套,金老师不缺这个。你拿回去。”

他说:“金教授,您别生气,您先把这个礼物看一看,您看了以后一定会高兴的。”

古人讲:“礼轻情意重。”礼物并不一定是真金白银,但是如果到位,效果可能就比较好了。说实话,我看到他当时所送的这个礼物,真是挺高兴,还真被他感动了。您知道他送了我什么礼物吗?他送了我出生那一天报纸的复印件。我1959年出生。我很爱看报纸,我看过多种多样的报纸,我现在自己订阅的报纸就有十几份,我每天看报纸的时间有一两个小时,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看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也没见过。他大概到北京图书馆去了,把能够收集到的跟我的出生地和工作地有关的地方的几份主要报纸复印了一下,我记得有新民晚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少年儿童报,还有人民日报等等。这些报纸的复印件加在一块大概也要不了二十块钱,但是礼轻情意重啊。

他走后,我什么都没干,躲在书房把那些报纸认真地学习了两个小时。我终于知道,当我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世界是怎样一番模样。我很激动,马上打电话给我爹我娘,与二老一起回首往事。

第二天,我妹妹给我打电话说:“你给我们家老头老太太下什么药了?爹妈一晚上都不睡觉,夜不能寐,一直都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哩。”

在很多时候,礼品所讲究的是其中所饱含的一片心意。礼品不一定是要把别人收买或放倒了,礼轻情意重往往更为重要。

年节的礼物,重在传递爱心和情感。对亲戚、对朋友、对长辈,则是要借以传达自己的爱心。我跟很多小朋友和年轻的同志讲,你去给爷爷奶奶买礼物,不在乎这个礼物多贵重,关键是买了、带了、惦记老人家了。哪怕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考试的一个成绩单送给爷爷奶奶,他们都会很开心的。

逢年过节,到别人家里做客,送什么礼品比较好呢?对此类礼品,一般我们强调以下三个特点,它们都是跟别的礼物有所不同的。

其一,专一性。它要容易携带,并且目标明确。一般情况下,逢年过节走动的话,去串门可能一下要串好几家。你想想你要是拿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携带麻烦,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歧义。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到我家来,拿着一个大盒子,一看就是礼物。当时我有一个外甥女在家,小孩不懂事,挺高兴,就围着那个盒子转。我瞪了她一眼,说:“你到边上去。”

小孩不懂这一套,她三四岁,她还是围着盒子转。

我只好问那位朋友:“这件礼物是送给我的吗?”

他说:“不是。”

我说:“那你不是成心拿它来气我呀。”

需要注意的是:逢年过节送礼物时,到谁家里去,才可带着送谁的礼物去。要区分对象,单独行动。如此这般,就不至于出现被别人误会的形象。否则你到我家来做客,拿的东西不是给我的,你是气我还是干吗?

其二,文化性。现在提倡移风易俗,所以逢年过节也要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逢年过节时,你到处去送礼金,有的时候也会污染视觉,影响双方的关系。亲朋好友之间倒不是不可以,外人之间恐怕还是要提倡礼轻情意重。一般情况下,我们逢年过节送礼物时提倡送鲜花。送有文化品位的、文化寓意的礼品,比如鲜花、书籍、音乐光盘之类的东西,易受欢迎。逢年过节到家里来我们听听音乐,欣赏一下交响乐,听一下传统音乐,岂非一大乐趣?你要去探访的老先生喜欢京剧,把他的偶像的京剧唱盘给他复制一个,或者诸如此类,那都是很好的,这恐怕比给他塞一两百块钱更好,恐怕这个礼品更会受他重视。节庆的礼物,一定要有文化品位,所以我们强调逢年过节的礼物要讲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