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德秀镇因手工纺织业而全藏闻名,当年纺织业大兴时成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八大镇之一。相传在二三百年前,这里的家家户户就有织邦典的传统。邦典是一种家织的精细氆氇,有着彩虹般的条纹。我们都看到藏族妇女一般在腰间围一条彩色围裙,那就是邦典。此外,邦典也可以做坎肩,还可以镶在衣袍、靴帽沿口做花边等。姐德秀的邦典色彩艳丽、耐磨耐洗,不仅畅销拉萨和整个西藏,而且在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地也很受欢迎。
姐德秀的邦典颜色艳丽经久不褪的秘密,是染色的水质好。据说300年前,曾经对这里的水质做过调查,发现它又轻又软,还带有酸性,最适合漂染氆氇。于是,把织染氆氇的基地定在这里。
氆氇是做藏装的毛织品,姐德秀周围的村镇都可以织造。南边十多公里的朗杰雪镇,过去是西藏地方政府定点的氆氇生产基地,还有个工厂专门织造供达赖喇嘛用的氆氇,这种氆氇是绵羊颈上的毛织成的。织好的氆氇上交后,官员一卷卷打开,品评质量,盖上布达拉宫的大印,用骡马运到姐德秀染色。
到了开染的日子,姐德秀要举行庄严的典礼,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和土地神,请求保佑漂染氆氇质量好,圆满完工。祭神结束后,喇嘛们持香导引,全镇僧俗百姓在道路两边献哈达,抛撒青稞,人们将准备漂染的氆氇运到染场开染。
染色的步骤非常多,先要把素色氆氇和一种土放进大锅煮,这样容易上色。煮好晾干的氆氇开始正式染色,染料都是天然的——黑色颜料是日喀则山区出产的纳采,红色染料是产在洛扎山区的鸡血藤,棕色染料主要用核桃皮,黄色染料主要用羊卓雍湖边产的大黄叶。在铜锅里加入适当比例的染料,然后用柴火把水加温,每隔一天翻转一次,用手搓揉,使颜色深浅均匀,色彩鲜亮。这样煮染八九天,就算完成了。从锅中取出氆氇放在河里漂洗,铺在草地上晾干,拉直用剪子修平卷好,收进仓库等候起运。
除了染氆氇外,姐德秀镇家家户户在农闲时都织邦典。邦典布面不宽,只有12厘米左右,但工艺很复杂,一般需要经过漂洗羊毛、晒毛、梳毛、捻线(细捻为经,粗捻为纬)、上织机(经机梭打、编、蹬扳等工序)、织图、着色、反复揉搓、浆洗、晾晒等工序。织出的邦典有白色条纹的,有宽条纹的,还有专供尼姑们系的黄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彩条邦典,有蓝白相间或黑白相间的素色条纹,更有彩虹般七种颜色的组合,鲜艳亮丽,制成围裙系在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妇女腰间,把她们打扮得典雅高贵、婀娜多姿。
现在为发展民族手工业,政府在西藏农村实行优惠政策,姐德秀镇建起了邦典厂。经过历代工匠和民众的传承改良,邦典的种类、图案、色彩和工艺流程都有很大的发展。“杰秀”牌邦典成为名牌产品,多次获得西藏自治区和轻工部奖励。
姐德秀镇的商铺很多,东西也比拉萨便宜一些,游客来到这个手工业小镇,了解了邦典的制作工艺和它的历史,有兴趣的可以买一两条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