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18322300000053

第53章 中国百年大舰梦:定远、平海、重庆号的幕幕悲剧(1)

黄加佳

8月10日5时,晨光熹微。大连港周边的制高点上站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军事迷。5时9分,中国航母平台鸣笛三声,缓缓驶出大连港。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中国航母平台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标准排水量达57000吨,犹如一块移动的陆地。只有了解中国海军发展史的人,才能明白中国人对航母的渴望。自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起,拥有世界一流的大船就成为中国人的梦想。然而,百年来,中国的大船梦一次次被打断,而中国人又一次次执著地重新拾起。回首这条坎坷的来路,也许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今天的弥足珍贵。

血染大东沟

1894年9月17日清晨,海面上微风徐徐。包括旗舰定远舰在内的北洋舰队10艘主力舰,停泊在鸭绿江口大东沟外的深海区。

定远舰上的水兵们照例凌晨4时30分便起床了。他们洗漱、点名、用“圣经石”打磨甲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管带刘步蟾和海军总教官、德国人汉纳根,在军官餐厅边用早餐边讨论着舰队的日常事务。

9时15分,水兵们在甲板上集合,开始了每天例行的战斗操练,像每一个周而复始的早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几个小时后北洋舰队将经历组建以来第一次,也是最惨烈的一次血战。

一个多月前,由于缺乏护卫,中国运兵船“高升”号被日舰“浪速”号击沉,800多名官兵葬身大海。这些天,平壤战事吃紧,急需增援。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李鸿章派北洋舰队护送载着4000多名清兵的运兵船,前往朝鲜。此时,运兵船已顺利抵达中朝边境的大东沟。“定远”舰的信号横桁上挂出了准备回航的信号旗。就在舰队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名正在瞭望的哨兵突然发现,西南方海上飘着一缕诡异的薄烟。半个小时后,烟柱越来越多,一支日本舰队浩浩荡荡地驶来。

其实,早在两个小时前,日本军舰就发现了冒着黑烟的北洋军舰了。起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以为碰上的不过是三四艘护送运兵船的军舰而已,可当他发现遭遇的竟是北洋舰队的全部精锐时,心里也有点儿打鼓。

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为了平复水兵们不安的心情,伊东佑亨当即下令开饭,甚至还允许水兵们饭后在甲板上随便吸烟。

也难怪日本人会心里发虚。当时,中国海军实力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因为有“定远”舰、“镇远”舰两条铁甲舰,吨位上远远超过日本海军。

此时,坐镇“定远”舰的海军提督丁汝昌知道,日本舰队此行是冲着运兵船来的。为了让战区远离运兵船停泊区,他当即下令舰队全速前进,迎击日舰。

虽然北洋舰队有“定远”舰、“镇远”舰两艘巨无霸坐镇,但实力明显逊于对方。北洋舰队军舰10艘,日军12艘,数量上不占优势;我方平均航速15节,对方在16节以上,速度又输一筹;虽然在火炮口径上我方略有优势,但发射速度大大慢于对方。

开战不久,北洋舰队行动迟缓的劣势便暴露出来。一个月后,丁汝昌呈送清廷的报告中写道:“我军以夹缝雁行阵向前急驶,倭人以十二舰鱼贯猛扑。相距渐近,我军开炮轰击。敌队忽分忽合,船快炮快,子弹纷集。”

虽然丁汝昌使用的阵形在此后百年来广受诟病,但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认为,在装备不占优的情况下,采用此种近距离撞击战,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北洋军舰舰龄老化,锅炉接近报废,又烧着劣质的燃煤,即便竭尽全力也始终无法靠近对方。

下午3时30分,开战仅两个多小时,北洋舰队10艘军舰中,已有“超勇”、“扬威”、“致远”、“经远”等军舰被击沉,“靖远”、“来远”两舰因重伤而撤往浅水区自保,“济远”、“广甲”两舰避战逃跑。战场上,只剩下“定远”舰、“镇远”舰两艘主力舰。

提到当时的情景,《日清战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我本队舍其他各舰不顾,举全部五舰之力量合围两舰,在榴霰弹的倾注下,再三引起火灾。‘定远’舰甲板部位起火,烈焰汹腾,几乎延烧全舰。‘镇远’舰前甲板殆乎形成绝命大火,将领集合士兵救火,虽弹丸如雨,仍欣然从事,在九死一生中依然将火扑灭……”

日本人无奈地发现,即便是被5艘日舰围起来打,即便是已无还手之力,即便是身中百弹,“定远”舰、“镇远”舰两舰却丝毫没有沉没的迹象。以至于“松岛”舰上一名日本水兵临死前哀叹道:“‘定远’舰怎么打不沉啊?”

下午5时45分,暮色将近,长时间围攻“定远”舰、“镇远”舰无果,伊东佑亨只得鸣金收兵。当时正在远东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曼特尔说,日军之所以不能彻底消灭中国海军,皆因中国有“定远”舰、“镇远”舰两艘铁甲舰。

“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船”

自从1885年开始服役起,“定远”舰、“镇远”舰就是中国海军的骄傲。对于几无海防观念,且财政捉襟见肘的中国而言,这两艘铁甲舰来之不易。

鸦片战争以来,当冒着黑烟、有两个大轱辘的英国明轮船,把几十艘中国帆船冲得七零八落时,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已被世界落下很远很远。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内部围绕购买铁甲舰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

买大船还是买小船,买回来由谁来开,怎么保养,各种争论莫衷一是。十几年过去了,铁甲舰仍杳如黄鹤。

心急如焚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临终前痛心疾首地上疏朝廷说:“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舰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沈葆桢一语中的,当时清政府得知,日本向英国订购的铁甲舰“扶桑”号已经下水了。1874年,刚刚明治维新的日本,就攒了一支歪歪扭扭的船队侵入台湾。彼时,日本国力尚弱,但已敢于向海外扩展,如今有了铁甲舰,岂不更加嚣张?一直拖沓扯皮的清政府这才火急火燎地派人前往西方,办理买船事宜。

起初,李鸿章相上了英国造的“柏尔来”和“奥利恩”舰。可英国人趁机大敲竹杠,“忽允忽翻”,把价格一路哄抬到200万两白银,最后竟干脆找个借口不卖了。

在英国碰了一鼻子灰的李鸿章,派深谙洋务的李凤苞到德国考察。当时,德国已在普法战争中取胜,一跃成为欧陆第一军事强国。可它强的是陆军,不是海军,没人认为德国也能造出大军舰。急于向世人证明海上实力的德国人对李凤苞殷勤备至,又是拉他到家里做客,又是请他参加新舰下水仪式。德国人的努力没有白费,1880年,他们终于拿到了中国的订单。

此时,得知中国与德国签了造舰合同,英国悔之晚矣,并感叹道:“年轻的中国外交官已在国际交往的实践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德国人似乎也要借这第一笔跨国订单,打响自己的名牌,铆足了劲给中国军舰用上最好的材料和技术。4个月后,中国又向德国订了一艘同样型号的铁甲舰。

身在德国的近代中国科学家徐建寅,在日记中写道:“现在中国拟造之船,议仿‘英弗莱息白’及‘萨克森’之制,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似可列于当今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船。”

1885年,装饰着龙纹图案的“定远”舰、“镇远”舰二舰驶出德国基尔军港,乘风破浪开往中国。陈悦告诉记者,“定远”舰、“镇远”舰在当时引起的轰动,绝不亚于今天人们谈到航母。二舰仍在海上,国内的《点石斋画报》就做了长篇报道,甚至连“定远”舰的结构图也登出来了。

“定远”舰标准排水量7220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姊妹舰“镇远”功率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在当时均属庞然大物。

对野心勃勃的日本而言,“定远”舰、“镇远”舰不啻为当头棒喝。1886年8月,当丁汝昌率二舰到日本长崎进行保养时,小山一样的铁甲舰震动了日本朝野。愤懑、惊惧、羡慕……一时间,诸般情绪弥漫于日本社会,上岸休整的中国水兵竟然因此遭到日本警察和市民的攻击,伤亡达50余人。

另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故事是,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登上“定远”舰参观后,称其并不可怕,理由是中国水兵把衣裤晾晒在炮管和甲板上,火炮炮管里布满灰尘。这个故事每每被用来证明北洋舰队管理混乱,士气低落。但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烘干设备,甲板上晾衣本是19世纪各国海军的常例,日本亦不能免俗。而从东乡平八郎的渲染中,不难品出他的“酸葡萄”心理。

不管怎么说,“定远”舰和“镇远”舰的出现,大大抑制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使他们将近十年不敢在东亚造次。同时,“定远”舰、“镇远”舰也刺激了日本发展军力的决心。为了对付中国的两艘巨舰,日本在国内发行海军公债,设计建造了专门克制“定远”舰、“镇远”舰的“松岛”、“桥立”和“严岛”三舰,甚至连日本小孩子都在玩一个叫“炸沉定远舰”的游戏。

就在日本疯狂扩张军备时,中国的海军建设却陷入了停顿。光绪大婚,慈禧庆寿,修颐和园……似乎所有事儿都有理由挤占北洋海军的经费。就在世界海军一日千里大发展时,“定远”舰、“镇远”舰却显出了老态。

“经费匮乏,疏于保养,弹药短缺,‘定远’舰和‘镇远’舰就像是整个北洋海军的缩影。”陈悦感慨道。

孤悬海外

从黄海海战死里逃生的“定远”舰逃进了威海卫。此时,北洋海军惨淡经营的另一个军港旅顺已经落入日军之手,2万军民惨遭屠杀。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凄然看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军舰,他知道,北洋海军的末日只是个时间问题。

没有人如刘步蟾那样,与“定远”舰联系得那么紧密。1882年,他作为驻厂监督远赴德国,见证了“定远”舰从一块块钢板变成一艘军舰的全过程。1885年他驾着新舰回国是何等风光。尔后,他又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与其共荣共生。

几天后,1895年2月5日凌晨,10艘日军鱼雷艇悄悄逼近,一颗鱼雷击中“定远”舰。舰尾左舷机械工程师室被炸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大洞,海水汩汩涌入船舱。提督丁汝昌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挽救军舰,无奈进水太多,“定远”舰最终搁浅在刘公岛东部。为了不被日军俘获,2月9日午后刘步蟾下令在舰内装满炸药,点燃自爆。

战前,刘步蟾曾立下“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当晚他兑现了诺言,自杀殉国。此前,“镇远”舰已经不幸触礁,丧失了战斗力。

后来,还算完整的“镇远”舰被日军俘虏,修整后编入了敌人的舰队。“定远”舰则由于损毁严重被日本人当废铁拍卖掉。

“定远”舰残骸被日本富豪小野隆介买下。出于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理,他把军舰的部件拆下来,运到其故乡福冈太宰府,建造了私人寓所定远馆。百年来国人不复听到“定远”舰的消息,直到去年,陈悦才在旅日作家萨苏的带领下,探访了定远馆。陈悦告诉记者,如今,定远馆被一名玩具收藏者租下来当了仓库。

陈悦说,那场景显得有些诡异,在摆满阿童木和机器猫的房间里,蓦然就可以发现从“定远”舰上拆下的立柱和横梁,上面密密麻麻的船钉孔历历在目。最令他欷歔的则是用船板做成的铁门,铁门上炮眼星罗棋布,上面依稀还能看到被火烧过的痕迹。陈悦注意到,炮眼周围有一圈铆钉眼,这说明炮眼曾经被修补过,但为了展示日本武力,被补好的伤口又被无情地撕开了。

据当地文献记载,小野并未在定远馆中居住太长时间。传说,定远馆落成后,每每有人夜半时分看到穿中国水兵制服的人影走动。据说,一个盗贼行窃时,听到一个声音威严地责问:“税。”这恰恰是中国胶东话里“谁”的口音。后来,小野只好把定远馆捐给当地神社管理。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但这艘军舰的确倾注了太多中国人富国强兵、走向外洋的梦。然而,军人的英勇改变不了军队的没落,舰炮再利也无法挽救制度的腐朽。这可能是北洋舰队自创建之初便无法改变的宿命。

大豆换来的军舰

北洋舰队覆灭不到二十年,清王朝也随即沉沉落幕。此后的日子里,城头变幻大王旗,但中国人仍在夹缝中寻找重振海军的可能性。

1934年6月,中国海军刚刚下水的“宁海”号巡洋舰到横滨港参加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的葬礼,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宁海”号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航速30节。

这艘深灰色的小型军舰,看上去和我们的军舰有着同样风貌,她威风堂堂,压倒了其他停泊的船舰。笔者所深受的印象是,虽然此舰匆匆来航,但是涂装和保养竟然是如此完美,而且甲板上的官兵动作又是如此敏捷。在我的脑海里,交织着“精悍可靠”和“强敌”这两种感受!?

时任日本海军造船少佐的造船专家福井静夫,目睹了“宁海”号的英姿后,写下了上面的话。

不独福井,大概许多人都没想到中国会有这样现代化的军舰。甲午海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自少年时代就远渡重洋学习海军知识的管带们,自杀的自杀,充军的充军,革职的革职。一些幸存者终生不能再听到“海军”二字。从那时起,中国再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军舰。

一晃30年过去,海军的衣钵传到陈绍宽手中。这位由北洋海军名将萨镇冰带领着走上军旅生涯的军官,从来没有忘记中国海军的大船梦。

1928年,刚刚踏上权力巅峰的蒋介石在“咸宁”号下水仪式上,雄心勃勃地宣布:“我们要挽回国家的权力,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十五年后,就有六十万吨的海军,做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家。”

何等宏伟的蓝图。台下的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听得热血沸腾。但蒋介石的承诺却从未兑现过。陈绍宽在《海战》中称,此后的10年间,国民政府每年给海军的经费仅为英国海军预算的1/226,日本的1/115,“尚不逮他国一艘战斗舰经常费之半数”。即便是在国内,也远少于对陆军和空军的投入。

不过,陈绍宽一直没有放弃向海外订购军舰的可能性。英、美、德各国的报价太高,他不得已只好选择了价格最为低廉的日本播磨造船所。1930年12月,陈绍宽代表南京政府与日方签了合同。

“宁海”号造价432万日元,折合146万美元。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告诉记者,陈绍宽选择与日本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方同意中国以东北大豆折价支付。

陈悦说,“宁海”号其实是一条教学舰。由于经费有限,只能造一条船,所以他让日方把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都装在“宁海”号上了。从现有的资料上可以看到,“宁海”号上配备了140毫米双联装炮3座6门;76毫米高炮6门,机关炮10门;535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深水炸弹9枚;甚至还配了2架水上侦察机。

陈悦说,仅2000多吨排水量的小舰,装这么多武器,使“宁海”号从一开始就显得有点头重脚轻。不过,从中也能体会出陈绍宽的大舰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