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16

第16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1)

小时候听单田芳的《隋唐演义》,里面有“十八杰”、“三绝”、“四猛”、“三怪”。一个比一个能打,一个比一个能耍帅斗狠。单田芳先生开讲的当口,一幅副惊心动魄的战阵斗将的画面展现于众人眼前。“只见一将,白盔白甲素罗袍,胯下一匹白龙马,掌中一杆亮银枪,威风凛凛,勇冠三军。冲到阵前拧枪就刺,不到三合,敌将被刺于马下。”单先生独特的嗓音,把隋唐风云讲得天花乱坠,唾沫口水齐飞。守在收音机前的众人哄然叫好。听到精彩处手舞足蹈、如醉似颠,恨不能立马拿根柴火棍冲到院子里比划比划。那年月,谁能抵御评书的艺术感染力啊。因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拿出几位瓦岗青年英雄的光荣事迹与大家一起重温那段听评书的美好时光,也许史书里这些真实的英雄们与你我心目中的英雄有些差距和出入。

【一头忠诚的猎犬】

做开国君主的第一保镖,绝非浪得虚名,是用血拼来的,命换来的。

尉迟恭就是这个第一。

尉迟恭,字敬德。就是那个和秦琼一起鬼来挡鬼、魔来杀魔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都是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勇将,荣登凌烟阁(凌烟阁完全就是大唐重量级文臣武将的排行榜)。

在历史的叙述里,尉迟恭成了李世民最忠诚的卫士,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唐第一保镖。每当历史面临向左转还是向右转时,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李世民的身旁。也因为这个原因,在史书里只要他的出镜往往都是在历史的转折点。他和李世民的关系是一种历史上常见的英主和猛将的配合。

有人说尉迟恭之于李世民,就像许诸之于曹操,许世友之于毛泽东,内伊元帅之于拿破仑。但我觉得尉迟恭更像是李世民豢养的一条忠心耿耿、凶猛非凡的猎犬,闻风而动,见机而上,唯李世民马首是瞻。当李世民需要关门放狗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他冲锋的身影,这诚然是最接近历史事实的形象。但作为一个较为琐碎的观察者,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说,和上面的那些组合比起来,作为猎犬的尉迟恭的年龄,比他的主人李世民先生足足大了十四岁。

也就是说尉迟恭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李世民还仅仅是子宫内的一颗生死未卜的受精卵。但对于尉迟恭而言,这个差别在他和李世民认识的最初,更让他难堪和震撼。在他三十二岁那年,尉迟恭被刘武周网罗麾下。三年后,刘武周进攻李渊,这年岁末,尉迟恭和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之,唐军大将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恭擒获。但不久,胜利者尉迟恭就被李世民两次击败,一物降一物,万物皆如此。翌年四月,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被李世民彻底打败,尉迟恭收拢残兵困守介休城,被李世民劝降。但降将尉迟恭拜见秦王李世民时,面前坐着的这位胜利者年仅二十一岁。

尉迟恭的先祖是鲜卑人,历经漫长的汉化,我们现在已不知道被汉化了数代的尉迟恭是否还遗留他祖先游牧草原的豪情。可值得猜想的是,三十五岁的尉迟恭在投降的那一刻,看到李世民年青白净的脸颊,是否会觉得这是一种羞辱。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是靠实力说话的。年龄和输赢不是问题,只有实力和勇气才是永恒。作为一个久历沙场的猛将,尉迟恭当然希望自己会败在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之下,但他忘记了强者不一定都是大者。但此刻的李世民,是否有让尉迟恭折服的实力,威望和气度呢?至少从那张“美男”的脸上看不出来。

历史告诉我们,作为驯化尉迟恭这头猛兽的主人,二十一岁的李世民当之无愧。在尉迟恭一起投降的同事们纷纷叛逃唐军的时刻,李世民力排众议,不仅放了被众将猜疑而关押起来的尉迟恭,还引入内室,送了一些钱财给他。并语重心长地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从“意气相期”入手来和尉迟拉关系,又用“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来增感情,可以想象,被关起来的尉迟恭本以为必死无疑,那里想到能有这样的待遇,内心世界冲动了。李世民之举,显然收到了“冰火九重天”的效果,也彻底征服了比他大十四岁的尉迟恭。后来这个桥段在很多戏剧舞台和小说里被反复使用。

从此,尉迟恭成了李世民最贴心的警卫营长(亲兵玄甲队统领之一),在被释放的当天,就将李世民从单雄信的重围里救出,立下大功。尉迟恭最善于在马上躲避长槊,经常在千军万马之中单枪匹马,犹如无人之境,号称“万人敌”,不管士兵们如何刺他,都被他轻轻躲过,毫发无损,且经常反夺其槊,将其刺死在地。这一点让另一个骁勇将军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恨不服气,就想和尉迟敬德叫板,于是将长槊的刀刃去掉之后,与尉迟恭比试一下。结果每次不但刺不中尉迟恭,还被其将槊频频夺走,李元吉那也是一个人就可以揍趴下十个人的猛男,在尉迟恭面前算是丢尽了面子。他不但惭愧,还将尉迟恭恨之入骨,这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尉迟恭手杀李元吉埋下了伏笔。

李世民和窦建德作战,李世民拍着尉迟恭说:“我持弓箭,你拿长枪作为副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不能奈我何!”这话说得真牛气!说归说,两人还真这么干了。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恭一起骑马来到窦建德营门前,高喊:“我乃大唐秦王,能斗的出来,我们比试比试!”当时的敌兵很多,看见秦王这个气势,那个也不敢上前,所以说,秦王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也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有一次和窦建德作战,阵型还未摆好,秦王便看见对方敌阵中有一白马少年在耀武扬威,秦王连连赞叹:少年骑得真乃好马也!话音未落,一员战将请缨出战,原来是尉迟恭,秦王说:为了一匹马,让一员大将冒风险不值得。尉迟恭说:小意思,看我的!说完拍马冲出,三下五除二就将少年擒到了帐下,一问,原来是王世充的儿子王琬,那匹良马就是后来的昭陵六骏之一。

李世民在唐的统一征服战争里,尉迟恭屡立战功,成为秦王陛下最倚重的将领之一。但和李靖、徐茂功等可以统领方面的大将相比,尉迟恭做为李世民的亲兵统领,有一个较为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更像是为李世民私人服务的家将,而不仅仅是为唐政权征战的将领。因为他是李世民亲自收服的,所以他对李世民本人有无可怀疑的忠诚。这一点,对后来的玄武门之变,非常重要。

尉迟恭晚年闭门谢客,过着闲适散淡的富足生活,专心研习长生不老之术。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 658年)二月去世,享年74岁,李治亲为他“举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哀悼。这是唐朝大部分开国功臣的最后岁月,与历朝相比,唐朝还是非常善待这些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