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24

第24章 王牌对王牌(2)

【暗算】

在这样的情势下,李建成的一次普通的违例,便给了李世民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这个事件就是杨文幹事变。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初三,李渊离开长安前往仁智宫消暑避夏。当皇帝还是挺舒服的,可以建个行宫,过上候鸟一样的生活。冬天回到南方,春天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次出行,李世民与李元吉同行,李建成留在长安镇守。而此时已与李建成结为一党的李元吉,已经有了把二哥李世民干掉的想法,由于李建成的阻止才没有付诸行动。在这个时候,李元吉更是劝大哥李建成趁李世民出门,找个机会做掉老二。

当时的庆州都督杨文幹,原来曾担任过东宫禁卫的职务,和李建成关系密切。李建成在以前,曾经私下里指使他募集勇士送给自己作为私人武装。

普通人外出旅游尚且需要计划一番,天子李渊要外出避暑,包括安全、坐镇在内的诸多事宜就更需要提前进行考虑和安排。太子李建成当然是在李渊计划前去避暑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在李建成看来,李渊的外出,自然是给了他更多闪转腾挪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当李渊等人到达仁智宫后,李建成便派遣尔朱焕和乔山公这两个东宫中级军官,给杨文幹运送铠甲。

运送铠甲的事情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无论是铠甲的来源和运送的路线,都需要事先进行计划。因此,通过收买等手段在李建成身边安插了自己眼线的李世民,也自然是提前知道了这一计划,进而能够针对这一计划策划并实施自己的反击。结果,受到李世民收买的尔朱焕和乔山公在中途的时候跑去仁智宫向李渊告发了此事,说李建成指使杨文幹要造反,准备里应外合做掉你当皇帝。

同时,宁州(在仁智宫附近)也有个受到李世民收买的人叫作杜凤举也前来告发此事。

由于庆州离仁智宫不远,此事如果属实,那李渊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李渊得到消息后,惊慌不已,他就找了个理由派人前去召李建成前来仁智宫问话。如果真造反了,谁还敢去啊?得知消息的李建成也是慌作一团不敢前往,一个叫徐师谟的幕僚劝李建成起兵造反,不过在最后他还是听从了另外一个幕僚赵弘智的建议,轻装前往仁智宫向李渊请罪。

李渊马上就把李建成抓了起来,然后又派大臣宇文颖前去召杨文幹(自然又是找的别的理由),受到李世民收买的宇文颖见到杨文幹后却将实情告诉了他。在六月二十四日的时候,杨文幹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造反了。

李渊得知消息,双手扶墙晃了两晃没倒,毕竟大风大浪就过来了,不会临了被自己摆上一道。他一方面派人前去讨伐,另一方面召李世民前来平乱。

只要有仗打,李世民永远是最拉风的那一位。

李世民劝李渊,不要稍有风吹草动就腿肚子乱抖,不就是一个杨文幹,只要派遣一员大将前去就足够了。李渊认为此事既然牵连到了太子李建成,响应的人恐怕会很多,执意让李世民亲自跑一趟。情急之下李渊还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平叛回来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李建成降为蜀王。那时候民间已经有打白条,但皇帝打白条的还是头回见,于是李世民就信了,领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去平叛。这是六月二十六日的事情。

当天晚上,李渊因为担心战争一旦爆发,夜间在仁智宫难以应对,就离开仁智宫前往山外扎营,在第二天白天才返回。李世民出发后,李元吉和嫔妃们不停地跑来给李建成说情,大臣封德彝也为其开脱。这个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

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杨素还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封德彝的阴持两端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不少作品中都安排了他一头给李世民出主意,一头又维护建成太子地位的事。但这实在不能怪他,因为如果走错一步,那可是要赔上性命的。

几个人这么一说情,本来李渊就没有动李建成的念头,很快就妥协了,他认识到李建成指使人运送铠甲的行为只是普通的违法,并无造反的动机,并进而意识到将这一普通违法行为升级为可以一举将其从政治上搞掉的造反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出于自家二小子李世民的精心部署,为了断绝李世民借机在京师进一步搞鬼的可能,李渊当即便将李建成放回长安,继续镇守。

在杨文幹被杀,宇文颖被擒后,李渊更加相信是李世民在背后运作,但却缺乏相关证据,一方面为了做出解释(毕竟李建成的私自运送铠甲给地方军官是违法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了对李世民做出警告,便(同时)将此事的性质定为兄弟不和,并归罪于东宫中允王珪、东宫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三人都流放了。

李世民对此并不服气,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阴谋已被李渊识破了,为了尽快从中脱身,便没有对自己十分不公的惩罚做出异议,只在私下里派人给杜淹送去了三百两黄金。(此事见《旧唐书》及《新唐书》的《杜淹传》,其中前者说李世民「知淹非罪」,后者说李世民「知其诬」。)

李渊一直希望李世民别再有非分之想,安于一个普通皇子的本分。李渊无意剥夺李世民政治上的地位,也无意要取其性命。但很多时候,人是被事件拖着往前走,身不由己大抵如此。

杨文幹事变发生后不久,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人上书说突厥屡次入寇是长安太繁华了,有东西可掠夺,建议李渊把长安烧毁掉,另外找一个地方建都。这个建议是颇为荒唐的,但李渊对它竟然很认可,开始了派人寻找可建都之地。

诡异的是他所寻找的这个建都之地,并不是“形胜之地”的洛阳,而是邓、襄这一带(河南南部山区到湖北平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选这里做首都,李唐王朝会失去相当程度的支持力量,可以说是自废武功。李渊对此不可能不清楚,但他却一副心意已决的样子,不但开始实际行动,更是态度坚定,搞得重臣们“虽知其不可而不敢谏。”。

秦王世民挺身而出,劝谏道:“北方少数民族为祸中原的情况自古就有。陛下凭着圣明英武,创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拥有百万精兵,所向无敌,怎么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儿臣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下。如果到时候不成功,再迁都也为时不晚。”

李建成却说:“当年樊哙打算率领十万兵马在匈奴人中间纵横驰骋,(结果失败了,)秦王的话该不会是和樊哙的相似吧!”

李世民说:“面对的情况各有区别,用兵的方法也不相同。樊哙那小子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不超过十年,我肯定能够将漠北地区平定下来,并不是凭空妄言啊!”

于是,李渊不再迁都。李建成与嫔妃又群起诬陷李世民:“虽然突厥屡次在边疆上为祸,但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这让李渊心生不安。

接下来的胡马事件,再次验证了谎言吃人的事实:唐高祖李渊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和齐王元吉都随同前往,高祖命令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胡马,膘肥体壮,但是喜欢尥蹶子。于是他将这匹胡马交给李世民说:“这匹马跑得很快,能够越过几丈宽的涧水。二弟善于骑马,骑上它试一试吧。”

李世民骑着这匹胡马追逐野鹿,胡马忽然尥起后蹶,李世民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站稳,胡马站起来以后,李世民再次骑到马身上,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了三次。李世民回过头来对宇文士及说:“老大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

李建成听到这句话后,乘机教唆李渊的嫔妃吹枕边风:“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李渊非常生气,先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召来,然后又把李世民召来,责备他道:“谁是天子,上天自然会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够谋求的。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呢!”李世民吓得当时就摘去王冠,伏地叩头如捣蒜,请求将自己交付执法部门查讯证实自己没有说过这种悖逆之话,唐高祖仍然怒气不息。

对李世民来讲,如果说他在以前,还能寄望于自己的这个兄长,希望李建成能在现在和将来放过自己一马,那在杨文幹事变、迁都事件、胡马事件之后的现在,他就再也没法报有类似的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