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18423100000036

第36章 气吞万里如虎(6)

无论最后一次做什么,都有一种情怀上的不舍。

最后一次留下的遗憾,就可能是永世的遗憾。

李世民又要回到自己熟悉的沙场征战杀伐,十六岁为隋炀帝雁门解围,十八岁跟着父亲李渊太原起兵,如一阵狂野的风席卷四方。在战场上他就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一头嗜血的头狼。

李世民不是拿破轮子的洋鬼子,可最后也走了他的道,难道是英雄最终都有此一劫,天意乎?人力乎?汉朝帝国最强盛之时,一度控制过东起朝鲜北部、西至西域、南到越南北部的大片领土。此后,历代王朝有作为的帝王都梦想能恢复昔日汉帝国的疆域。隋朝几度在高丽的惨重失败,前前后后几十万中国士兵倒在了辽东大地上,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唐朝上至太宗文皇帝,下至普通军民,谁不想把这笔帐讨回来呢?当时李世民说了这么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唐太宗李世民有心完成隋炀帝杨广未能完成的开疆拓土之业。东突厥在李世民即位后不久即被铲平,由此更加助长了他的气势,但在后来对西突厥和高丽的战争中,远不如之前对付东突厥那般顺利。对高丽之战是李世民一生中为数极少的几场没有完美结局的战争,甚至可以说是代价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时朝野半岛上有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均与唐朝通好。但三国之间世代结怨,相互攻伐,战事连绵。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立即派国子监助教朱子奢前去朝野半岛,劝三国讲和,三国因此罢兵,而且均表示以后好好过日子,不再惹唐老大不高兴。

昔日隋炀帝杨广曾经三征高丽,几乎是倾尽国力。唐朝立国后,唐高祖李渊曾经致书给高丽王高建武,要求交换隋朝时陷于高丽的战俘。高建武当即同意,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由此被放归中原。此时,唐帝国刚刚灭掉了东突厥,声威正隆。高丽王高建武十分恐惧,知道李世民早晚要讨伐高丽,于是发动举国之力,修建了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大海,总共花了十余年的时间,这就是高丽长城的来历。

李世民得知高丽修建长城后,心中很是不爽。什么意思,是对我大唐有戒心吗?于是起了讨伐之心,只是他为人深谋远虑,没有立即发作,而是静静地等待时机。当时因为西突厥势大,控制了西域地区及丝绸之路。自隋朝以来,中原政权便一直渴望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因此唐朝廷所关注的重点仍然在北部和西部。时间到了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灭掉高昌国之后,高丽问题就立即被提上了日程。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暗中摸摸底。陈大德回来后告诉李世民说:“高丽听说高昌国被我大唐攻灭,非常害怕。”李世民说:“高丽本来就是汉武帝所置的四郡,是我国领土。如果水陆并进,攻取高丽不难。”可见此时,攻伐高丽的计划已经在他胸中酝酿得差不多了。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发生内讧。当时高丽权臣泉盖苏文(姓泉,名盖苏文)残暴不法,恣意妄为,高丽王高建武与其他大臣商议,决定找个机会干掉泉盖苏文。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泉盖苏文知道了。泉盖苏文就先下手为强将高丽王高建武先给杀了,立高建武弟弟的儿子高藏为王,由他自己做了莫离支(官名),这个官类似于丞相一职。这不由让我们想到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史书记载小泉“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由此可见其外形上也是走“帅酷毕”路线。

高丽发生政变后,唐政府有人请求李世民讨伐高丽。李世民有自己的打算,征讨是板上钉钉早晚的事。他考虑的是,如果要发兵高丽,那么山东(太行山以东)州县必将成为唐军供应军需的基地,而这时候山东作为革命老区,百姓的日子还不太好过,时机尚不成熟。不久后,李世民正式册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相当于认可了泉盖苏文的政变。时间不长,朝野半岛三国再起风云。百济与高丽联合,欺负小老弟新罗,夺取新罗四十多座城,还刻意阻绝新罗通唐的道路,新罗派人向唐朝求援。

作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很生气,立即派人传信给高丽,让高丽与新罗立即达成停火协议,不然唐朝将出兵讨伐,泉盖苏文不肯从命。还真拿自己当“天可汗”了,想当国际警察要拿出实力。贞观十八年(644年)正月,愤怒的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讨伐高丽,他要重新回到他熟悉的战场。

唐太宗李世民刚把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拿出来廷议就遭到褚遂良等重臣的极力劝阻,认为征高丽不可行。此时的李世民心意已决,拿出来廷议不过是让这些大臣们烘托下气氛,结果还有人出来煞风景。他当然听不进去褚遂良等人的意见,虽然他后来从高丽黯然退兵时曾叹息到“如果有魏征在,我哪里会有征高丽这么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我看照当时的情形,就算十个魏征在,估计也阻止不了这场战争。这边李世民刚准备亲征高丽,那边高丽就慌神了,“天老爷”,不,“天可汗”,别打我,我拿你当爷供着还不行,天天烧香,年年进贡。然而李世民一意孤行,没有接受,还将高丽派来的使者拘留。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李世民率大军由洛阳北上定州,太子李治留在定州镇守,李世民率军继续北上。唐对高丽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唐太宗命大将张亮为平壤方面军总指挥,率领江、淮、岭、峡四州兵马4万人和在长安、洛阳召募的3000士兵,战舰500艘,从莱州(治掖县,今属山东)渡海直逼平壤;以李绩为辽东方面军总指挥,率步骑兵6万及兰、河二州降胡进逼辽东,水陆两军分进合击高丽。

下面我们分头介绍:

海路方面: 四月,张亮率领海军从东莱渡海抵达高丽。这个张亮是谁呢?他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十六,还在程知节(程咬金)、李绩、秦琼前面。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绩,后来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曾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李元吉告发而下狱,张亮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在这次随李世民征高丽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被杀。张亮作为这次海路方面总指挥渡海而东,袭击高丽占据的卑沙城,这座城池四面都在悬崖峭壁上,只有西门还可以攀爬上去,当天晚上名将程名振率兵夜袭,悄悄爬上城池,打开大门,唐军乘机掩杀,夺取了该城,俘获男女八千多人。

七月,从水路攻击的张亮进展开始变得不顺利,还差一点儿被击败。当时,张亮的军团正驻扎在建安城下,因为他带去的士卒多是山中的樵夫(修船方便),所以对于构筑防御工事很不在行,当他们还没有采取防御措施的时候,高丽大军突然开始了对他们的攻击,唐军顿时混乱起来,都很恐慌。张亮本来胆子很小,一听说这件事,吓得躺在床上,直瞪着两眼,说不出话。有意思的是,向他汇报敌情的将军们以为他非常的沉着,敌军都打来了,还躺在床上,没事儿一样。都很受感动,一时间士气大增,总管张金树亲自击鼓激励士兵反击,在唐军的反击下,高丽兵竟被打得大败。

陆军方面: 李绩作为陆军总指挥,这个人前面已介绍过是个打群架的好手,在战前不知道使了什么阴招,让高丽方面得到一个错误的军事情报,说唐廷陆军将从怀远镇(在今辽宁辽中附近)出发攻击辽东。结果李绩的主力部队却从柳城(今辽宁朝阳),秘密北上直趋甬道,于四月初一从通定镇(今辽宁新民西北辽河西岸)渡过辽水(即辽河),到达玄菟,由于高丽方面得到的军事情报有误,导致军事部署出现巨大的失误,要想重新部署时间来不及了,高丽方面只得放弃同唐军打野战的意图,全部龟缩到城里准备同唐军展开攻守战。

四月初五,辽东方面军副总指挥,大唐江夏王李道宗率领数千人马到达新城(今辽宁沈阳东北),高丽军坚守不出。营州都督(东北军区司令)张俭率领本部及少数民族部队身先士卒发起猛烈的攻城战斗,在建安城(今辽宁盖县东北青石关)下,大败高句丽军队,此战大捷,被斩首的高丽军队人数有数千之众。

四月十五日,辽东方面军两大主力李绩与李道宗胜利会师,会师后一起合兵攻打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下此城,取得了俘获2万余人,缴获了10余万石粮食的大胜利。陆路开局一帆风顺。

总司令方面:这时候李世民的总司令部才刚刚来到幽州,在渡过辽水后,为了坚定士兵们背水一战的信心,他命令撤去辽水上搭好的浮桥,以示不拿下高丽誓不回师的决心,自断后路,这一招非常厉害。当时就吓跑了一个张君义的将官,被抓回来斩了。他把军中资粮、器械、簿书这些大事全部委托给岑文本来做,岑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笔不去手”;很快工作狂人就耗尽了心血,最后说话走路都与以前大不一样。李世民忧虑地对左右说:“文本与我一块出来,恐怕不会与我一块儿回去了。”他不幸言中,就在他说这句话的当天晚上,一代名臣岑文本辛劳过度,突然死去。

此时,李绩率领大军进至辽东城下,高丽派四万兵马援救辽东。辽东城是高丽的军事重镇,城墙坚固,兵力强悍,唐军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开始了。在李绩的指挥下,日夜猛攻。这时候李世民也带着数百名骑兵赶到辽东,他亲自指挥战斗。整个辽东城被唐军重兵围困,连续攻打了22天,城外唐军死伤严重,城内依然顽强抵抗。这时候天气变化,刮起了强劲的南风,辽东城正好处于唐军北面。李世民就命令唐军在攻城的战车上竖起竹竿,让精锐的士卒乘夜色从竹竿上爬上辽东城的西南城楼,然后放火,火借风势,直向城里蔓延开去。李世民乘机发起了最后的进攻,终于击垮了高丽兵,攻取了这座重要的城池。俘获降兵万余人,男女居民四万口,把这座城池改名为辽州。

六月,李绩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受伤,李世民亲自为他吸去脓血,这个有点夸张,但作为一国之君能为自己的将士下这么狠的嘴,是收买人心最好的广告桥段,他的影响力无疑是爆炸性的。乌骨城派出一万多人声援高丽白岩城守将,唐朝大将契苾何力率八百名骑兵迎战,腰部被敌将高突勃击伤。唐将薛万备不顾兄长薛万钧、薛万彻昔日与契苾何力有隙,单枪匹马突入敌阵,救出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情绪更加激动,包扎上伤口又去拼杀,所向披靡,跟从的骑兵们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高突勃后来被俘虏,李世民将他交给契苾何力处置,契苾何力认为两军交战、当时又各为其主,就将高突勃放走。最终,在唐军的压力下,白岩城守将孙代音被迫献城投降。李世民以白岩城为岩州,继续让孙代音在这里干刺史。

同月,唐军进围安市城。高丽派高延寿、高惠真统兵十五万救援安市。李世民设计将高丽援军诱至安市城东南八里处,指挥唐军依山布阵出击。薛仁贵此战扬名(在后文将有重点介绍)。此战中,高丽军队大败,唐军歼敌二万余名,高延寿、高惠真率所部三万六千多人降唐。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

锁安市: 安市对李世民来说注定不是一个让人心安之所。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被前面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块神秘迷人的土地对他来说太具有吸引了。胜利仿佛触手可及,他仿佛听见了胜利的鼓号,闻见了庆功美酒的香味、绽放的鲜花以及帝国臣民的掌声。

其实唐军本可绕过安市,如果绕开,也许就绕开了一段历史。

在此之前李世民击败了安市援兵,并残忍地活埋了三千三百名靺鞨兵,造成另外一座京观。有人认为这有点不像李世民的行事风格。因为也就在不久前,一个巡逻的唐骑兵抓住一个叫高竹离的高丽间谍,李世民亲自为其松绑,并嘘寒问暖地问人家:“你怎么这么瘦呢?”当得知人家没吃东西,还命人赐给他食物,吃饱了又赐给他草鞋,放他回去。从这件小事,可见李世民在对待俘虏来的高丽士兵还是比较宽容的。此前突然下令活埋掉靺鞨兵,是不是战争打得太久了,让他陷入一种焦虑状态。

李世民非常清楚眼前的安市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搞不好就崩下自己两颗门牙。他在战前和李绩讨论战事的时候,还举了一个例子。当初莫离支反叛的时候,安市主将不服,莫离支来攻打他竟然没有取胜,只好继续把这座城池让他管理。李世民建议李绩绕过安市,先打建安,因为那里兵力不强,又严重缺粮,攻之必克。可惜的是李世民这时候好像和李绩的位置发生了颠倒,李世民只有建议权,没有指挥权。

结果他的建议遭到了李绩的反对,李绩认为:建安城在南面,安市城在北面,唐军的粮食基地在辽东;现在,唐军如果绕开安市取建安,如果安市里的高丽兵断了粮道,唐军将陷入很困难的境地。李世民觉得也在理,就高姿态地表示:“我只是建议,你才是大将,我不会干涉你的作战计划;我只有一个要求,速战速决!”速战速决,李世民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将是一场时间的拔河比赛。时间越长对高丽军越有利,毕竟本土作战。

安市攻守战打响了,安市城里的高丽兵在城墙上鼓噪起哄,辱骂唐军。激怒了李世民,李绩当场在李世民面前表态,等到攻下安市,我会把城里的所有人全部坑杀,给你解气。史书没有记载李世民作何回答,也许愤怒的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听见李绩说什么,也许李世民已经闻到不祥的气息。近在眼前的李世民没有听见愚蠢的李绩说了些什么,可安市的高丽人却侦听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装了窃听器。这让他们更加团结,拿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城池,无数次的进攻被打退,无数人的尸体堆成山,可安市还是那个安市,固若金汤。你想想吧,高丽士兵听说唐军攻下安市要屠城,有的人老婆孩子父母都在这座城里。李绩那个巴结讨好李世民的“坑杀”的馊主意就是高丽军队的动员令和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