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最具趣味的发明
18435000000026

第26章 理财·建筑·其他篇(2)

那个人介绍说:“用这种带刺的木桩加上铁丝网,就能更好地挡住牛群。克利顿对此很感兴趣,但他并未购买,而是自己认真地琢磨了起来:“为什么不能让铁刺直接生在铁丝网上呢?”回家后,他立刻动手试了起来。他先是将一些寸把长的铁丝段绑在铁丝网,但觉得这样干又费力又费时间。于是他索性将铁丝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用钳子将它们一根根地拧在铁丝网上,翘在那里的铁丝头就很自然地变成了铁刺。

1873年冬天,约瑟夫·克利顿在家里制造了一大堆带刺铁丝网,第二年春天时他把这些“网”带到集市上全部卖了。然而,克利顿并不是带刺铁丝网的唯一发明者,他的两个邻居——雅各布·哈希和艾萨克·艾尔伍德同样在看到带刺木桩以后受到启发,也在各自的家中发明出了带刺铁丝网。于是,他们三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为了争夺这一发明的专利权,他们都向法庭提出了诉讼,这个案子持续了整整18年。最后,美国最高法庭裁决,最早的也是真正的第一张带刺铁丝网的发明者是约瑟夫·克利顿。

牙口瓶盖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880 发明人:威廉·佩因特

“牙口瓶盖”这一概念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如果告诉你,它具体就是指现在啤酒瓶上所用的圆形带齿的铁皮瓶盖时,很多人就会说:“奥,原来是它呀!”那么,你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吗?

告诉你吧,这种瓶盖是美国机械师威廉·佩因特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发明的。

威廉·佩因特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里,很小的时候就在一家工厂里当学徒。后来,由于勤奋学习才成为了一名机械师。他在1880年前后就开始研究简化瓶盖的问题。因为那时的酒瓶和汽水瓶上大都使用螺旋形瓶盖,这类瓶盖不仅制作麻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有时还会由于密封不严而渗漏!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佩因特终于研究出一种新的封瓶口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这种方法是用橡皮塞堵住瓶口,再用金属丝缠紧。它的优点是,用一只手就能将瓶塞打开,使用相当方便。于是,他便着手组建了一个公司,开始生产这种瓶盖。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威廉·佩因特突然感到这种瓶盖并不是密封瓶口的最好方法,而应该使用衬软木垫的金属盖,即他继而设计出的更理想的“牙口瓶盖”。这种瓶盖用的原料非常少,仅仅是一小块圆形铁皮和薄薄的一层软木(后来改用橡胶等)。封口时,使用专门的机器将圆铁片压成带齿的瓶盖,并使瓶口密封起来。经过试验“牙口瓶盖”诞生了。

塑料

起源:英国 问世年代:19世纪 发明人:亚历山大·帕克斯

像其很多发明创造一样,世界上第一块塑料的诞生,也是在一次试验中意外得到的产物。

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的一位摄影师,这位摄影师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帕克斯。亚历山大·帕克斯有许多爱好,摄影是其中之一。

19世纪时,人们还不能够像现在这样购买现成的照相胶片和化学药品,必须经常自己制作需要的东西。所以每个摄影师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化学家。当时摄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便是“胶棉”,它是一种“硝棉”溶液,即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盐纤维素溶液。它的作用是把光敏的化学药品粘在玻璃上,来制作类似于如今照相胶片的同等物。

在19世纪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处理胶棉的不同方法。

有一天,他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使他惊奇的是,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那便是世界上第一块的塑料。

后来,帕克斯用这种被他称为“帕克辛”的物质,制作出了各类物品,如:梳子、笔、钮扣等东西。然而,帕克斯不大有商业意识,并且还在自己的商业冒险上赔了钱。直到20世纪时,人们才开始挖掘塑料的新用途。

玻璃

起源:地中海沿岸 问世年代:公元前8世纪 发明人:腓尼基人

公元前8世纪左右,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来到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河口,船上装了许多天然苏打的晶体。由于船员们对此地海水涨落的规律并不了解,当大船走到离河口不远的一片美丽的沙洲时便搁浅了。

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船,奔向这片美丽的沙洲,一边尽情嬉戏,一边等待涨潮后继续行船。到了中午,他们决定在沙洲上埋锅造饭。可是沙洲上到处是软软的细沙,根本找不到可以支锅的石块。正在这时,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装的天然结晶苏打来。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搬来几十块这种结晶来代替石头,垒起了锅灶。锅灶架好之后,他们便开始用木柴点火做饭。一会儿的工夫,饭就做好了。

当他们吃完饭收拾餐具准备回船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见锅下沙子上有种东西晶莹发光,十分可爱。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便把它带回船去“研究”,结果发现它们是石英与苏打在加热后,进行化学反正产生的晶体——就是玻璃。

聪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发现这个秘密后,很快就学会了制作方法。他们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搅拌在一起,然后用特制的炉子把它们熔化,再把玻璃液制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到处出售。后来,这种制作玻璃球的方法传到了其它地方,人们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制造出大块的玻璃,使它开始真正为人们服务。

安全玻璃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20世纪 发明人:贝奈狄特斯

20世纪初,法国一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车祸,除了直接死伤外,有相当多的乘客是被飞溅的碎玻璃刺伤的。当时,有一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科学家注意到类似的事件后,使他回想起自己做实验时碰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贝奈狄特斯在整理化学药品时,不小心把一只药瓶打翻在地。奇怪的是,玻璃药瓶竟没有打碎,只是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纹。他仔细研究了原因,原来这药瓶曾装过三硝酸纤维素脂的溶液,溶液已挥发,但在药瓶内壁上却均匀地附着了一层薄膜,正是这层薄膜使得瓶子没有摔得玻璃四溅。

贝奈狄特斯想到这里,突然脑海里涌现出一个灵感:“要是在车窗的玻璃里加上一层这样的薄膜,乘客不就能免遭玻璃碎屑飞溅之苦了吗?”想到此,贝奈狄特斯连夜试验,终于成功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安全玻璃。

这种玻璃有三层,两边是普通玻璃,中间一层是三硝酸纤维素脂,三层紧压到一起成为整体。安全玻璃外观上和普通玻璃没什么区别,但是,它一旦受到剧烈撞击时,只会碎裂而不会飞溅。

不锈钢

起源:英国 问世年代:1912年 发明人:享利·布雷尔利

对于19世纪来说,最伟大的一项成就莫过于人们学会了如何炼钢。钢这种金属是铁和受一定数量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产,而且非常坚硬。因此,工程师们把钢广泛用在当时生产的许多新机器上。但是钢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生锈,尤其是暴露在湿气中的时候,会很快被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试图通过使其他金属与钢相熔合,形成各种抗锈合金,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只有英国的冶金专家享利·布雷尔利获得了成功。

那是在1912年的时候,享利·布雷尔利正在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研究适合于制造来复枪枪管的合金。在试验过程中,他偶然发现把铬与钢熔合起来之后,所产生的金属对铁锈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能够使金属不生锈。(实际上他提供了一个18%的铬加上8%的镍的公式)这一项意外的试验成果让布雷尔利兴奋不已,他立即给这种金属起了个名字——不锈钢。与此同时,他迅速联想到:“将这种材用在制造餐具上将会十分理想。”

1941年,布雷尔利把他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首次用“不锈钢”制造了一批餐刀和餐叉。结果可想而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开始了,不锈钢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并迅速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厨房洗涤槽是不锈钢;锅架是不锈钢;门柄甚至家具都是不锈钢,在这无限风光与荣耀的笼罩下,不锈钢产品创造了20世纪中期最为传奇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