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20

第20章 韩信 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唐·李白)

韩信出身寒微,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去世后,他就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当地的一个亭长见韩信并非凡夫俗子,便收他做了门客。可韩信在亭长家吃了几个月闲饭也没做出什么有影响的事,亭长的妻子很不满,等到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

韩信看出她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没地方吃饭的韩信就在护城河边钓鱼,但是这样并不能填饱肚子。有一位年老的洗衣妇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很感激,对这位老大娘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没想到老大娘听了很生气,斥责韩信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太可悲了!我只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我是企图得到什么回报吗?”韩信听了深感愧疚。

有个年轻的屠户想侮辱韩信,就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又喜欢佩带刀剑,但你还是个胆小的人。”并当着很多人对他说,“你要是有本事,就刺死我;没本事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从此,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后来韩信当了齐王,回到家乡后并没有报复那个羞辱他的人。有人对韩信的做法很不理解。韩信解释道:“当时我并不是怕他,而是我没有杀他的理由;如果当时我杀了他又怎么会有我的今天呢?”

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义军纷纷响应。韩信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后,又追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刘邦。刘邦一开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自己,决意离开汉营而去。刘邦的丞相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早有耳闻,于是他在听说韩信出走后,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韩信追回。

萧何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刘邦在和韩信交谈后认识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命人筑好了拜将坛。刘邦择了吉日,沐浴更衣,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坛前悬着大旗,威严无比,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丞相萧何将符印、斧钺呈给刘邦。刘邦拿着金印缓步走上拜将台,坛下的一群将领都翘首伫望,不知这枚大将的金印究竟会落到什么人手上。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只见韩信从容步上将坛。大家一见韩信,吃惊不小,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竟然被拜为大将军;又见刘邦、萧何都是那么毕恭毕敬,越发感到惊讶。但是韩信后来的表现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他向所有怀疑他的人证明,刘邦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度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为汉王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一直是人们佩服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他能屈能伸的性格才是最应该让人敬佩的地方。从忍受胯下之辱到被刘邦拜为大将,韩信如果没有之前的忍耐,又怎么会有之后的辉煌呢?

微阅读

韩信(?—前196),西汉开国功臣,被封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善于用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