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36

第36章 仓颉 造字圣人

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仓颉墓启秘亭对联)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最初,黄帝派仓颉负责统计牲口的数目、食物的多少。仓颉一开始凭记忆记数字,可慢慢地,牲口、食物越来越多,又随时有增减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不同的种类。时间一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解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先系绳圈,再在圈上挂各式各样的贝壳,东西增加了就添贝壳,减少了就去掉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很能干,叫他管的事情便越来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难了。

这一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通过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某种脚印代表某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于是他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来,就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头脑就有点发热了,造字也马虎起来。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自己,很高兴,便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魚)”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魚)”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听到这里,仓颉已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而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了。

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恳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时,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微阅读

仓颉(生卒年不详),也作苍颉,据传为黄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鸟迹书”(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