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40

第40章 王充 破除迷信

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成饭也。(东汉·王充)

王充从小就很聪明,学习又很用功。他六岁开始识字读书,八岁被送入本乡书塾。二十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但他从不满足,闲暇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书上。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王充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他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早早便辞官回家,专注于读书写书。为了写《论衡》,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几间屋子。他闭门谢客,拒绝应酬,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才写成《论衡》这部著作。《论衡》的主要内容是宣传科学和无神论,对流传于世的“不实诚”的伪书俗文进行了批驳。

比如,雷电击死了一个人,宣传迷信的人会说,他做了亏心事,天上的雷公把他打死了,这就是“恶有恶报”。王充在现场观察到死人的头发被烧焦了,身上也有被烧焦的臭味。他的解释是:

打雷时有闪电,闪电是火,因此雷实际上是天火,被雷公打死的人是被天火烧死的。天上并没有雷公,也不是“恶有恶报”。

王充的解释虽然不完全符合今天的科学道理,可是在当时却是很了不起的。王充和他的《论衡》以智慧之光烛照着更多的思想者不断前行。

微阅读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著有《论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