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55

第55章 范蠡 从相国到财神爷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春秋·范蠡)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国和越国在夫椒大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带领五千残兵卒逃入会稽山。正当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了他。范蠡向勾践说出“越必兴、吴必败”的断言,并劝勾践到吴国去侍奉吴王夫差,等待转机。在被拜为上大夫后,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奴三年。在此后二十余年,范蠡尽心辅佐勾践,制订灭吴计划,最终成就了越王的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就在勾践灭吴后不久,范蠡对勾践说:“我听说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年大王受辱于会稽,我之所以没死,只是为了今日。现在是该我为会稽之辱死的时候了。”勾践说:“我准备把越国分一部分给你来酬答你的功劳;你如果不服从,我就杀了你。”

范蠡太了解勾践了,他知道勾践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是该急流勇退的时候了。他暗自叹息道:“我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富强了,我再用于我自己的家吧。”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携带金银细软,带领家属和门徒,驾一叶扁舟离开了越国。

范蠡带领家眷辗转来到齐国,他想到了和他一起辅佐勾践灭吴的好友文种,于是他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他离开越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不信。

不久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文种自杀,文种含恨离世。

范蠡来到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建造房屋,置办田地,开始了新的生活。范蠡安顿下来后,务农经商,事必躬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积累了数千万的家产。

尽管范蠡很低调,但他还是引起了齐国人的注意。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国主持政务。范蠡常常感叹:“做官达到公卿、将相,治理家业能达到千金,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做到的极限了。长久地被人推崇,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啊!”

于是在齐国做了三年相国后,范蠡再次急流勇退。他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把家里所有的钱财都分给亲友和乡邻,只带了些值钱的珠宝,带着家人悄悄离开了齐都。

这一次范蠡来到了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范蠡认为陶居于天下的中心,交通便利,此地西、北有三晋(赵、魏、韩),东有齐国,南有越、吴、楚,正是经商的绝佳之所。于是范蠡在陶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种田地、养牲畜、做生意,没过多久就又积累了万千家产。因为范蠡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当地的百姓就尊称他为财神爷。

微阅读

范蠡(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辅佐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世常用“陶朱公”代指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