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72

第72章 武则天 工于心计夺天下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唐·武则天)

武则天从小聪慧敏俐,极善表达,性格强直。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之才,就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事理。童年时代,武则天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自然阅历深厚,见多识广。

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年轻的武则天被唐太宗纳入宫中。太宗见她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封她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有一次,武则天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臣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锤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太过刚强。武则天在太宗身边十多年,并未受到特别的恩宠。

643年,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时常进宫看望父亲,与武则天相识并产生爱慕之情。649年太宗死后,武则天和其他一些没有子女的妃嫔一起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

年纪轻轻的武则天开始了在寺庙里的枯燥生活,但武则天并不甘愿就此打发日子。这时李治已经即位,即唐高宗。作为新即位的皇帝,李治刚开始是没有勇气为了一个女人去挑战伦理道德的,何况他还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再加上他十分敬佩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也能有一番作为,于是非常勤政,这样自然就把武则天抛到了一边。武则天在郁闷失落中写下了《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买通皇宫里的太监,把这首诗送到了唐高宗的面前。这首诗勾起了高宗对武则天的思念。

650年5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到感业寺进香时,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见后感慨万千,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一次武则天真的打开了唐高宗的心扉。第二年,高宗便召武则天回宫。武则天深受高宗宠爱,不久便升为昭仪。

从此武则天便开始了她为追求权力而不择手段的后宫生活,迅速打败了王皇后和高宗的宠妃萧淑妃。655年,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立武则天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她还为高宗出谋划策,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权倾朝野的重臣,除掉了长孙无忌,帮助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同时彻底打败了自己的反对派。

660年,高宗患上了风疾,身体虚弱,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开始参与朝政。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

664年,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

成为皇太后的武则天并没有满足,她还希望得到更高的权力。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这时已近六十七岁的武则天终于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微阅读

武则天(624—705),唐朝人,唐高宗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