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99

第99章 梅兰芳 蓄须明志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他高尚的人格。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不久,日军占领上海。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日本人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外国人的舞蹈。

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后都十分高兴,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忧心忡忡,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

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一天,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艺术舞台?”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离开了。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梅兰芳患了严重的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暂时作罢。梅兰芳感到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回到上海。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这一事件成为感人的佳话,在炎黄子孙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微阅读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对京剧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保留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