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光阴里的偶然事件,注定要在生命中出现,我们常常称之为宿命。这是一种无处可去、无处躲藏的绝望,让你无法安静下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当我了解了音乐,特别是西方的古典音乐,我这有限的情感空间,便无可奈何地与他们——伟大的音乐精灵——遭遇在一起。
我的理解是,音乐是一种非理性的颠覆,却又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纯粹。当人类的思想与音乐相遇,思想便常常成为音乐的俘虏;当音乐遭遇思想,音乐却成为思想的内在宣言——无论你多么感性,也无论你多么理性。音乐总是把你内心深处无可寄托、无处可诉的情结,通过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你防不胜防,心甘情愿堕落其中。这就是音乐。它有时像最温柔的手,抚摸着最深层的创伤。或者,有时又是黑暗里善良而委婉的刀锋,在不知不觉间,就割掉了你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怯弱、忧郁、苦难、绝望……让你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昂首挺胸,正视泥泞与阴暗,正视卑微与伟大。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至少体现了上述理念,从《月光》开始,到《命运》结束,中间加上《田园》和《英雄》,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贝多芬在音乐里想要述说什么,或者说,他想要给予我们什么。贝多芬的道路,是一条曲折艰难、隐忍倔强的孤独之路,也是一条能够在时光里永恒的英雄之路。贝多芬无疑是引领时代精神的孤胆英雄。在这个方面,他一点也不亚于莎士比亚,一点也不亚于爱因斯坦。只不过他这条孤独绝尘的英雄之路,是通过音乐哲学——音符的灵动——展现出来。
我们都知道,艺术的社会职能,仅仅在于暗示、隐喻、感召、或者是——象征。而在一般情况下,世界上的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节艺术和情态艺术。文字表述的东西,充满感官,需要我们的内在思想去填补,这属于前者。它们常常以惊险曲折的情节、尖锐错综的矛盾表现这个世界,比如小说、戏剧等文字载体。而情态艺术,却不以柳暗花明的外在虚张,而只是以内在的难以言说的内核,打动我们的基本感情,调动、整合我们的内在情怀,升华、提炼我们的内在力量,比如绘画、舞蹈、美丽或者苍凉的风景,等等。音乐当然属于后者。
在音乐的基本理念中,音乐总是以固有的方式,在无意识中唤醒我们,警醒我们,让我们尽量在有限的形式中获取尽可能的无限内在。这点,正如西方结构主义领袖列维·斯特劳斯所说:“音乐是人们精心制作的一种信息语言,这种仅由少数人发出的信息,可以为许多人所接受。在所有的语言形式中,唯有它既可以理解又不可理解的特殊矛盾——这就使得音乐好像是神造的一样,成为人类本身知识中极其神秘的事物。其他所有的人类知识分支遇到它都踌躇了,不能解答它的神秘性问题,它成了这些知识分支进展的关键。”(《神话学》第一卷)此话正好成为贝多芬音乐的佐证。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成为我们今天精神走向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大的一部分。当然,在今天,作为我们,要真正感受、理解、领悟贝多芬,就必须要具备一种起码的人类良知和基本的文化素养。贝多芬在他自己的天空里,像一只睥睨天下的雄鹰,自由自在地翱翔、鸣叫。
他用流动,用音符,用神秘清醇、强力十足的内在风暴,冲刷尘世脆弱混乱的精神堤岸,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神秘广袤而又澎湃深邃的宏大世界。在这世界里,我们愿意按照贝多芬的理念悄然行走,我们愿意听从贝多芬命运的理性指引。贝多芬的音乐天空,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不仅是英雄的天空,也是人类内在精神和伟大道义皈依的天空。贝多芬不仅是音乐上的英雄,也是思想上的英雄,更是哲学意义上的英雄。他从黑格尔和康德那里,汲取基本的哲学思想;从歌德和席勒那里,获取迷人的文学幻象;从宗教和社会那里,获取苦难艰辛的人文良知。
当这些准备,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完成以后,我们伟大的理念英雄贝多芬,就开始了重重尘埃中最顽强的穿越:从波恩出发,从德国出发,从世界出发,从人类的苦难和基本的群体道义出发,开始了他伟大而又漫长的苦难征战,开始了自我内在毫不妥协的苍茫远征。
也许,贝多芬是人类生命现象里的特异载体,是那个时代的意志高度浓缩之后的具体体现。从贝多芬身上,我总以为,我们看见了当时的德国高远的天空里,飞翔着时代精神的精灵;我们看见了德国厚重的社会精神理念、灿烂的人文状态,幻化成少有的国家气质;我们看见了德国严谨的哲学田园,生长着更加挺拔的参天大树,那些信念般的飞鸟,从大树出发,叼着哲学的种子,飞向了人类的远方;还有伟大的莱茵河,千年万年流淌的河水,洗涤着人们苍凉的双眸,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跋涉的人群,人文理念越来越强的宗教视界,开始指引人们多芒而又多梦的内心。
在德国那块土地上,哲学的伟大、文学的深邃、人文的严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在精神。在贝多芬的时代,欧洲的土壤正在孕育着革命的风暴,政治上的斗争、理念上的冲突、民主与人文的呼喊,在欧洲的上空悄然纵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风起云涌地指引了人文性发展的根本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在宗教的内核感召凝聚下,反抗着世俗的混乱与暴虐;“狂飙突进”运动,文学家和美学家共同高举火炬,照亮了人性渐渐迷乱的天空,推进了美学理想的完美演绎;攻占巴士底狱,群情激愤的人民出于人性的本我,不惜牺牲流血,揭开了欧洲革命新的一页。与此同时,科学、哲学、艺术,三个交叉的有机载体,在欧洲的大地,形成多面的立体嫁接,并在无意识当中,成为人类世界最伟大又最永恒的三大里程碑。在此,科学用严谨的实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多姿多彩;哲学用严密的理性,证实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艺术用灿烂的想象,勾勒出人类的追求与梦想。正是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这个浪漫无序而又黑暗阴沉的世界。在此前提下,黑格尔走在前面,拿起了哲学;拿破仑紧随其后,拿起了武器;贝多芬站在人类苍凉的高地,拿起了音乐。他们,总是用世俗的方式,展现世俗的力量,借以表达世俗中不可否认的、仅有的、暂时的物质存在。但是,作为另一种存在,作为另一种超越国界与民族的存在,他们没有武力,也没有暴力,更没有对身体、对生命的摧残甚至毁灭。他们只有坚韧的意志、明亮的思想、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精神信仰,进而影响他人、感召他人,最后成为时代天空里永不陨灭的星辰。那时的德国土地,那时的欧洲大地,那些最伟大的精英们,开始不自觉地涌现出来,并一直延续下来,影响至今。巴赫、亨德尔、海1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高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柏格森……于此,在贝多芬的世界里,音乐就成为了他的第一生命,音乐就成为了他演绎这个多芒世界的基本哲学方式。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贝多芬音乐无疑成为最具诗意,最有完美想象的哲学载体。用音乐来阐释哲学,这不是贝多芬的首创,但却在他那里到达高峰。在贝多芬那里,精神与精神本体的自由,不自觉地就成为了人类精神的真我写照,也就不自觉地成为了我们认识音乐的根本基础。为此,对音乐的理解和发现,就成为了我们对自身灵魂的反思。因此,一个灵魂意义上幸福的人,也就根本不可能离开音乐。在这里,贝多芬说:“幸福不是来自外界,你必须动手去创造一切;只有在理想世界中,你才能找到快乐。”真正的快乐都在理想的世界中。什么是理想世界?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音乐的境界,就是自我的灵魂抛却世俗烦恼后的清凉明澈之境,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境界。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的极致。为此,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经说:“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要真正做到灵魂无纷扰,只能是在纯净的音乐中。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层面上的享受,更多的却是灵魂上的洗礼,特别是那些纯正、震撼人心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