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图说令人难解的科学之谜
18445700000014

第14章 善变的自然——地理之谜(2)

血球藻是绿藻类中的一种单细胞的微型藻类,它细胞内含有的虾青素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出于这个价值,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血球藻用于商业化生产。

甲藻

甲藻是很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具有植物和动物的双重习性,一方面,它有叶绿素,能够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碳变成有机营养。同时,它又长有鞭毛,也就是那个尾巴样东西,利用这个特征,它能感受一些环境的刺激,可以游动,这一点又是动物的本性。正是由于甲藻这种独特的生物特性,所以它们在光线充足时就大量聚集到湖面,在阳光下摄取了足够营养后又会迅速游回湖底。

4.形形色色的岛屿

地球在自转,每昼夜自转一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有趣的是,在西印度群岛有一个像地球一样会自转的岛,而且其自转的周期也是24小时。这个岛叫索马它岛,岛上为植物所覆盖,荒无人烟。如果驾船绕岛一周,只需半个小时。很多科学家都对索马它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多方的科学考察,但对于这一奇怪的自然现象,至今未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在太平洋上也曾有一个像这样会旋转的岛,那是不久前,一艘墨西哥货轮在太平洋上航行时,水手们看到了一个不断旋转的怪岛,当时船和岛距离1300多米。大家发现,这个岛旋转没什么规律,最快时1分钟旋转—周,最慢时12分钟旋转一周.

旋转岛

除了旋转岛外,在太平洋还有一个会自动离合的小岛:今天是完整的一个,明天它可能会分成中间相隔4至5米的两个。不久,它可能又会自动地接合在一块。

在加拿大还有一个会运动的塞布尔岛。这个岛每年会向前滑动100米,而且是个“沉船之岛”, 有500艘船舰先后在这里遇难,丧生者达5000人,因此航海者把它称为“大西洋上的坟场”。

格雷姆小岛是个出没无常的小岛。这个小岛是以格雷姆船长的名字命名的。1831年的7月10日是令格雷姆船长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他正驾驶着海船在地中海破浪前进,正在地中海航行,当经过西西里岛南边时,他突然发现眼前的海面上海水翻腾,水汽弥漫,之后一声巨响,随之出现的是高高的烟柱。大海就这样沸腾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海面映射出各色光辉,把附近的天空都照亮了。格雷姆记下来这次奇遇,他本人也因此而名垂史册。

格雷姆岛

一周后,格雷姆船长再次来到这里,大海似乎恢复了平静,一座高出海面几米的小岛活龙活现地出现在他面前。大海生小岛,这太离奇了,人们就将这个新生的小岛定名为 “格雷姆岛”。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小岛竟然长高了60 多米。可是,4 个月后,当一组地质学家专程前往考察时,这小岛却无影无踪。一个世纪后,格雷姆岛再次出现。1950 年,当几个国家的外交官们正为格雷姆岛的主权而争得面红耳赤时,小岛又悄悄消失了。

这座小岛为什么出没无常呢?原来这是水下火山活动导致的。海底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物质和熔岩,在海底越堆越高,终于高出了海面。但由于海浪的力量太大,它经受不住海浪的冲击,很快就被摧毁了。当第二次海底火山再次爆发时,小岛又再生了……

还有一种岛更是神奇,它能使人长高,叫马提尼克岛。马提尼克岛是印度尼西亚的领土。去过此岛的人会发现,岛上的居民个个身材高大。而且如果外来人长期在那里居住,即使是不再长的成年人,也能再长几厘米或十几厘米。

马提尼克岛

马提尼克岛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本领呢?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据他们初步考察和研究发现,这个岛的矿藏中富含一种放射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体内部机能发生某种特殊变化,从而使久居此岛的人长高,还无其它副作用,这吸引了不少身材矮小者来此旅游。

在南极海有一个名叫布维岛的小岛,。它是一位法国探险家在1793年发现的,这位探险家就叫布维,这个小岛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年布维探险家准确地测定了这个岛在海洋上的位置,并记录在地图上。

布维岛

180多年后,一支挪威的探险队再度登上这个无人的小岛,他们发现这个小岛的位置和当年布维的记录的不一致。经过一番考察后,他们认定,这个小岛向西漂移了很长一段距离。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个小岛移动的呢,这到现在依然是个谜。

知识卡片:

夫妻岛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小岛叫夫妻岛,那里只有两个居民。男的是退役军人约翰,他的妻子叫伊·伦娜,从前是位记者。他俩在岛上定居后,盖了平房,种了蔬菜,养了家畜。

死神岛

加拿大东岸有个富含磁铁矿的岛叫世百尔岛,航海的人们都称它为死神岛。当海轮驶近这个岛时,指南针便会奇怪地失灵,整个船也会被吸引,从而触磁沉没。

螃蟹岛

巴西北部大西洋上有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岛上几乎成了螃蟹的家乡和乐园。在那里,每当皓月当空时,在银色的月光下,螃蟹成双成对,翩翩起舞,节奏鲜明,是一大奇观。

5.“失踪”的大西洲之谜

大西洲到现在依然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大的谜。关于大西洲的故事,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曾在他的两部作品《蒂迈乌斯篇》和《克里提亚斯篇》里对它进行过描述:远在古代,海峡彼岸有个叫亚寺提斯的岛。海神波塞冬曾把这座岛赐予了大儿子大西,大西便在岛上建起了大西国。后来,人们把这个岛称为大西洲,把它周围的海称作大西洋。

但是人们一直有个疑问,世界上真有大西洲吗?

大西洲

柏拉图在书中说,大西洲方圆39.88万平方千米,是一座副热带岛,岛上人口大约有2000万。公元前1.2万年左右是大西国的鼎盛时期。当时那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道路四通八达,运河纵横交错,贸易往来发达,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很快成为文明世界的中心。

没想到的是后来那里遭遇了灾难。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使整个大西洲一夜之间深沉海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柏拉图

柏拉图去世300年后,另一位希腊学者德拉托尔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描述了大西洲上所发生的一切,这似乎能说明柏拉图听说的并非是凭空捏造的。可谁又能证明,柏拉图所描述的那些都属实呢?

柏拉图对大西洲的描述,2000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秘密,人们一直很想知道,世界上到底存在过大西洲吗?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大西洲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在1882年,美国一位叫依内提乌斯·唐纳利的科学家在他一本叫《大西洲:大洪水前的世界》的书中这样表述道:大西洲是存在的,它是大西洋上的一个海岛,是世界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唐纳利对欧美两洲的动植物及化石进行了大量比较,发现大西洋两岸有穴熊、骆驼、猛犸和麝牛等的化石;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南美的玛雅人都是鹰钩鼻;埃及的金字塔和秘鲁、墨西哥的金字塔十分相似……这些都证明了世界上曾存在过一个联系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陆。

唐纳利之后,很多科学家也得出了与之相同的结论。比如,有的科学家在考察了欧洲鳗鱼的洄游习惯后,发现鳗鱼在洄游时先从马尾藻海出发,到欧洲,再返回马尾藻海产卵繁殖。鲤鱼为什么要绕那么大一个圈子,回到出发地来产卵呢?这是因为当时大西洲与马尾藻海挨得最近,岛上的淡水河流就像一个避难所,为鳗鱼提供了免遭敌害袭击的地方。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习惯。大西洲沉没后,鳗鱼还是和往常一样去找大西洲,不知不觉游到了欧洲。

1898年,在铺设欧美海底电缆的时候,人们又在亚速尔群岛周围海域发觉了一块像柏拉图笔下描述的大西洲。勘探人员把一块岩石带回到科研中心鉴定,得出结论,这一带海域10000年之前的确是一片陆地。

欧洲鳗鱼

1968年,人们在巴哈马周围海域的水面下发现了底边300米、高200米的金字塔和1600米长的城墙。1974年,前苏联一艘海洋考察船在这一带拍摄到很多海底照片。其中有许多古代建筑的断墙残垣和从墙缝中长出的海藻。这似乎都证实了大西洲的确存在过。

可它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呢?美国学者唐纳利赞同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是地震、火山爆发和随之而来的海啸吞没了大西洲。

尽管设想有很多,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大西洲存在过。他们指出,既然柏拉图提到过大西洲。当时的人类也已经懂得使用金、银、铜制品,那为什么到现在,考古学家仍然还是没找到相关的证据。假如大西洲真的存在,那一些商品比如大理石雕刻、陶器、戒指和其他装饰品肯定会随商品贸易散落到邻近的地方。可至今人们没有发现大西洲的任何遗物。

不管大西洲是否存在,也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人类对未知事物的那种探索与执着精神,是永远值得提倡的。

知识卡片:

大西洲

据2010年06月0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传说中的“大西洲”是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但日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下偶然发现了一块与城市遗址相似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和纵横交错的“街道”。它很可能就是大西洲。过了几天,法国《巴黎论坛报》曝光了该组织拍摄的海底“大西洲”照片,这立即在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中引起了轰动。

6.长白天池之谜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它呈椭圆形,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湖面海拔2194米,面积10平方公里,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天池就像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这里云雾弥漫,暴雨冰雹不断,让游人难以目睹它的秀丽面容。

长白山天池

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看到天池水面有两个怪物在相互追逐游动,它的名声也因此变得更大了。1980年8月21~23日,正是长白山雨季,而天池一连三天上午出现难得的晴天。也就是在这三天,人们一睹天池“水怪”的风采。8月21日晨,作家雷加等6人在天池中间发现一个时而露出盆大的黑点,时而露出拖长的梭状形体的“水怪”。它在水里来回绕圈子,渐而不见了。第二天,五六只“水怪”又突然冒出海面。第三天上午,早晨8点半,又有几个人发现两只“水怪”浮出水面, 10分钟左右它们又不见了。有位天池气象站的同志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再次出现。一个多小时后,“水怪”又浮出水面,他清楚地看到“水怪”有着一个硕大的头,1米多长的脖颈,颈底有一白色环带,宽约5—7厘米,眼睛是圆形,毛是黑褐色的。当时“水怪”向他游来,他慌忙中庸枪瞄准“水怪”,这时它突然调头向湖心游去。听到“啪、啪”的枪响声,它似乎并不在乎,游了一段距离后便消失在海面。

长白山天池怪物

据统计,长白山天池的“水怪”从1962年到1980年有20多人5次看到过它。对于他们的描述,总的来说,“水怪”头比牛头还大、嘴突、颈长、体硕。

1981年6月17日,人们再次发现了怪异动物。中午12时40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山派出所所长李长友和其他5个人正在山头拍照。忽然有一个人指着天池中一条蓝色的水带叫到:“看,出来一只白东西!”大家循声望去,一个白色斑点在湛蓝的湖水中显得格外清晰。6个人轮流用望远镜观察发现,这是一条长约2米的怪物,其脑袋又大又圆,前额及头顶是纯白色的,其他的部分是蛋黄色的。它的身体细长,浮在水面上像一条风尾鱼。当时他们看见这条怪物爬到冰面上趴了一会儿,感到十分惊讶!

朝鲜科学考察团在1981年7月12日也发现了一只“怪兽”。根据观察和详细的摄影资料,朝鲜科学家认为这只天池“怪兽”是一只黑熊。可是人们每次看到“怪兽”都是在水中消失的,这是黑熊无法办不到的。对此,我国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提出质疑。他认为,“怪兽”很可能是身体细长,又善潜水的水獭。

水獭

1981年9月2日中午,《新观察》记者曾用尼康相机,1咖毫米长焦距镜头拍下我国惟一的一张天池怪兽的照片。照片证明天池确有某种怪物存在。

人们不禁产生很多疑问:李长友等6人和朝鲜考察团看见的到底是什么?记者拍下的真的是天池怪兽的照片吗?天池是否真有“水怪”?时至今日,关于天池“水怪”是否存在的问题,依然众说纷纭。

礁石

有人认为,它们可能只是天池中的礁石,因为天池中的礁石常常时隐时现,有时像动物伸出水面,有时沉入水中。还有火山喷出的大块浮石,它在水中漂浮,在风吹下也一动一动的在水面浮动,远远看去,也如动物一样在水中游泳。如果是这样的话,天池“水怪”难道是许多目击者产生的同一种错觉?如果不全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对天池“水怪”还有待深入了解。

知识卡片

长白山天池的北面有一个出口,湖水从这个出口流入,经过1200多米的流程,从70多米的悬崖上倾斜而下,一泄千丈,形成了著名的长白山瀑布。那里浪花飞溅,如雨似散,数里之外能听到激流跌落的轰鸣之声。天池的水流常年不断,是鸭绿江、松花、和图们江三江的源头。距离瀑布一公里的地方有三个温泉群,水温在60-80℃,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