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古墓之谜总集
18448400000014

第14章 破解金字塔之谜(11)

走近石像,仔细端详,你会发现,经过漫长的无情岁月的洗礼,石像脸上已被刻出道道皱纹,昔日外层的红色胶泥大部分已剥落,皇冠、圣蛇、长须也都不翼而飞,它的鼻子深陷,胸部和全身的“肌肉”松弛,斑斑驳驳,遍体鳞伤。项圈和彩绘早已无影无踪,只剩头顶上一个四方形固定皇冠的深涧。关于它的鼻子,近200年来,以讹传讹,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它被拿破仑的士兵当作靶子用炮轰掉了。其实历史并非如此。据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马格里齐(1364—1436年)记载,那时石像的狮身部分被沙土所覆盖,有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尔的苏菲派(伊斯兰教一个宗教派别)教徒,反对偶像崇拜,怒于有人经常来此朝圣,于是爬上沙丘,猛砍暴露在外的鼻子,企图毁坏人面的形象,以阻止信徒们的朝拜。马格里齐还说,此事发生后,飞沙掩埋了附近的农田,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把它归结为太阳神因台赫尔的行为发怒了,而进行的惩罚。

从南侧观察狮身人面像,黑色部分为修复狮身人面像时垒起的侧面及爪子部位的砖墙,以及石灰岩雕像被严重侵蚀的情况

石像“生病”由来已久,“医治”也非始于今日。它的两个前爪间尚存一块“记梦”碑,上面记载着一段有趣的古代“治病”故事:第十八王朝时,金字塔附近黄沙遍野,羚羊和其它野生动物出没其间,石像被沙石埋到脖颈。有一次,伊蒙胡太伯二世的年轻王子图特摩斯到此狩猎。晌午时分,四周无阴凉去处,他就来到石像下小憩,朦胧中忽见石像开口对他说:“我是伟大的霍尔·艾姆·艾赫特。沙石憋得我透不出气来;假如你能除去我身上的沙土,我将封你为埃及法老。”王子当即允诺,醒后他履行诺言,下令清理沙石,并在石像的南、西、北三面筑起一道土坯墙,以防沙土再次堆积。土墙迄今残存,每块土坯上都刻有图特摩斯的名字。同时,他还决定在石像前建立这块花岗石记梦碑,叙述这一历史。后来,他果然当上了法老,成了图特摩斯四世。

到了近代,1818年,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亚在此掘宝4年,发现了石像头上掉下的圣蛇浮雕和一块长须,他讨好地把它们奉献给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1926年,由法国人担任局长的埃及文物局主持修筑了狮身后肢的护墙。

远眺狮身人面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预防附近英国炮兵阵地上的炮火和德国飞机的轰炸,埃及人在头像突出颈脖15米的颔下临时筑起一堵高墙,支撑头颅,到1947年拆除。

70年代以来,石像接二连三“看病”,小修小补不间断地进行。历史上除为石像清扫沙石外,对像本身的“医治”方法,一直采用的是用石灰石贴于外表剥蚀的部位。1975年科学家在石像的脖颈部位试验了一种新的化学药物注入法,其原理是让氢氧化钡同石头里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变化,将石像的“表皮”转化为坚硬的保护层。但有人警告说,这种“医治”可能招致更严重的恶果,几十年后,这一层将整片地脱落。面对这种情况,各方人士大声呼吁:要对石像“全面会诊”,找出一条万全之计,再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应付办法了。

夜晚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经专家全面会诊,从地质、水文、气候、风力、石料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得出石像患有“慢性病”,正处于衰老过程中的结论。其主要症状是:颈、胸不断疏落,全身消瘦、剥蚀。病因大致如下:“先天”不足,即石料质地脆弱、松散,头颅的石质较坚硬,胸与躯体的石料最差;受到灼热的阳光、悬殊的日夜温差和晨露、潮湿的影响;强劲的飞沙走石不断向它袭击;石像低于高地45米,虽然此地雨量稀少,但不到一公里远的纳兹莱·萨马镇无排水系统,周围又有农田,随着阿斯旺高水坝的建成,尼罗河水稳定在地表层,造成石像下面地下水位上升,渗入体内,与石灰石起化学变化,已发现石像外表出现结晶盐。同时附近的工厂、企业、别墅、夜总会也给石像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污染。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相依相伴

1982年年初,埃及当局采取果断行动,先从已故的萨达特总统的别墅开刀,用推土机把金字塔周围的别墅、夜总会、娱乐场所统统推倒。

“会诊”中还提出了新的问题——当初石像的下颏凿有长须,既象征着国王的威严,又支撑着几百吨重的头颅。如今胡子长期失落,会不会有朝一日失去重心而“人头落地”呢?何必不趁此全身“治病”之际,装上胡子,恢复它往日的堂堂仪表?那么,胡子在哪里?据考证,它呈长条形,全长4米,最宽处为275米,重约30吨。但它已四分五裂,分散世界各地。开罗博物馆存有两根,可能为图特摩斯四世修补的。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一根,长75厘米,宽40厘米,重约四五百公斤。于是,埃及文化部长亲赴英国谈判索要胡子。出人意外,英国这回破例“开恩”,答应归还。

狮身人面像近影

石像的“病因”找到了,长须局部也将归还,下一步该是“医治”了。专家对此看法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将石像周身上下涂满黏胶,防止表层继续剥落;有人建议制作一个巨大的玻璃罩把它全部罩住,里面安装空调设备;有的人则认为把各段胡子拼凑后,用不锈的钛条把胡子与狮身串联固定住,这样既支撑了下颏,又不影响美观。看来,数千年的痼疾,非一朝一夕就能治愈,治疗方法仍在审慎选择中。

考古学家在埃及考察狮身人面像的病症,他们正在讨论该如何对已患“慢性病”的狮身人面像进行·医治”。对此。专家的看法再一次出现了分歧。不过,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个共识;数千年的痼疾,非一朝一夕就能治愈,治疗方法要经过审慎选择

图坦卡蒙的陵寝

1902年,美国人西奥多尔·戴维斯得到埃及政府批准,从事帝王谷的考古挖掘工作。他在那里一连挖了12个冬天,发现了非常珍贵的陵墓,如图特摩斯四世、西普塔赫和霍兰姆亥伯等人的陵寝。他还找到著名的“异教法老”阿肯那顿的陵墓。阿肯那顿因两件事而名传后世,一是他赞美自己的名言:“太阳神中意的人”;一是他的妻子奈菲蒂蒂美丽的彩色胸像,这是埃及最著名的一件雕刻品。

考古学家卡特等人正在观看图坦卡蒙墓里面的贴金石棺。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是考古工作的顶峰,也是考古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图坦卡蒙陵寝发现之前已经有一大批轰动世界的古城,比如特洛伊城被相继挖掘出来,曾掀起了考古活动的高潮。图坦卡蒙陵寝被发现以后,埃及学结束了以往那种散漫的猎奇式的工作方式,真正成为了按照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文化研究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年,戴维斯把挖掘权转让给了卡纳封伯爵和霍华德·卡特,从此就开始了埃及考古挖掘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图坦卡蒙的陵寝的发现是考古工作成功的顶峰,也是一部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第一批考古巨匠是商博良、戈罗特芬德和罗林生。继起的考古学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有研究埃及的马利耶特、莱普西亚斯和佩特里,研究美索不达米亚的博塔和雷雅德,以及研究尤卡坦半岛的斯蒂芬斯和汤普逊。后来谢里曼发掘出了特洛伊城,伊文斯发掘出了克诺索斯,科尔德维和伍莱发掘出了巴比仑和亚伯拉罕的家乡乌尔,这是考古活动成功的巅峰时期。待到卡纳封伯爵和卡特开始活跃时,已经有大批专家在克诺索斯、巴比伦和其它古墟长久地进行研究工作了。然而这一切调查研究工作都是分散、零星地进行的,所有这些工作都有成绩,而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就是这些成绩综合的结果,这是一次科学方法的胜利。至此,考古学的开创阶段宣告结束,埃及学从此结束了以往那种散漫的、盲目的猎奇式的工作方式,真正成为按照严格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文化研究活动。

卡纳封伯爵是只有英国社会才会产生的人物,他爱好体育运动和搜集文物,是个绅土又是周游世界的旅行家,行动起来既是个现实主义者,却又具备浪漫的情操。23岁时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随即乘船周游世界。1900年他的汽车因疾驰而翻车,他受了重伤,从此落下呼吸困难的病,不能在英国过冬。因此他于1903年初次前往埃及寻求宜人的气候。到埃及后他参观了几支考古队的挖掘现场,这时他立刻发现考古是一种可以把他搜集文物的癖好和对于体育的喜爱结合起来的活动。1906年他就自己着手进行古文物挖掘出土工作了。同年冬天,他发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去请教马斯皮罗教授。马斯皮罗当即推荐年轻的霍华德·卡特作为他的考古助手。

两个人的合作关系非常融洽,卡纳封伯爵所缺的知识都可以从卡特那里得到补充。卡特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后来担任卡纳封的出土文物总监。

从那时起,卡纳封伯爵和霍华德·卡特就着手进行工作,直到1917年秋他们的活动规模才比较有了成功的把握,然而这时却发生了考古活动中常常遇到的情况。一开始他们选定的帝王谷里一小块面积准备进行挖掘,这块地方选对了,然而挖掘工程立即受到客观因素的阻碍:许多人对工作计划品头论足,更糟糕的是有些专家还七嘴八舌地乱出主意。

卡纳封和卡特站在山头向下俯视着帝王谷。以前已经有几十个人在那里挖掘过,谷里遍地是大堆大堆的挖出的碎石,乱石堆之间是一座座陵墓的入口,而这些都是早已开发过的墓葬了。如今惟一的办法只能是有系统地全面挖掘下去。卡特建议把挖掘区定为拉美西斯二世墓、梅美卜塔赫墓和拉美西斯六世墓三点之间的三角地区。他说:“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找到图坦卡蒙的陵寝。”

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的陵墓里发现了巨大的石像。那巨大的石像,得借用现代化的起重机才能把它吊到空中,运到别处。很难想像当初古埃及人是如何把它们雕刻完成,并安放到陵墓里面的

在这以前整整100年,贝尔佐尼挖掘出了拉美西斯一世、西索斯一世、厄耶和门图海克佩什的陵墓,后来他写道:“我可以充分肯定,帝王谷里再也没有另外的古墓了。在我离去之前已经竭尽全力想要再找一座古墓,但始终没有找到。另一件事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我离开以后,英国领事索尔特在那里住了4个月,他和我一样极力想要再找到一座古墓,但同样地毫无收获。”贝尔佐尼离开27年后,即1844年,著名的普鲁士考古队来到帝王谷,仔细测量了整个墓的面积。考古队离开时,队长莱普西亚斯发表了同样的意见,认为这里的古迹已经开发殆尽,再也不会找到新的东西了。至此,似乎应该认为,帝王谷中的砂子也都一粒粒地翻转了,筛净了。埃及文物管理局长马斯皮罗签署批准卡纳封伯爵开发帝王谷的文件时坦率地说明,他认为这块墓区业已挖掘干净,现在再去调查研究纯属浪费时间。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他可以肯定帝王谷里再也挖不出什么东西了。

图为图坦卡蒙棺椁最内层的木乃伊形内棺,以纯金打造而成,上面镶嵌着顶级宝石和彩色玻璃,可见当时法老的生活十分奢华

卡特在听到这许多否定的说法以后,仍然坚持认为有可能发现古墓,而且知道是谁的陵寝,其根据何在呢?

他亲自观察了狄奥多尔·戴维斯发现的古物,其中有一只彩釉陶杯,上面铸着图坦卡蒙字样。这只杯是戴维斯从一块岩石下面发现的,戴维斯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一座小型古墓,墓中找到一个破碎的木箱,里面有一片金叶,上面也有图坦卡蒙的名字。还有一些看起来价值不大的陶器碎片和几卷麻布,装在几只大瓦瓶里,瓶口封起,瓶肩上铸着象形文字。后来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研究,认为这些瓦瓶和瓶里的东西很可能是图坦卡蒙墓中的殉葬品。另外,戴维斯曾在“异教国王”阿肯那顿的陵寝里发现了几个用黏土做的图坦卡蒙的印章。

这一切都可以证明确实有一座图坦卡蒙的陵寝。卡特力排众议,认为这座陵寝的位置就在帝王谷的中心,并且大约就在戴维斯发现的上述文物的地点附近。

神奇的光辉

卡纳封和卡特开始挖掘了。干了一冬以后,他们在选定的那块三角地上基本清除了表层的碎石堆,挖到了已开掘过的拉美西斯六世的墓。“我们发现许多当年建陵工人的房舍,都造在巨大的岩石上;而在帝王谷里这类岩石附近往往可以找到墓葬。”

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在开发图坦卡蒙墓的全部过程中是最不平凡的一段。挖过一阵以后,如果再照原方向继续挖大,就要堵塞拉美西斯陵墓的入口。为了避免妨碍旅游者,他们留下这块地方,转移到别处再挖掘。挖掘工作在图特摩斯三世陵寝所在的一处小山谷中又继续了两冬,但“并无真正的收获”;

他们总结了一下,发现只有古代工房和大石块的那一块地方没有挖,而且上面说过,这块地方位于拉美西斯六世的墓地之内。考古队犹豫不定,几次推翻既定的计划后,终于决定在帝王谷挖掘最后一个冬季。

这次卡特挖掘的地方,其实是他6年之前就应该集中开掘的目标。

1922年11月3日,卡特动手拆除古工房,当时卡纳封伯爵正在英国。次日上午,第一座工房拆掉以后,下面就露出了一层在岩石上开凿的石阶。到11月5日下午把覆盖的土清理得初见眉目后,这时已经可以肯定是发现了一座陵墓的入口。挖掘工作加紧进行。一天的时间慢慢地过去了,卡特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夜幕降临时,他们已经挖到第12层石阶,这时就露出“一座门的上半部,门用石块堵住砌牢,并盖有印章。一座封闭的墓门找到了——这就是说,真地找到了!……这是考古挖掘者最为激动的时刻。”

卡特仔细观察封戳,确定是国王的墓室专用的。既有王室的封戳,墓中一定安葬着非常显要的人物。卡特激动得双手发颤,他在那墓室的门上钻了一个洞,洞的大小“刚刚塞得进手电筒”。他看到门里的甬图为卡特动手拆除的古工房遗址。事实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第一座工房拆掉之后,就露出了一层在岩石上开凿的石阶。待工人把浮土清理干净以后,已经可以肯定发现了一座陵墓的入口处

道被大小石块堵得严严实实,这进一步证明建陵以后采取了非常周密的保护措施。

事后卡特回忆起自己从洞中窥探墓室以后的感觉,他写道:“那条甬道的另一端藏着什么真是难以捉摸!我竭尽全力才控制住自己,没有立刻打开墓门。”卡特辛苦6年一直毫无所获,现在终于胜利在望了,他却能克制自己,不再向前掘进,而是把墓口暂时盖好,等待卡纳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