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女尸之谜
2000年前的中国女性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随着2002年7月江苏连云港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的重见天日而得到了答案。但随着这具名为“凌惠平”的女尸出土的,还有许多不解的谜。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个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凌惠平究竟会“告诉”我们些什么……2003年6月6日,连云港博物馆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会港城,在对女尸用X光和CT影像检查的基础上,对尸体实施解剖与取材,开始试图破译谜底。
凌惠平惊现花园路
6月11日,记者在连云港博物馆的展厅内见到了解剖过后的“凌惠平”。这具极其珍贵的汉代女尸躺在专门为她定做的透明玻璃棺内,身体完全浸泡在福尔马林液面之下。出土近一年的时间,“凌惠平”虽然体态有些萎缩,但总的来说保存得还是相当好。连云港博物馆的周锦屏馆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古尸的发现经过。在去探寻凌惠平身后秘密之前,大家不妨先把时钟拨回到去年7月7日,去一同经历一下“凌惠平”的发现过程。
连云港的海州区除了拥有孔望山、锦屏山等景点外,还有一座小山——石棚山,传说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此登临赋诗。为了开发这座小山,鼓励更多的游人前去游玩,政府决定修筑一条通往石棚山的公路,将其命名为“花园路”。
2002年7月7日那天,天气很热,工人们轮班作业,因为工期很紧。由于新修的路与相接的路有5米的落差,所以工程要先开掘、做平路面。当班的姜茂东师傅负责操纵挖掘机挖掘。下午2点多时,姜师傅一铲下去,顿感吃劲,以为挖到了石头,上来一看是一块厚厚的木板,好像是个棺盖。再一挖,抓上来一口棺木,棺木很沉,在抓斗上吃力地倾斜着。吃惊的姜师傅赶忙把它放到地面上,让工地负责人赶紧报警。
接到报告后,连云港警方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人来到现场,看到一个宽20米,南北长30米,深约5米的大土坑底部,有一座大型古墓葬,墓葬木椁已有两块被掀至大土坑上,一口棺木被挖土机挖出墓坑,倒置于一旁。被挖出的椁木有40公分厚,4米长,全部是楸木。棺木的上漆鲜亮。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座夫妻合葬竖穴土坑木椁墓,时代应属西汉中晚期。
第二天上午,连云港市博物馆的考古部主任项剑云带人来到现场。经过对墓葬痕迹的检查,他们发现,已经发现的这个墓椁内有三口棺木,大家从左到右依次编为1、2、3号棺,前一天最早发现的棺木被定为3号棺。上午9点,挖掘开始,经过12个小时的工作,除了3号棺外,他们共清理了2个椁室3口棺木,确定这3口棺内尸骨为一男两女,其中地位最尊贵的男主人头颅骨完好无损,颅内脑组织完好。此外,还出土了佩有精美玉饰的铁剑、文字清晰的木牍等大量珍贵文物。
7月9日上午,项剑云带领工作人员开始清理3号棺。他用一根钢钎用力撬开棺盖,棺盖下露出一层密封的“天花板”。他用水冲一下,看看没有图案花纹,便继续撬。撬开一个5公分的缝后,项剑云发现了一截状似莲藕的白色物体。他很奇怪,想伸手摸一摸。这时,身边的同事叫起来:“腿!”项剑云马上把手缩回来,仔细一看,这次他看到了脚趾头。项剑云马上向馆长周锦屏报告,周锦屏不信。等他亲眼证实棺材里有未腐的尸骨后,整个博物馆沸腾了。
经过紧急的保护处理,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考古人员打开棺盖,揭开天花板,一具仰面漂浮在棕褐色棺液里的古尸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尸体皮肤新鲜,身长为158米。医生和考古人员将其放入用脚手架临时搭建、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容器之中。经鉴定,古尸为女性,年龄在50岁左右。在其棺内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钮印章上清晰地刻着“凌惠平”,女尸的姓名确定无疑。从此,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的“凌惠平”得以“重见天日”,成为我国继长沙马王堆辛追、湖北江陵汉墓之后发现的第三具湿尸。凌惠平何许人也?
自“凌惠平”出土以来,关于其确切身份的猜测一直扑朔迷离。在同一个墓葬里同时出土的男主人棺里也有一枚正方形龟钮青铜印,略大于“凌惠平”的印,但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男棺的椁板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东公”即为有名望的人。而从出土木牍的文字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东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员都派官吏前来参加葬礼,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
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2000石以上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青铜印,俸禄2000石者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地区专员。可当时的连云港所在地朐县县令只有800石的俸禄。因此,“凌”家至少在太守以上。但“凌惠平”为什么也会用龟钮青铜印?考古专家介绍说,在中国西汉时期有女性封侯的制度,吕后的妹妹、东海王刘强的3个,女儿都被封了侯,那么“凌惠平”是否也被封了侯?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也许我们会慢慢地知道答案。
公主坟之谜
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
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战贵州、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王堆主人“疑似后裔”
我是马王堆主人疑似后裔”
有关专家称在湖南的郴州找到了极为疑似马王堆汉墓主人——辛追后裔的女孩。9月12日在长沙开幕的2003旅游博览会上,这名女孩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中登场。
女孩今年19岁,姓向。在2003年旅游博览会的现场,她(图右)身着与展厅中辛追蜡像同样的衣着与“辛追”比肩站到了一起,在媒体记者和观众的注视下,眼中透出一丝复杂的眼神。
来自湖南湘雅医学院的教授罗靖兮说,这位姓向的女孩是他们经过23个月艰难寻访后,经过科学论证找到的一名有可能是辛追的第107代上下五代的后裔。她籍贯湖南衡东,现居住在郴州。
寻找辛追的后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据介绍,辛追后裔的寻找首先是根据她后裔生活、战斗和为官的地域以及史学可以证实的祖籍地,将地域锁定为长沙、衡阳、郴州、九嶷山脉周边地区和利仓的祖籍湖北潜江县;其次,根据史学的证据以及人类科学、民族学、解剖学和复原图像的综合分析,辛追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楚国的“半杂蛮夷”少数民族的后裔(越族、土家族),其后裔的姓氏应以利、向、覃的可能性最大;再次,根据辛追和利苍的祖籍湖北潜江县,又将可能寻找对象范围进一步缩小到要有比较完整的祖谱,并能提供证明有祖籍为潜江县的详实证据;然后,根据人类学、民族学、医学解剖学、颌面口腔遗传学等相关科学佐证原理,以及辛追复原头像模型,锁定为寻找女性后裔,在满足上述条件后,疑似对象的母亲以及母亲三代要与辛追在人体解剖标志及五官外形上基本吻合;最后,在上面的这些基础上进一步作系统研究,用先进的遗传学技术,如颅像学、遗传解剖学、大样本家系人群的DNA检测等等进一步佐证。
罗靖兮说,寻找辛追后裔是马王堆一号汉墓主人辛追的文史与医学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称,寻找辛追绝对不是为了进行商业炒作,并且希望社会能冷静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寻找更多的证据来将范围进一步缩小。他说,并不排除在以后的调查中,这名姓向的女孩不是辛追后裔的可能,但是在现在的研究结果中,她是最符合条件的疑似对象。
凌惠平何以“驻颜有术”?
“凌惠平”的遗体能如此完好的保存200O多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许多人都知道木乃伊、冰尸,但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保存十分完好的湿型古尸是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与马王堆女尸相比,马王堆女尸墓葬的规模宏大,棺内积液不多,在棺外的六面,还包围着1万多斤的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都比连云港墓地好得多。而连云港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不可避免的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什么却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凌惠平”却能“驻颜有术”?
“凌惠平”不腐是否与其棺中的棺液有关呢?但这次出土的4口棺内都盛满了液体。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目前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也许是这棺液暗藏玄机,对古尸保存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还不得而知。
医学专家介绍说,尸体之所以会腐烂,是由于人的身体内外都有细菌,菌体有一种酶能消化蛋白质。人死后,细菌利用人体繁殖,消化人体组织。但低温和无氧环境能抑制细菌生长。福尔马林液的成分是10%的甲醛,在医学上被称为固定剂,合理的配制可以使蛋白质失去活性,达到防腐目的。目前负责古尸保护的是上海遗体防腐研究所的徐永庆教授。
凌惠平敞开“心扉”
为了破解古尸之谜,获取2000多年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存体质、社会形态及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今年6月,连云港博物馆特邀沪宁相关专家,对古尸运用CT扫描和尸体解剖进行多学科研究。期待着依靠科技的力量让凌惠平“讲出”在那个遥远的大汉王朝时代所发生的故事。
在CT检查中,为了更细致地检查女尸,医务人员将CT扫描的间隔缩小到了3毫米,仅其面部就扫描了45层。检查中发现,“凌惠平”的左眼球还比较完整,脑组织尽管缩小了,但仍清晰可见。在X光和CT影像检查的基础上,6月6日下午,各方面的专家在连云港博物馆的展厅里对“凌惠平”进行了尸体解剖。
在巨幅白布围成的临时手术室里,放着长2米、高08米、宽07米的解剖台。下午4点钟,凌惠平被抬进手术室,置放于解剖台上。在我国古尸研究专家徐永庆教授的现场指导下,南京公安局刑科所法医中心的周盛斌、荣玉山,南京医科大学的吴建国、韩群颖等专家操起手术器械,首先以我国通常对古尸研究所采取的测点为准,对凌惠平身体外部形态、体重、身高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和记录。测量结果是身高158米,体重255公斤,毛发发根清晰,皮肤除局部有破损,大部分保存完好。肌肉牵拉有弹性和韧性,脊柱很直,足底纹路清晰。
晚上8点,尸体解剖正式开始。主力的专家们轻巧地将女尸头皮组织切翻开,小心翼翼地打开颅骨。令专家们惊叹的是,脑组织尽管萎缩约1/2,但保存完整,大脑额叶沟回清晰,小脑呈碎块状,三叉神经也保存得非常好。随后,专家又从女尸的大腿、臀部等部位截取了皮肤、肌肉、肌腱、坐骨神经等切块或切片,以备研究之用。
为了不影响古尸的展出,专家们精心地选择古尸解剖切口部位,轻轻地将皮肉组织从胸至脐翻开,打开胸腔、腹腔,发现内脏器官保存完整,虽然都连在一起,但心、肺、肝、肠都辨得清。
女尸的肺部呈灰色,似乎有炭类物质,专家初步分析可能与凌惠平生存的小环境即家庭有关,如家中常用取暖手壶之类或生炉子等造成室内污染所致。晚上11点左右,专家们将连在一起的脏器取出来,再次进行细致观察后,将切口用针线缝好。
专家们掰开女尸的嘴巴,发现了保存完好的28颗牙齿,但牙齿磨损程度要比现代人大,专家们分析可能与当时人们大多吃粗硬食物有关。最后,专家们从凌惠平口腔中拔取了两颗牙齿。
深夜11点45分,汉代女尸解剖工作全部顺利完成,专家们人人疲劳但个个兴奋。整个解剖工作比预想的要好,脏器保存的这么好简直是个奇迹。
解剖完毕后,专家们将分别对古尸的病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法医学及人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获得2000多年前人们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关于古尸之谜的揭开,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女干尸身世之谜
韩国大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公布了对他们2002年发现的一具400年前的女干尸的初步研究结果。
这具干尸是在为埋葬新的死者挖掘墓坑时被偶然发现的。这对当地的考古学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发现。研究人员被干尸的特殊情况震惊了,这具干尸的肉体、内脏、骨骼甚至子宫内尚未出生的胎儿都保存得相当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