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古墓之谜总集
18448400000025

第25章 古墓尸体之谜(3)

许多人觉得这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可是安德尔森却是一位难对付的女主角。即使对她的支持者她也是傲慢无理;她从不讲俄语,这就更加使人怀疑她的身份。但她的支持者为她开脱的倒是合情合理:为什么她不可以目中无人呢?她原本是皇室中万般骄纵的公主!为什么她要讲俄语呢?这会勾起她伤心的往事、想起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

然而这些借口都十分苍白无力。经过了百般周折,西德最高法庭还是在1970年驳回了她的上诉。

许多历史学家对安娜·安德尔森并不感兴趣,他们的研究在整个前苏联时期都未停止。首先开始调查工作的是保皇政府。他们在处决发生后7天重回叶卡特琳堡,并指派专门的调查员尼古拉·索科洛夫调查当时的真实情况。

索科洛夫历经6年才完成他的调查。那时,苏共不但收回了叶卡特琳堡,整个俄国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索科洛夫只好到巴黎出版他的调查结果。1924年,书终于面世了。索科洛夫说,7月18日那天遭杀害的不只是沙皇,还有他的全家。事件刚发生时,警卫帕维尔·梅德韦杰夫的证词表示,当时他没有参与执行枪决,只是听到枪声,看到地下室里的尸体。索科洛夫在出事现场和附近的矿井中发现了罗曼诺夫家族的大量珠宝和其他物品;还有一份7月17日叶卡特琳堡的红军发给莫斯科的电报,说“沙皇和他的家人都遭到同样的命运”。

两年之后,苏联官方也公布了帕维尔·别克夫写的调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帕维尔颇赞同索科洛夫的观点。他们最大的分歧在于,索科洛夫认为一家人的尸体被焚烧了,而帕维尔则说尸体是被埋葬的。别克夫的调查使苏联政府改变了说法,他们不再否认这一点,事实上,他们否认这一点已达8年之久。他们终于承认罗曼诺夫一家人都死在叶卡特琳堡。但别克夫却坚持说这一决定来自叶卡特琳堡苏联地方政府,而不是来自莫斯科。别克夫自己就曾是叶卡特琳堡苏联地方政府的一员。

索科洛夫和别克夫的报告使大多数世人相信,罗曼诺夫皇室成员无一人幸免。可疑点在于,索科洛夫和别克夫都根本没发现被害者的尸骨。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俄国电影制片人格利·里亚波夫就决定去寻找他们的尸体。

里亚波夫的第一次重大发现是在1978年,他找到了一个人。此人的父亲雅克夫·尤罗夫斯基当年奉命在叶卡特琳堡看管罗曼诺夫一家人。令里亚波夫万般欣喜的是尤罗夫斯基的大儿子给了他一份父亲记录当年处决的笔记,笔记证实了别克夫的说法,尸体并非被焚烧,而是被埋葬;更为庆幸的是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尸体埋葬的地点——叶卡特琳堡西北12英里的地方。

里亚波夫的第二个重要突破是一个叫亚历山大·阿夫杜宁的人的出现。他是叶卡特琳堡的当地居民,对那一带非常熟悉,而且也对寻找尸体一事感兴趣。1979年5月30日,里亚波夫在尤罗夫斯基提到的地方找到了三个头盖骨和其他部位的骨骸。这一发现令他喜出望外,又胆战心惊。他们两人焦虑起来:此时也许不是将真相告白于天下的时候。如果这些尸骨被证明属于罗曼诺夫家族,当局会有何反应?于是他们决定把尸骨埋回原处,并发誓不到时机成熟,不告诉第三个人。

十年之后,里亚波夫认为时机已到。1989年4月10日,每周一期的《莫斯科真理报》向世人披露了一条惊人的新闻罗曼诺夫家族成员的尸骸在叶卡特琳堡附近的沼泽地里被发现。两年之后,俄国军队到达出事地点并挖出了被重新埋回去的尸骨,还有另外一些头盖骨、肋骨、椎骨,腿部和臂部的骨头。

这些尸骨是被害的罗曼诺夫家族的吗?为了证实,科学家从尸骨中提取了DNA,与健在的罗曼诺夫亲戚的血液中的DNA对比。在血统复杂的欧洲皇族中,英国科学家选择了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他是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的侄外孙,亲王同意提供自己的血液。1993年7月,历经10个月的化验分析,彼得·吉尔和帕维尔·伊万诺夫宣布,DNA化验结果证明这些尸骨有98.5%的可能属于罗曼诺夫家族。后来种种试验显示出更高的机率。

DNA测试也帮助我们看清了安娜·安德尔森的真面目。安德尔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嫁给了一个富有的医生,她已经在1984年去世。吉尔在夏洛茨维尔医院得到了在安德尔森手术后医院按惯例保存的她的组织标本。他把组织细胞中的DNA与在叶卡特琳堡发现的骨骸中提取的DNA对比,证明它们来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然后又把前者和从德国农场主卡尔·毛赫尔身上提取的血样相对比,化验结果100%吻合。毛赫尔是一个波兰农民的侄孙子,这位农民名叫弗兰齐丝卡·尚茨克斯卡。

至今,仍有一个谜底尚未揭开:在叶卡特琳堡发现了7个头盖骨,而被害者除了7名皇家成员外,还有医生和仆人,总共11人。还有两个人的尸骨不知所踪。其中一个是阿利克谢,因为在被发现的尸骨中并没有13岁孩子的骨头。至于另一个人的身份,科学家们也众说纷纭。德国方面推测是玛丽亚,美国方面认为是阿纳斯塔西亚。但不论是哪种可能,人们有理由相信在那次大屠杀中,确实有一名皇位继承者幸免于难。

不管是浪漫主义者还是拥护君主制的人(在俄国,这两派大有人在),都应该承认这种可能性很小。尤罗夫斯基的笔记和梅德韦杰夫的证词都把当时的场面描述得血腥而残忍。试想在那种情况下,阿利克谢或玛丽亚或阿纳斯塔西亚怎么能生还?在尤罗夫斯基的笔记中有对其他两具尸体的去向的解释:监狱看守长回忆,混乱之中有两具尸体没有与其他尸体埋在一起。如果找到那两具尸体,任何疑团便迎刃而解。

1998年7月,尼古拉、亚历山德拉和三个孩子的遗骸被重新安葬在圣彼得堡。

马王堆汉墓古尸

经过两千多年保存下来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是一具非常罕见独特的尸体。她外形完整,软组织富有弹性。体重345公斤,内脏虽有干缩,但外形完整、柔润……。这一考古新发现曾轰动了世界,怪不得有言过其实的传说谓“老太婆”“容貌如生”“形如刚死”,甚至有港澳同胞问道“为什么不抢救呢!”

西汉马王堆古尸及复原因

其实古尸并不是未腐败,而是腐败到一定程度被中断而保存下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具“巨人观”的女尸,就是墓主人死后早期腐败的现象。

人死之后,由于缺氧气,细胞发生自身溶解并导致组织自溶,尸体内的细菌与尸外来的细菌在尸体内急剧繁殖,并分泌大量的分解有机物(如蛋白质等)的酶,而引起尸体腐败。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挤压全身的组织内脏器官,使全身肿胀,张口、伸舌、眼球突出、肛门脱出……。法医学称这些早期腐败的现象为“巨人观”。如果死者是孕妇发生了“巨人观”,气体压力可能将胎儿挤出阴道,叫内分娩。当然这具50多岁的软侯夫人不存在这些问题。

既然细菌能引起尸体腐败,为什么尸体不彻底腐烂而又保存完好呢?

尸体腐败,必须有腐败菌的参与。而腐败菌的生存、繁殖或死亡,同温度、湿度、氧气的有无、酸碱度、营养物质等密切相关。要防止尸体腐败,除了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来杀灭细菌外,改变腐败细菌的生存条件也可以停止腐败。我国西汉时代的劳动人民,采取了深埋密封等措施,使得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物理和化学的条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在尸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溶腐败之后,及时地制止了腐败的滋长,形成了无菌的环境而使尸体保存下来。

据考古学家查证,可能古人给尸体用香汤和酒给尸体沐浴(抹澡),使尸体去秽、“香美”,还有一定消毒作用,并在人殓时喷洒了酒。棺液化验出乙醇(011%)和乙酸(103%)等,但棺内放酒浸泡尸体未见于我国历史记载。沐浴之后的尸体用丝麻织物紧裹达20层之多,不但隔绝蝇虫接触尸体而且把棺材填满,造成棺内空气极少,外面又套上密封条件很好的三层棺。诸棺盖封口都用漆封粘,尸体在密封的条件下,棺内的少量空气很快被早期腐败的尸体消耗尽,形成缺氧条件;棺外的椁室内存放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食物等的腐败,消耗墓室内的氧气,腐败菌在这样极其有限的空气条件下生存随着氧的耗尽而自身延缓或停止繁殖生长,或死亡,或以芽胞形式停止生长(尸体的肌肉、肝、肾发现大量细菌芽胞),无氧环境抑制了嗜氧菌的生长,而厌氧菌却繁殖起来,继续对尸体起腐败作用,但它由长沙马王堆汉墓外景

于自身的代谢产物日益积累增多,反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厌氧菌最后也死亡了,腐败也随之停止。

为说明墓室缺氧,我们还介绍一则有趣的小旁证:在启棺当时,在随葬品中发现了五只小昆虫(三只钧纹皮蠢幼虫和两只米象成虫)的完整尸体。这些昆虫也是2100多年前伴着随葬品活着入葬的。在墓室里,有空气有湿度有营养维持生活,为什么昆虫会死亡呢?很显然是空气被耗尽,昆虫窒息死亡。这说明墓室内形成缺氧后,腐败过程延缓、停止了。

尸体停止腐败,已腐败的部分当然不能恢复,已形成的张口伸舌突眼脱肛也不能复原,而没有腐败的组织被保存下来,仍然维持着器官内脏乃至全身的形状,这些组织保存最完好的是“结缔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超微结构十分丰富、接近新鲜状态。

为了保证墓室密闭,墓室的周壁用厚厚的白膏泥构筑,并防止地下水渗入。这样尸体在深埋20米的地下,维持着低温、恒湿密封、避光、又无大地震的恒定条件下,保持了两千一百多年。如果这种恒定条件遭破坏,尸体就不能保存下来,例如同样是埋在马王堆上的二、三号墓是吕后至汉文帝时期人土的,其地理条件一样,墓葬措施也大体相同,但二、三号墓被盗或墓室密封不严,而引起尸体腐败。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棺内放有某种防腐药物,尸体才不腐败,这完全可能,如化验棺水发现棺水中有汞(水银)、乙醇(酒精)……等。古人是将放水银作为防腐措施的,不过科学已证明,汞起不到防腐作用。是否用中草药防腐呢?目前也无确证。我国是文明古国,有许多古尸尚未发掘,化学药物防腐措施的解释,让今后出土的古尸研究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