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19

第19章 无冕之王:软实力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等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视听产品。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开始,从而以其迅速、便捷的特点成为大众媒体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软实力的提升与增强有赖于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扩散与广泛传播,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而这正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因此,发达的大众传媒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工具。简而言之,包括软实力、硬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大众传媒、国家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示意:软实力与硬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础,它通过大众传媒运用恰当有效的宣传策略向外传播,从而在公众乃至国际社会中形成相应的国家形象。在这一流程中,大众传媒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播和放送,得当的大众传媒宣传,可以大幅度提升国家形象,并反过来促进软实力、硬实力的发展,发挥倍增器的作用。

软实力

大众传媒

国家形象

硬实力

图5国家实力、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本国传媒的总体实力强大,就容易扩大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因此,运用大众传媒开展自我宣传,软实力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国家形象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如果本国传媒的总体实力较弱,则宜采用传媒公关的方法,尽可能地利用外国传媒进行宣传。在软实力的传播过程中,大众传媒的实力可谓重中之重,它不仅决定着对外宣传的规模、范围、力度,更决定着舆论的主动权和方向,决定着传播的最终效果。当前,传媒几乎进入了所有政治场景,影响了所有政治活动。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曾说:“书籍、报纸、电影、杂志和电影,这些都远不止是闲暇的消谴:它们是一个民族参与世界范围伟大思想交流的必经之路。”183另外,一个国家可以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把自己的方针政策议程,通过影响传媒设定为国际社会的议程,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舆论态势,将其转变成一种社会控制。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传媒的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影响力,是软实力扩展和运用的直接手段,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大众传媒的力量有多大,软实力也就有多大。正如约瑟夫·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的,在信息时代,有可能获得软实力的国家包括:1、该国的主导文化和理念更接近于普遍性的全球规范;2、该国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因而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话语权;3、该国通过大肆宣扬自己的善行而增强信誉。184

在评估与衡量一国大众传媒的方法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传媒实力”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国家传媒体系渗透力和影响力的总和。传媒实力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它衡量着一个国家传媒体系的总体水平。传媒实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传播基础。现代信息业、物流业与传媒业密切相关,它们是传媒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二,国内传播。国内各种传媒的总量是体现传媒实力的重要方面。世界各国传媒总量水平极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第三,国际传播。纸质媒体的跨国传播受到很多限制;广播的诞生,使信息无阻碍地跨国流动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卫星电视迅速发展,标志着国际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国家都把卫星电视看出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发展又引起了一场传播革命。因此,国际传播是一个国家扩大势力范围、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构成了传媒实力的重要内容。第四,传媒经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这些媒体在普及的过程中,形成了产业形态,不但自身创造出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带动了造纸、印刷、半导体、电子产品、信息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国内有学者在对世界一些国家的传媒(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报纸图书、邮局等等)作了深入调查和量化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在反映传媒实力的四个方面(传播基础、国内传播、国际传播、传媒经济)中,中国的国内传播实力相对最强,相当于美国的89%;传播基础实力也相对较强,相当于美国的56%;而国际传播和传播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14%和6.5%。与日本相比,中国在传播基础和国内传播方面实力要强一些,而在国际传播和传媒经济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传媒经济实力只相对于日本的1/4。”185不难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国际社会的主流媒体,掌握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在软实力提升和国家形象塑造领域处于有利的地位。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和渠道的多样化,西方主流媒体的优势,特别是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崛起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的极度不平衡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世界异军突起,在强手如林的国际传媒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声音。例如,在获准进入塔利班控制区后,半岛电视台抓住机遇,源源不断地播出“独家”新闻和图像,并以每分钟两万美元的高价卖给竞争对手。不仅如此,在美军到处搜集本·拉登的情报而不得的情况下,半岛电视台赫然播出了本·拉登的讲话录像。对于这一惊人之举,“半岛”的决策者们有自己的认识:本·拉登是“9·11”事件中的一个主角,他的作为不仅改变了一个区域的形势,也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格局。有关他的消息正是重大的全球性新闻,作为新闻媒体,有责任让世人听到他的说法,了解他的想法。尽管他讲话的内容会引起争议,半岛是一个新闻频道,新闻媒体的责任就是在这个全球化新闻事件中报道出所掌握到的信息,包括本·拉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186

半岛电视台异军突起,打破了西方媒体的新闻垄断

此外,“半岛”的突破性进展在于它敢于报道阿拉伯国家的不同政见者、民族主义者和人权活动,敢于反映社会舆论中的反对意见,关注包括宗教问题、妇女问题等在内的一系列在阿拉伯国家极其敏感的或很少有媒介涉及的问题。“半岛”的这些做法让那些标榜客观、公正、全面、平衡之新闻职业精神的西方媒体也感到汗颜。一个开播不到8年,只有数百名员工的商业电视台,如今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记者站。其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不仅面向阿拉伯世界,而且通过卫星覆盖全球大多数地区。美国曾指责“半岛”有“亲本·拉登和塔利班”的倾向,要求卡塔尔政府管制“半岛”的行为,但遭拒绝。“半岛”认为其全球推广的目的,是拥有更广泛的观众,更大程度地影响公共舆论,而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报道事实。因为“只要报道事实就可以影响舆论,也可以影响同行——在全球化的国际传播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媒体可以一手遮天,如果一个媒体忽略了某个新闻事实,或者有意遮蔽某个新闻事实,它会发现,将会有其他媒体告诉公众真相。尽管半岛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另一种声音,而这个声音正在和其他媒体一起,面对全球化新闻的新挑战,并担负起全球化新闻报道的责任。”187

“半岛”电视台的成功表明,在软实力与信息不断增加的关系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方面是“充足的悖论”(the paradox of plenty)。188过于丰富的信息导致人们注意力的无所适从,难以确定关注什么。注意力取代信息本身成为稀缺资源,而可以将有价值的信号从海量的信息中区分开来,引起公众注意的行为体,就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提升软实力的能力。